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稻瘟病;技术;防控技术;水;稻;湖北;防控;水稻稻瘟病;菌群;水稻;结构;技术集成;湖北省;集成;毒性结构;瘟病;毒性
第一完成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6
摘要: 稻瘟病一直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病害。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水稻主要的生产基地之一,稻瘟病在全省各稻区均可发生,在一些稻区甚至频发、暴发,给当地的水稻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利用抗性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技术措施。稻瘟病在病害流行上可气传也可根传,而且稻瘟病菌自身在大田存在变异性、用于防治稻瘟病的抗性品种在多年大面积使用后存在抗性“消失”的风险,这些因素既加剧了稻瘟病防治的复杂性,同时也突显了防治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加之近年湖北省稻瘟病为害突现两大特点:一是病情在往年存在轻发区和常重发区,近年轻、重分区不明显,轻发区病情日益趋重,全省稻瘟病的发生面积已达300~600万亩,占整个水田面积的11%~22%。二是病害流行期长,早、中、晚稻季季发病重,常重发区的一些当家优质稻品种已高感稻瘟病。引起此为害现象除了近年反常的气候因素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品种不抗病或者是原有抗性丢失。是什么原因造成轻发区稻瘟病为害程度持续走高、这种现象是偶然还是常态?如何从根本上有效地监控水稻资源的抗性,对它们的抗性进行客观评价,为大田生产抗性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时地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如何多手段地开展稻瘟病的防治工作,从而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与为害等,都是我们当下急需进行的研究工作。为此,我们开展基于菌群毒性结构的湖北省稻瘟病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的课题研究,该研究内容隶属2006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华中稻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任务书编号为2006BAD08A04-06。研究工作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四家单位共同承担、协作完成。针对稻瘟病防治上的复杂性、流行的广泛性以及危害的严重性等现实问题,通过开展对稻瘟病菌群体致病型结构和遗传结构及其变异规律的分析;对抗性基因开展田间抗瘟性评价;利用不同的的水稻材料,对新的抗病基因进行探索;建立与规范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病圃的设置标准;对水稻材料进行田间抗稻瘟病全程监控,筛选抗稻瘟水稻材料并分析其抗性基理;对水稻栽培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利用药剂对稻瘟病适时防治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创建以研究菌群毒性结构为基础、以选择利用抗病品种为核心、以适时喷药防治、科学肥水管理为辅的稻瘟病防控集成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以期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该病害。 1、首次制定了湖北水稻品种(材料)抗稻瘟病鉴定病圃的设置标准; 2、首次系统地形成一套水稻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全程监控技术体系。 3、利用3种稻瘟病人工接种方法,结合田间自然诱发技术,构建了一套有关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测定、品种抗性鉴定及基因推导、分离群体抗性鉴定等的成熟技术。 4、创建了以研究菌群毒性结构为基础、以选择利用抗病品种为核心、以适时喷药防治、科学肥水管理为辅的稻瘟病防控集成技术。 经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查新审核,本项目研究内容除本团队研究成果外,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中均未见其它报道,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本项目基于多方面多年的系统研究,结合稻瘟病菌自身的变异特点和防治的现实问题,创建了基于菌群毒性结构的水稻稻瘟病防控集成技术,可针对性分区布局抗病品种,加上适时的药剂防治和科学的肥水管理,可减轻和控制该病害的发生为害。本套集成技术体系,可安全地适用于不同的水稻种植区,用于水稻稻瘟病的防控。本项目创建的水稻稻瘟病防控技术体系,在鄂东南、鄂东北、鄂中、江汉平原、鄂西、鄂西南、鄂西北等稻作区稻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2010~2012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820.1万亩,减少投入1.0亿元,挽回经济损失8.1亿元,合计增收9.1亿元。
- 相关文献
[1]湖北省白术主要病害类型及绿色防控技术. 游景茂,郭杰,李哲,周武先,郭晓亮,段媛媛,杨琴,程猛,钟吉彦. 2019
[2]湖北省桃园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控策略. 刘勇,何华平,龚林忠,王富荣,王会良,艾小艳,刘模发,王泽琼. 2016
[3]20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湖北省的利用价值分析. 杨小林,曾凡松,张舒,喻大昭. 2014
[4]湖北省稻瘟病菌株生理小种的测定及分析. 吕亮,陈其志,杨小林,张舒,马勇,胡道春,郭宝佳. 2005
[5]湖北省部分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的抗性. 杨小林,陈其志,吕亮,张舒. 2005
[6]湖北省小麦“十二五”生产进展及“十三五”展望. 高春保,佟汉文,邹娟,朱展望,刘易科. 2016
[7]水稻种植示范区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采纳意愿的调查研究——基于沙洋县问卷调查的分析. 魏莉丽,吴一平,习斌,马朝红,徐志宇. 2018
[8]湖北水稻种植业发展对策思考. 万丙良,游艾青. 2018
[9]实施优质种粮一体化工程推动湖北水稻产业转型提升. 昌华敏,刘克敏,游艾青. 2022
[10]2018年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的品质分析与评价. 丁华,顾见勋,王婧,刘姣,黄紫嫣,杨洁. 2019
[11]氮磷高效利用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杨利,张舒,马朝红,吕亮,刘华林,涂涛,董金梅,蒋先斌. 2021
[12]湖北省水稻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薛莲,段圣省,郑兴飞,殷得所,董华林,胡建林,王红波,查中萍,郭英,曹鹏,徐得泽. 2023
[13]湖北省水稻倒伏原因调查与预防策略. 杨利,游艾青,范先鹏,熊桂云,余延丰,关业虎,万炎生,李德海,庄光泉. 2007
[14]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陈婷婷,向礼波,龚双军,张学江,元维军. 2019
[15]不同水稻品种间栽控制稻瘟病的田间试验. 吕亮,陈其志,陈茂华,张舒,田剑,潘学义,魏坦雄,朱有勇. 2002
[16]湖北省水稻大面积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张舒,喻大昭,陈其志,肖志明,雷德华. 2009
[17]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1和Pi2聚合系的获得及其抗性评价. 李进波,夏明元,戚华雄. 2015
[18]251份水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及抗性多样性分析. 曾凡松,向礼波,杨立军,杨小林,杨金松,喻大昭. 2011
[19]水稻稻瘟病抗性QTL的定位分析. 杨小林,戚华雄,殷得所,曾凡松,张舒,喻大昭. 2012
[20]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张舒,张巧玲,陈小山,贾贞标,上官清河,吕亮,常向前,杨小林,陈其志.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草地贪夜蛾与东方黏虫的耐寒性及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情况比较
作者:常向前;吕亮;杨小林;王佐乾;张舒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东方黏虫;耐寒性;越冬;长江中下游地区;种间竞争
-
湖北省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实践与思考
作者:曾凡松;许艳云;郭子平;顾辉;万利;邓春林;周华众;杨立军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实践;对策建议
-
S-诱抗素对"夏黑"葡萄果实着色、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吕亮;常向前;郭蕾;王佐乾;杨小林;龚林忠;张舒
关键词:10;S-诱抗素可溶液剂;葡萄;着色;品质;产量
-
有机-无机复合肥在水稻上应用研究
作者:徐小羽;胡红霞;耿协议;吴宜林;黎鸣;刘喻;张舒
关键词:有机-无机复合肥;水稻;产量;效益
-
几种植物醇提物对血耳木霉病原菌抑菌试验
作者:程旭;隋哲;田朋姣;刘兴乐;杨青;王文建;张舒;王佐乾;余海忠
关键词:血耳;木霉;菌丝生长;植物醇提物;抑制作用
-
江汉平原典型种植模式稻田土壤中农药残留特征
作者:常向前;张舒;刘冬碧;赵越;王佐乾;杨小林;夏颖;吕亮
关键词:江汉平原;中稻-油菜/小麦轮作;一季中稻;再生稻;稻田;农药残留
-
蕲艾褐足角胸肖叶甲大田防控药剂的筛选
作者:黄萍;吕亮;李小兵;程茵;高袖兰;方国斌;孙光忠;匡辉;张舒
关键词:蕲艾;褐足角胸肖叶甲;杀虫剂;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