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水稻高产;技术;示范;水;优质;稻;技术研究;寒地;水稻;寒地水稻;高产优质;研究;寒;高产
第一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0
摘要: 本项目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增收这三大主题,开展了寒地优质水稻高产技术研究、寒地优质水稻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寒地优质水稻高产、安全技术示范和黑龙江省水稻发展战略研究等。重点对寒地超级稻生长发育及生理生态特性、超高产潜力、亩产700kg群体素质标准模型、超高产栽培模式、优质高产营养调控技术、寒地水稻抗冷、防病和保优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进行高产、安全生产技术大面积示范。项目共建立高产、优质安全生产基地8个,建立核心示范区79.8万亩,示范区440.2万亩,辐射区3857.1万亩。三区单产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提高29.6%;提出优质水稻高产技术、安全生产技术模式6个。培养博士1名,硕士27名,发表论文48篇,出版论著5部,获得专利12项,形成黑龙江省水稻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个。 本项目研究明确了寒地超级粳稻株型形态持点及发育特点以及生育后期NR、RuBP羧化酶、SOD及叶绿素的活力水平和变化特点,构建了“寒地水稻亩产700kg群体素质标准模型”和“寒地水稻650㎏优质高产栽培模式”,提出寒地水稻穗数型和穗重型品种产量结构标准。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水稻苗期和本田调控技术产品各1个,确立了寒地水稻配方肥料保护剂的最佳使用比例(4-6%)。设计出组合式播种滚筒,解决了352大钵体播种装置吸孔堵塞和穴盘定粒、定位精播装置同步排种关键技术问题。筛选出耐障碍型冷害强的品种131份,耐延迟型冷害品种5份,建立耐冷栽培技术体系1套。明确了井灌稻设施增温和技术增温效果,确定了10℃下发芽率可以作为萌发期耐冷性评价指标。筛选出抗稻瘟病品种181份,明确了黑龙江省主要稻区稻瘟病生理小种类型和分布,确立了抗稻瘟病的最佳药剂和浓度、防治时期及综合防治措施。确定了水稻褐变穗的病原菌是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Keissl),明确在防治水稻褐变穗药剂中,扑海因与多抗霉素混配的病情指数最低,防治效果最好,达85.1%。确立了当前生产中优质米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常规栽培条件下,总用氮量和蘖肥用氮比率与产量成正比,而穗肥用氮比率与产量呈反比,都对食味有显著影响。前者与食味正相关,后者与食味负相关。穗分化期是品质的水分敏感期。抽穗前控水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品质的影响,抽穗后控水多数处理对品质的影响大于对产量的影响。水势-10kpa下多表现增产,节水效果好,对品质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建立了粳稻品种品质快速评价体系,与米饭感官评分达到极显著相关的指标有蛋白质、米饭食味计综合评分和硬度,达到显著相关的指标有最高粘度、崩解值、消减值、粘着性和咀嚼度。运用快速仪器分析方法建立了粳稻品种品质快速评价体系。通过对全省水稻科研、生产及产业的现状分析,指出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形成了黑龙江省水稻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水稻发展战略目标及重点任务。 预计到2015年全省水稻面积发展到4000万亩,技术成果应用面积达到总面积的50%即2000万亩计算,可增收稻谷27.4亿kg,创经济效益46.6亿元,实现水稻品质、产量、效益同步提高,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对促进我国水稻产业跨越式发展,全面提高其生产水平,开拓国内外稻米市场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相关文献
[1]寒地优质、多抗水稻品种龙稻25的选育. 丁国华,白良明,周劲松,曹良子,王彤彤,洛育,夏天舒,张凤鸣,杨光,王雪扬,王荣升,殷大伟,孙世臣. 2020
[2]寒地优质水稻品种龙稻31及栽培技术要点. 曾宪楠,王麒,孙羽,宋秋来,冯延江. 2022
[3]寒地水稻新品种龙联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世武. 2012
[4]黑龙江省水稻高产实践与技术分析. 金光浩. 2017
[5]黑龙江省水稻高产实践与技术分析(英文). 金光浩. 2017
[6]极早熟高产水稻新品种黑粳9号. 商全玉,杨秀峰,王万霞,张立军,吴振明,张习文,吴俊彦. 2018
[7]水稻新品种龙稻102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王彤彤,孙世臣,白良明,丁国华,曹良子,周劲松,夏天舒,段孟越. 2019
[8]松粳20和松08378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的高产优质群体探讨. 高洪儒,闫平,张君,赵北平,宋丽娟,武洪涛,于艳敏. 2015
[9]极早熟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黑粳15. 商全玉,刘安晋,王松,刘柏庆,刘显元,张习文,吴俊彦,刘凯. 2024
[10]寒地水稻南繁加代与扩繁技术. 黄成亮. 2017
[11]寒地水稻晾田技术. 付久才. 2016
[12]黑龙江省国标一级米水稻品种龙稻18的选育及特性研究. 丁国华,白良明,王彤彤,曹良子,周劲松,洛育,夏天舒,张凤鸣,杨光,王雪扬,王荣升,张书利,殷大伟,孙世臣. 2020
[13]寒地水稻优质米生产关键措施研究. 孙海正. 2004
[14]SRI在寒地水稻生产中的应用. 宋福金. 2005
[15]寒地优质超级稻松粳9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分析. 张广柱,闫平,牟凤臣. 2006
[16]水稻新品种介绍-(一)绥粳7号. 宋福金. 2005
[17]寒地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技术. 高雪冬. 2021
[18]黑龙江寒地水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 王玉杰,孙中义,刘宝海,赵北平,张擘,郑福余,冷春旭,吴立成,张书利. 2021
[19]北部高纬高寒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模式. 吕晓丽. 2007
[20]寒地马铃薯“宽高密”高产栽培模式示范与应用. 汤凤兰,朱长波,李敏,武守君,刘玉涛.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粳稻苗期耐冷QTL分析
作者:杨传铭;王立志;张喜娟;杨贤莉;王洋洋;侯本福;崔士泽;李青超;刘凯;马瑞;冯延江;来永才;李红宇;姜树坤
关键词:粳稻;高密度连锁图谱;苗期;耐冷;数量性状位点
-
黑龙江省中度盐碱地田菁栽培技术
作者:王立志;孟英;潘多锋;曹晓风;宋显伟
关键词:田菁;中度盐碱地;黑龙江省;栽培技术
-
黑龙江省优质粳稻在云南省植烟区轮作模式下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作者:崔士泽;吴迪;杨贤莉;陈华;杨传铭;王立志;王洋洋;李江舟;尹丽云;姜树坤;张喜娟
关键词:粳稻;烟-豆-稻轮作;植烟区;引种;生态适应性;黑龙江;云南
-
低温胁迫下水稻孕穗期幼穗的转录组动态分析
作者:郭震华;蔡丽君;潘国君;王立楠;周雪松;杜晓东;蔡永盛;张希瑞;韩笑;周通;马文东
关键词:寒地水稻;孕穗期;低温;转录组;植物激素
-
利用龙稻5号/中优早8号RIL群体定位粒形QTL
作者:侯本福;杨传铭;张喜娟;杨贤莉;王立志;王嘉宇;李红宇;姜树坤
关键词:水稻;粒形;QTL定位;分子辅助育种
-
寒地水稻种质资源芽期耐冷鉴定研究
作者:郭震华;周雪松;王立楠;蔡丽君;潘国君
关键词:寒地;水稻;芽期;直播;耐冷
-
施肥方式和减施氮肥对寒地水稻抗倒性的影响
作者:刘梦红;张喜娟;李红宇;魏媛媛;赵海成;钱永德;吕艳东;刘丽华
关键词:寒地水稻;施肥方式;减施氮肥;抗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