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农产品质量安全分子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检测技术;技术;质量安全;质量;检测;品质;分子检测技术;技术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分子检测;农产品;分子;产品;产品质量;研究与应用;农产品质量;研究;产品质量安全

第一完成单位: 天津市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3

摘要: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项目来源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农产品安全质量分子检测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6DFA32380)、国家农转资金项目“转基因农作物现场快速检测技术集成与转化”(项目编号2011GB2A100011)、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等项目资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不但严重影响农业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还直接影响民众健康、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了诸多新热点问题。首先,转基因产品日益非法扩散和监管形势严峻,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受到威胁。2012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达1.7亿公顷,并以每年不低于6%的水平增长。全世界种植的81%的大豆、35%的玉米、30%的油菜是转基因品种,以上述作为原料的食品更是不计其数。我国相继发生了“亨氏米粉事件” 、“湖北转基因水稻非法进入生产事件”等,引发民众的恐慌、使国内外高度关注,对转基因生物安全及其产品提供有效、实时监测和检测迫在眉睫。其次,动物掺假造假问题日益凸显。欧洲“马肉风波”愈演愈烈,严重挑战欧盟食品标签制度的权威性。我国公安部近日公布的多起假牛羊肉、病死肉、有毒有害肉制品案件,严重危害了人民健康、扰乱和破坏了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定。第三,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依旧严重。致病菌污染一直是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之首,由此引发的致命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危害生命安全。而我国对其的重视程度还远不如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和食品添加剂的违法滥用。诸多事件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在检测技术方面缺乏有效支撑,目前的常规检测技术大多依赖大型仪器,效率低、成本高、时效差、操作复杂,无法实现高通量和现场快速确证检测,不能有效应对突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满足风险预警、打击犯罪的需求。  作为国家级转基因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天津市唯一的综合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一直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自2007年以来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分子检测技术研究”,针对转基因产品非法扩散及安全监管、致病菌污染及动物成分掺假等问题,从可视化快速筛查、简便普及型确证及高通量精准鉴定技术入手,研究快速、精准、高通量农产品质量安全分子检测技术,提升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应急处置、监测和检测技术水平,保障农产品安全。   2、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针对国内外转基因产品非法扩散及安全监管问题,研发出转基因可视化快速筛选技术、简便普及型检测技术、高通量精准鉴定技术,创建了转基因检测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平台。发明了大豆、玉米、水稻、油菜等转基因可视化快速筛选检测技术,开发出针对3种作物的5种转化体和3种筛选元件的系列检测试剂盒及配套便携式检测装置,检测灵敏度是常规技术的10-20倍,效率提高了75-90%,核心技术获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首次为我国建立了CPTI基因、转基因大豆CV127和转基因玉米3272三种检测方法,现已建立国家标准并颁布实施,填补了国内技术和标准空白。在国内外首创了Special-Base焦磷酸测序检测模型,实现了四种转基因作物同时精准鉴定。   (2)针对动物产品掺假问题,研发出动物产品掺假现场可视化检测技术、通用引物多重定性检测技术、实时定量检测技术,创建了动物成分掺假检测技术平台。建立了牛羊源产品掺假现场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检出限0.05g /kg,准确性达100%。   (3)针对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问题,研发食源性致病菌共培养富集技术,多重PCR筛选技术、多重PCR-焦磷酸测序联用技术以及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创建了食源性致病菌高通量精准检测技术平台。创建了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焦磷酸测序联用技术,实现了四种致病菌同时快速筛选及精准鉴定,检测效率比常规方法提高66.7%。   3、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建立了国内最早、最系统的转基因成分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与常规技术相比检测效率提高了75-90%。   (2)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植物DNA快速提取技术及试剂盒产品,可将DNA提取时间从6小时缩短至10分钟,国内外还未见具备同等指标的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技术及产品。   (3)设计的便携式转基因快速检测箱结构简单、功能完善,适用与基于荧光-环状等温扩增技术的核酸现场可视化快速筛查,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   (4)受农业部委托为我国创建了转基因大豆CV127、转CPTI基因作物、转基因玉米3272定性PCR检测方法标准,具有先进性、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利于普及推广。国内尚无同类方法标准。   (5)国内外首创基于碱基序列分析的Special-Base焦磷酸测序检测模型,用于转基因作物nos/plasmid构建特异性鉴定,大大提高了转基因精准检测的速度、通量和自动化程度。国内外尚无同类技术。   (6)最先将多重PCR-焦磷酸测序联用技术应用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同步快速筛选及精准鉴定,将常规培养方法3~5天检测周期缩短为1天。国内尚无同类技术。   (7)国内外首次建立动物产品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体系,研制出牛、羊源性成分现场可视化检测试剂盒,提高了筛查准确度和灵敏度。国内外尚无同类技术和产品。   4、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项成果已处于中试阶段,适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特别是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动物源产品成分的现场检测。项目成果的应用大幅度地减少常规检测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减少对环境污染,不会对操作技术人员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大大提高转基因检测工作效率,节约大量经费和人力投入。   

  • 相关文献

[1]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研发重点领域. 陆文龙,贾宝红,宋广平,齐成喜,孙立华. 2005

[2]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刘烨潼,张玮,陈秋生,张强,殷萍,郭永泽. 2021

[3]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贾宝红,陆文龙,宋广平,齐成喜,孙立华. 2005

[4]基于采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控制与信息溯源系统. 杜彦芳,刘伟,徐义鑫,张雪飞,王建春,尹川. 2017

[5]转基因农产品标识管理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金红. 2002

[6]干旱胁迫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王鹏文,戴俊英,魏云鹏. 1999

[7]CIMMYT小麦品质育种策略. 时晓伟. 2011

[8]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李树德,李瑾. 2006

[9]转基因产品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王颢潜,陈锐,李夏莹,王梦雨,刘鹏程. 2018

[10]谈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张玉婷,郭永泽,刘凤来,石守良. 2001

[11]转基因检测技术与标准物质研究概述. 陈锐,朱珠,兰青阔,赵新,王永. 2014

[12]天津地区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检测与基因组部分序列分析. 金凤媚,薛俊,宋建,于海涛,段红英. 2016

[13]基于LAMP的中药材川贝母真伪鉴别方法的建立. 兰青阔,赵新,陈锐,刘征辉,朱珠,王成,沈晓玲,刘娜,王燕,陈利智,王永. 2019

[14]北京地区侵染菊花的番茄斑萎病毒分子检测与基因组部分序列分析. 金凤媚,宋建,薛俊,陈东亮,王姝,张越,孙海波. 2020

[15]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分子检测与基因组部分序列分析. 华明艳,宋兰芳,崔少杰,孙海波,金凤媚. 2024

[16]天津地区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检测和鉴定. 高利利,孙国珍,王勇,高苇,张春祥,张安胜,竺晓平. 2015

[17]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的基因编辑位点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葱葱,高越,沈晓玲,李飞武,赵新,龙丽坤,李亮,王永,兰青阔. 2019

[18]基于小RNA技术的天津地区番茄花叶病毒分子检测与基因组部分序列分析. 金凤媚,薛俊,孙海波,郝志愚. 2021

[19]我国黄瓜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王艳飞,孙玉河,李怀智. 2002

[20]2012年我国蒜薹产业产贮销情况回顾与2013年前景分析. 马岩松,宗艳,宋茂树,杜孟学.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