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成果推广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甘;品种;技术;栽培;甘薯;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甘薯新品种;研究;新品种;研究与推广;推广
第一完成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9
- 相关文献
[1]竹节参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向极钎,杨永康,覃大吉,曾凡忠,廖朝林,由金文,唐春梓. 2005
[2]中国甘薯栽培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杨新笋,雷剑,杨年堤. 2007
[3]甘薯种植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郭鹏,王轶,郑丹,赵明明,周明,陈全秀,汪鋆植,秦万芳,高启建,赵春霞. 2018
[4]萝卜新品种雪单3号及高产栽培技术. 袁伟玲,甘彩霞,王晴芳,崔磊,梅时勇. 2015
[5]优良的生物围栏植物——多花木蓝. 刘洋,蔡化,田宏. 2005
[6]鄂薯4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杨新笋,严丽,程航,黄钺,董华林,李芙蓉,刘作斌,李先兵. 2003
[7]优质多抗系列甘薯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杨新笋,杨园园,王连军,雷剑,苏文瑾,柴沙沙,王睛芳,朱伯华,杨新华,宋峥,刘意,杨汉,黄钺,王萍,罗红梅. 2019
[8]鄂薯5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杨新笋,周开平,唐小斌,黄钺,董华林. 2005
[9]菜用型甘薯鄂菜薯1号周年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朱伯华,杨新笋,郑彬,田仕本,熊恒多,龙钲,吕慧芳. 2016
[10]甘薯新品系ED2-13试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邓辉,梁劲松,陈燕,杨新笋,雷剑. 2007
[11]甘薯新品系ED2-18试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郑彬,冯国民,万兴华,李红斌,杨新笋. 2007
[12]菜用型甘薯鄂菜薯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杨新笋,雷剑,苏文瑾,望宇洪,金卫兵,张良兴,姚世东. 2010
[13]鄂猕猴桃4号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 周民生,蒋迎春,王志静,陈继海,罗前武,吴黎明. 2008
[14]鄂大麦7呈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秦盈卜,叶华林. 1997
[15]优质高产多抗小麦品种鄂61025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许甫超,徐晴,秦丹丹,彭严春,董静. 2020
[16]棉花新品种KB2326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陈全求,蓝家样,韩光明,张胜昔,李国荣,田道刚. 2021
[17]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鄂71081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许甫超,彭敏,徐晴,秦丹丹,彭严春,孙龙清,董静. 2023
[18]棉花新品种KB3137在长江流域棉区高产栽培技术. 李国荣,蓝家样,张胜昔,陈全求,韩光明,孟庆忠. 2019
[19]湖北省适栽蓝莓品种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涂俊凡,秦仲麒,李先明,杨夫臣,朱红艳,伍涛. 2015
[20]夏秋蚕新品种协作鉴定(湖北点)成绩报告. 陈登松,叶楚华,李德臣,赵春霞. (Mis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质土壤与氮钾配合施用对菜用甘薯品质的影响
作者:陈雅亚;董晓丽;柴沙沙;王连军;雷剑;靳晓杰;杨新笋;张文英
关键词:菜用甘薯;土壤肥力;氮钾施肥;糖分积累;总酚
-
水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作者:查中萍;郭英;殷得所;王红波;胡建林;郑兴飞;董华林;薛莲;胡鹏;罗肖陨;徐得泽
关键词:水稻(Oryza sativa L.);游离小孢子培养;单倍体;胚状体;植株再生
-
甘薯蔓割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batatas)相关基因IbMAPKK9的克隆与特性分析
作者:靖小菁;杨新笋;靳晓杰;刘意;雷剑;王连军;柴沙沙;张文英;焦春海
关键词:甘薯;IbMAPKK9;蔓割病;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瞬时表达
-
甘薯PHB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分析
作者:梅玉琴;刘意;王崇;雷剑;朱国鹏;杨新笋
关键词:甘薯;PHB基因家族;系统进化;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
-
甘薯国家地理标志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邹语嫣;王连军;雷剑;柴沙沙;靳晓杰;程贤亮;杨新笋;李艳芝
关键词:甘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现状;发展对策
-
关于农业科研单位对外宣传工作的思考-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为例
作者:谢娅;郭英;葛双桃;吴康;韩瑞娟;赵晓彬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对外宣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先进典型
-
湖北省水稻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作者:薛莲;段圣省;郑兴飞;殷得所;董华林;胡建林;王红波;查中萍;郭英;曹鹏;徐得泽
关键词:水稻;生产;粮食安全;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