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大豆根腐病是大豆植株在根部及茎基部发生腐烂症状病害的统称。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主要以多种镰孢菌(Fusarium)、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sojae)、多种腐霉菌(Pythi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alni)为主要致病菌。其中以大豆镰孢菌根腐病和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分布范围最广,危害最重。自1917年美国发现大豆根腐病以来,在中国、日本、老挝、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匈牙利、保加利亚、埃及、独联体等国家均有报道。在我国,主要以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危害严重。据报道,在黑龙江垦区,该病发病率达75%~90%,减产10%~20%。据Hartman等记载,该病可造成高达64%的减产。严重田发病率可达100%,濒于绝产。不同地区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有所不同,我国黄淮地区主要以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为主。李宝英等报道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及中西部地区主要致病菌为尖孢镰孢(F. oxysporum)。辛惠普等研究表明,尖孢镰孢芬芳变种(F. oxysporum var. rendolens)为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根腐病分布及危害程度,明确该地区大豆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种类,本研究对该地区进行了大豆根腐病发生情况调查,并对采集的病害样本进行真菌的分离及鉴定。对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进行抗病分析,同时进行了高垄栽培、施用高效缓释甲霜灵颗粒剂、长效缓释尿素及液体地膜对大豆根腐病及产量影响的研究,形成大豆根腐病可持续防控技术,并进行推广。 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进行大豆根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2、对采集大豆根腐病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3、对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进行根腐病的抗性分析。 4、进行了高垄栽培、施用高效缓释甲霜灵颗粒剂、长效缓释尿素及液体地膜对大豆根腐病及产量影响的研究,形成可持续防控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星碳微生物菌剂返青肥在水稻移栽田上应用效果
作者:申宏波;王自杰;马迎
关键词:水稻;星碳微生物菌剂;返青肥;产量
-
中药多糖的提取及其在畜禽养殖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赵岩;李莉;徐婷婷;刘雪松;张艳;王爽;孟维珊;江波涛
关键词:中药多糖;畜禽养殖;促生长;提高免疫力
-
机械深松对苏打盐碱土盐碱特征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作者:顾鑫;李娜;任翠梅;王丽娜;芮海英;张丽娜
关键词:机械深松;土壤pH;土壤电导率(EC);玉米生长
-
秸秆还田对苏打盐碱土pH、电导率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作者:顾鑫
关键词:秸秆还田;苏打盐碱土;PH;电导率
-
大豆灰斑病菌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鑫;刘伟;朱志国;徐礼英;孟雪;童婷婷;姜淑华;丁俊杰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菌;全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学;毒力差异基因
-
早熟优质水稻新品种合粳2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黄成亮;付久才;马瑞;王庆胜;朱宝国;孟庆英;杨晓贺;姚亮亮;邱磊;张茂明;王自杰;张家智;蔡永盛
关键词:水稻;合粳23;选育;栽培技术
-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不同品种香稻米快速鉴别方法
作者:卞景阳;孙兴荣;刘琳帅;邵凯;冯鹏;车野;胡禧熙;顾鑫;徐磊;李杰
关键词:指纹图谱;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特征风味;香稻米;挥发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