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新一代桑树配套品种农桑系列的育成与推广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桑;品种;树;桑树;配套品种;育成;推广;配套

第一完成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02

摘要:   (1)育成早熟、中熟配套:分别适合种茧育和丝茧育的新桑树系列品种农桑8号、农桑10号、农桑12号、农桑1l号,并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中农桑12号、农桑14号还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早熟品种农桑8号、农桑10号产叶量比对照种荷叶白(部、省指定对照品种,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增产17.00%,中熟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产叶量比对照种增产35.95%。   (2)在桑树育种技术和方法上,首次提出了以在当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要性状优势的优良品种为亲本的原则;率先采用新的高纯度花粉采集法和利用相关性状进行优良株系的早期有效预测等,缩短了木本植物的育种年限。鉴定专家一致认为本研究丰富了桑树育种的理论和技术,是人工杂交育成桑树新品种的成功范例,其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国际先进水平。   (3)首次育成了对桑树危害严重又防治困难的桑蓟马、红蜘蛛等微型害虫抗性强的桑树新品种,减少了桑园的农药使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确保蚕茧稳产。   (4)育成的农桑系列品种其综合经济性状全面优于荷叶白等现生产上主栽品种。   推广应用:农桑系列品种经国内不同地区、多年多点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明,适合于长江流域、黄河中下游流域、珠江流域等我国务蚕茧主产区和福建、云南、贵州等省、直辖市种植,目前在浙江、江西、山东、四川、江苏等10余个省、直辖市种植面积33000余公顷,新增效益6.5亿元,其中浙江省推广面积达12600公顷,占新品种推广面积的90%以上,被浙江省蚕业主管部门推荐为该省桑树主要推广品种。与此同时,在我国其他蚕茧主产区其种植面积也在迅速扩大。

  • 相关文献

[1]蚕品种进步缓慢的成因分析. 徐红玳. 2008

[2]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的育成初报. 林寿康,计东风,沈国新,吴云翔,吕志强,沈永康,马秀康,史兴华,杨樾,吴天林. 1997

[3]桑树新品种农桑10号的育成. 计东风,林寿康,吴云翔,吕志强,王丕承,周金钱,周勤. 1997

[4]淀粉凝胶电泳法对桑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杨新华,杨今后. 1988

[5]桑树新品种'强桑5号'的育成. 林天宝,魏佳,刘培刚,刘岩,潘美良,马焕艳,冯世民,章恩婷,朱燕,叶伟清,兰丽盼,计东风,吕志强. 2024

[6]农产品安全生产信息化配套技术体系探讨与研究. 邓勋飞,陈晓佳,黄晓华,麻万诸,郑素英,吕晓男. 2011

[7]桑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林天宝,李有贵,吕志强,朱燕. 2008

[8]桑树青枯病的分布危害和防治的研究进展. 朱燕,叶志毅,吕志强,吴云翔. 2005

[9]桑树多倍体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杨新华,杨今后,骆承军. 2000

[10]桑树四倍体的诱导及其应用. 杨今后. 2004

[11]雄蚕新品种秋华×平30的育成. 何克荣,祝新荣,柳新菊,夏建国,黄健辉,姚陆松,王永强. 2006

[12]浙江选育蚕新品种在陕川应用综述. 王永强,张保华,杨慧君. 2014

[13]浅论提高蚕茧品质的蚕业科技创新体系. 朱俭勋,周双燕,厉水泉. 2001

[14]21个马铃薯品种(系)在温州地区的引种表现和生长评价. 叶友菊,陈义增,张涛,张旭乐,钱仁卷. 2024

[15]应用生态工程控制水稻害虫技术在金华的实践. 陈桂华,朱平阳,郑许松,姚晓明,张发成,盛仙俏,徐红星,吕仲贤. 2016

[16]双季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耐寒性的室内评价. 何月平,张珏锋,陈列忠,俞晓平,陈建明. 2010

[17]优质与高效是桑学科研究的主攻目标. 杨新华,杨今后,吕志强,沈国新. 1999

[18]高产优质市效桑树品种的选育经验. 林寿康,计东风. 1999

[19]桑树轻型改获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Ⅰ.湖桑全年三次等量条桑收获技术. 沈国新,厉水泉. 1997

[20]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的鉴定成绩与栽培技术. 吕志强,沈国新,周勤.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