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几种优良牧草与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与转化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成果转化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转化;技术;优良;栽培;优良牧草;配套栽培;栽培技术;配套;配套栽培技术;牧草

第一完成单位: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0

摘要: 本项目是科技成果“黔西北地区水保型资源鉴定与评价”和“贵州喀斯特地区牧草品种选(引)育及应用推广”的关键技术集成转化与应用推广。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将自育品种与引进品种进行优化组合,结合生态治理恢复植被,开展人工草地建植、冬闲田土种草及草养畜利用转化推广。 运用牧草育种学、种子学、牧草栽培学、草地学、畜牧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对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黔草2号苇状羊茅和威宁球茎草芦三个优良牧草新品种开展种子生产,并与引进草种进行优化组合,在种草养畜及生态治理方面进行转化应用,为贵州喀斯特地区及相似生态区域发展草地畜牧业提供科技示范,并加快了自育牧草新品种的推广速度。该成果广泛用于草地畜牧业及生态治理等方面。 成果应用推广期间,开展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及种子生产加工销售,转化的同类草种市场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种子销售,到2009年共生产销售草种500吨,并配套引进和推广草种1500吨。通过转化应用,逐步改变了贵州草业生产基本靠进口草种的局面,提升了贵州牧草育种水平。 针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利用地方牧草种质资源选育出牧草新品种,开展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通过自育草种和引进草种的优化组合及配套技术应用,解决了生产中长期存在的低海拔地区优良牧草越夏困难、青草供应季节不平衡问题。 本成果成熟度较高,适用于贵州各生态气候区推广应用。2007年以来,建立示范基地9个,建立牧草种子基地1.5万亩,生产草种500吨,引进推广草种1500吨,在全省26个县(市)建植人工草地34.86万亩,冬闲田土种草68万亩,改良天然草地5万亩,培训种草养畜技术人员和养殖农户15000人(次),惠及农户9.3382万户,新增直接经济效益4.87亿元。 本项目两个来源成果分别获2005和2006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转化应用期间有两个牧草新品种通过省和国家级新品种审定,制定三个地方标准,实现了贵州省草业地方执行标准零的突破。另有两项专利获国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 相关文献

[1]喀斯特山区蓖麻配套栽培技术. 田大清,张正学,彭杨,雷朝云,龚德勇,王晓敏. 2014

[2]油菜强优势恢复系HF15的选育及应用. 侯燕,侯国佐. 2012

[3]荔浦芋引种栽培技术. 黄静,杨再英. 2012

[4]水芹菜高产栽培技术. 黎青. 2007

[5]油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彭仕蓉,李志芳. 2007

[6]贵州高原山区李子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田大清. 2013

[7]甘薯栽培技术. 张正学. 2009

[8]黔育1号菊苣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付薇,韩永芬,何静,孟军江,陈伟,覃涛英. 2021

[9]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高产保优栽培技术研究. 高志宏,王仙萍,赵继献,任廷波. 2013

[10]国审苜蓿新品种翠博雷主要农艺性状及配套栽培技术. 李娟,牟琼,吴佳海,吴仙,冉伟男,雷霞. 2023

[11]油研10号在江苏的综合性状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田世刚,李炳生,张银龙,李婷婷. 2006

[12]贵州喀斯特地区优良牧草引种及其生产性能. 唐成斌,陈瑞祥,罗天琼. 2006

[13]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99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雷昊,程国平,赵继献,任廷波,高志宏,揭良波,何恒. 2009

[14]杂交油菜新品种天油97的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陈长艳,程国平,赵继献,任廷波,李杰,张玉清. 2010

[15]杂交油菜油研817综合性状及配套栽培技术. 余顺波,陈长艳,邵明波,冯跃华. 2010

[16]喀斯特山区坡耕地水土保持型牧草筛选试验研究. 龙忠富,唐成斌,孟军江,刘正书,莫本田. 2007

[17]浅谈贵州主要优良草种利用技术集成转化与推广效益. 王小利,吴佳海,牟琼,王元素,王应芬,张进国. 2015

[18]贵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瓶颈与应对策略. 胡勇. 2009

[19]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几个问题. 王天生,王瑶. 2004

[20]贵州牧草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赵明坤,尚以顺,赵熙贵,何静.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