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及生产配套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新品种选育;技术;品种;品种选育;优质;技术研究;生产;牧草;配套技术;优质牧草;研究;新品种;选育;配套

第一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0

摘要: “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及生产配套技术研究”是“十一五”黑龙江省科技厅下达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合同编号:GB06B109,属于农业科学研究领域。 1.项目实施3年,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选育出100号、81号和农菁1号优质高产苜蓿新品种3个,经省经济作物杂粮委员会田间鉴评,干草产量达到11265.7~14870.0kg/hm2,比对照(龙牧803苜蓿)增产15.44%~34.38%,越冬率达到95%~100%,粗蛋白含量20.07%~20.75%,以新品种为核心技术,将研制出的苜蓿良种生产的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各单项技术组装集成,形成了适宜黑龙江省寒冷干旱区苜蓿生产及良种繁育综合配套技术体系1套(合同规定指标选育苜蓿新品种2~3个,干草产量达8000kg/hm2,比对照增产15%,越冬率达95%,蛋白质含量在18%以上,良种生产配套技术1套); 2.选育出东饲小黑麦1号新品种1个,干草产量达11936.2 kg/hm2,比对照(小黑麦6026)增产24.06%,比对照(燕麦)增产11.24%(合同规定指标选育小黑麦新品种1~2个,干草产量达10000kg/hm2以上,比对照增产10%以上); 选育出稗草0601新品系1个,干草产量达到4575.21kg/hm2,比对照品种鹅头稗增产11.57%(合同规定指标选育稗草新品系1个,干草产量达4000kg/hm2~5000kg/hm2,比对照增产10%以上); 3.筛选出龙引扁豆1号新品种1个,与青贮玉米混播粗蛋白含量达到了13.3%,混播比青贮玉米单种增产16.7%~21%,研制出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扁豆与青贮玉米混播栽培技术1套(合同规定指标筛选扁豆牧草品种1个,与青贮玉米混播粗蛋白质含量达13%,比对照增产15%以上,研制出不同生态区扁豆与青贮玉米混播高产栽培技术1套;); 4.从国外引进和野生采集的120份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整理、鉴定,筛选出8份种质材料;采用高能混合粒子场、γ射线、航天搭载、化学物理诱变等高新技术手段,筛选出9份优异种质材料,共计17份种质材料。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紫花苜蓿基因组DNA建立了苜蓿RAPD多态性标记方法,共用60个RAPD引物,从中筛选得到的RAPD多态性分子标记20份(合同规定指标筛选种质资源材料10份、特异资源分子标记20份)。 项目实施3年完成了全部研究内容,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通过辐射诱变、组织培养、系统选育、杂交等技术手段,选育出优质牧草新品种。以新品种为核心研制出苜蓿良种生产的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各单项技术与现有成熟技术组装集成,形成了适宜黑龙江省寒冷干旱区苜蓿生产及良种繁育综合配套技术体系,为牧草种子高产、稳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填补了国内寒冷干旱区苜蓿种子生产技术空白。针对黑龙江省高纬度、高寒的生态特点,系统地对寒地牧草种质资源进行搜集、评价、利用和创新。利用高能混合粒子场、空间诱变、γ射线、化学物理诱变、航天搭载等高新技术创制优异种质资源材料,选育出新品系。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所获得的特异种质材料进行多态性鉴定,为牧草育种提供分子水平理论依据。其关键技术具有创新性,综合配套技术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选育的新品种和研制的配套高产栽培混播技术,解决了我省优质牧草品种缺乏,和生产技术落后的实际问题。研究成果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项目实施3年,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在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推广了选育的新品种和配套的高产栽培和混播技术,在西部地区建立苜蓿良种繁育田1200亩,在全省各地建立苜蓿人工草地41400亩,小黑麦人工草地7600亩,青贮玉米与高值扁豆混播田3210亩,总计创纯效益5783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对全省农业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符合当前形式发展的需要,我省是畜牧业大省,随着“千万吨奶和五千万头生猪战略规划”的实施,将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现存在着蛋白质饲料短缺,目前奶业传统的依靠作物秸秆加精料喂牛的落后现状,退耕还草和改造农业中低产田,草田轮作,草原“三化”治理,都需要大量优质高产抗性强的牧草品种,本项目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为我省及寒冷干旱区提供了优质高产抗性强牧草新品种和配套的高产栽培和混播技术,将大大推动了我省农业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维护我省的乃至东北地区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广与应用前景广阔。

  • 相关文献

[1]水稻新品种黑粳1518的选育. 商全玉,杨秀峰,张立军,吴振明,张习文. 2020

[2]亚麻田套种牧草养鹅-"麻-草-禽"高效种养模式及配套技术. 孙中义,孙哲禹,何鑫淼,王文涛,姜卫东,黄文功,袁红梅,张树权,康庆华,刘娣. 2021

[3]穴盘育苗的技术要点. 王娟. 2009

[4]黑龙江省优质大豆生产建议. 胡立成. 2000

[5]水稻新品种绥粳16的选育. 谢树鹏,王宝力,刘立超,高世伟,刘晴,刘宇强,门龙楠,聂守军,张广彬. 2017

[6]关于改进小麦区域试验的几点意见. 孙连发,康宗宝. 1993

[7]优质强筋抗病小麦新品种龙麦63. 杨雪峰,宋维富,赵丽娟,刘东军,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张延滨,肖志敏,赵海滨,白光宇,孙志玲,孙雪松. 2019

[8]极早熟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黑粳15. 商全玉,刘安晋,王松,刘柏庆,刘显元,张习文,吴俊彦,刘凯. 2024

[9]丰产早熟优质水稻新品种龙粳12的选育. 关世武. 2005

[10]抗寒优质李新品种-龙园早桃李. 牟蕴慧. 2014

[11]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松粳2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高洪儒,张国民,张君,赵北平,马军韬,邓凌韦,王永力,王南博. 2022

[12]优质水稻新品种龙稻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冯延江,王俊河,李守哲,李锐,腾桂荣,杨英良,徐波,高兆国. 2007

[13]高产优质红小豆新品种龙红豆10号. 王强,孟宪欣,尹振功,郭怡璠. 2024

[14]早熟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龙粳47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吕彬,张云江,马文东,李大林,王继馨,杨庆. 2020

[15]对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品种的思考. 苏雅迪. 2011

[16]优质多抗寒地水稻新品种龙稻212. 曾宪楠,孙羽,宋秋来,梁全喜,王麒. 2024

[17]我国对莱茵鹅的引进及杂交利用研究进展. 赵秀华,李满雨,刘国君. 2013

[18]克字号小麦系列品种选育特点研究. 刘宁涛,邵立刚. 2007

[19]在知识经济理论指导下实现种子产业化. 田宏祥,付祚荣. 2000

[20]“十五”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战略思考. 苏俊.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