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面积;关键;面;技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技术研究;增产;大面积;小麦
第一完成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1
摘要: 一、课题来源 自2007年以来,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重点工作任务“北纬33度地区小麦大面积增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农业)科技项目“长江中下游小麦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和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项目“湖北省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的研究任务。根据项目的计划任务要求,与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组织全省小麦主产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连续多年开展了湖北省小麦大面积增产关键技术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示范推广。 二、主要技术原理 1.通过研究与示范,明确了湖北省小麦的适宜播种期,提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春性品种为主的条件下,湖北省小麦应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期5~7天; 2.通过研究与示范,明确了湖北省小麦氮肥高效利用的技术原理,提出了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案,解决了湖北省小麦生产中氮肥施用量过大,前期施肥量过多的问题; 3.通过研究与示范,明确提出了湖北省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方案,解决了生产中由于小麦播种质量不高导致小麦出苗不整齐、冬前麦苗素质不高、小麦群体质量差等问题; 4.通过研究与示范,制定了“湖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三、性能指标 经过多年的示范应用表明,该成果在5个地市和11个核心示范县市的增产效果明显,2009年夏收各地的小麦单产与2005年相比,增产幅度均达到10%以上。 四、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1.首次在湖北省对小麦大面积增产关键技术进行集成研究,而非单项技术研究,在技术路线、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具有创新性; 2.在小麦主产区组织5个地市和10个县市开展长达5年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规模大、连续时间长,是湖北省小麦栽培技术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工作。 3.制订的“湖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在产量目标、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技术的先进性及应用效果等方面居全省领先水平。 4.应用本成果在枣阳市创造了小麦实打亩产513.07公斤的高产记录,填补了湖北省小麦高产记录。 五、技术的成熟程度、推广应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成果已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多年,技术已完全熟化,具备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条件,适合在全省小麦推广应用。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小麦品种的更新和产量目标的提高,需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技术。 六、应用情况 本研究成果在湖北省小麦主产区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280万亩,平均每亩增产小麦25公斤,累计增产小麦3.2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5.12亿元。 2010年12月24日,该成果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 相关文献
[1]竹节参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向极钎,杨永康,覃大吉,曾凡忠,廖朝林,由金文,唐春梓. 2005
[2]设施栽培连作障碍克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顾玉成,吴金平. 2011
[3]发挥工程中心优势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王长清,熊远著,邓昌彦,梅书棋. 2002
[4]硅钙肥对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效果初探. 杨洁. 2017
[5]激健复合肥和激健助剂对水稻减肥减药增产效应研究. 张文超,吕亮,陈展鹏,涂军明,蔡正军,姜干明,陈杰,曹志刚,张群,金红梅,张欣,李成芳,张舒. 2022
[6]20%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研究. 郝宝强,任立瑞,程鸿燕,曹坳程,王秋霞,李园,颜冬冬,欧阳灿彬,朱文达. 2021
[7]“大粒硅”肥对水稻的抗倒与增产效果初报. 戴培进,胡时友,周家武,丁心慧,严新圣,贾平安,徐岚. 2009
[8]4种农药对水稻的生长调节作用和增产效应. 张舒,吕亮,常向前,杨小林,陈其志,袁斌. 2011
[9]水稻施用硅、锌、硼肥的增产效应. 郭智慧,胡时友,谢承雄,郑家宏,李孝杰,陈文勇,陈容斌,夏红霞. 2013
[10]八种药剂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和增产作用. 张舒,汪光友,吕亮,袁斌,杨小林,常向前,张爱丽. 2012
[11]茎叶处理剂防除油菜田禾本科杂草的效果. 朱文达. 2004
[12]麦后移栽棉高效生产关键栽培技术. 王孝纲,荣义华,余隆新,付永红,张教海,张清伟,夏松波,曾建兵,别墅. 2011
[13]短季棉与马铃薯连作轻简化栽培关键技术. 夏松波,别墅,张教海,王孝刚,陈火松,皮楚舒. 2016
[14]麦后棉种植模式的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王孝纲,刘章勇,荣义华,余隆新,付永红,张教海,张清伟,夏松波,曾建兵,别墅. 2011
[15]柑橘新品种‘金峡桃叶橙’提质关键栽培技术. 廖胜才,吴黎明,蒋迎春,吴述勇,周志虎,熊仁财. 2016
[16]猪瘟防控新思路及关键技术. 徐涤平,邓均华,梁望旺,杨克礼,段正赢,伍锐,郭锐,刘泽文,周丹娜. 2010
[17]机采棉田冬季连作大球盖菇关键技术. 别墅,王琼珊,张友昌,王卓仁,孙波. 2022
[18]基于AHP法的湖北省农业科技需求研究. 杨文静,张兴中,刘骏. 2013
[19]沉淀档案文化 提升管理水平. 范昕. 2018
[20]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的研究. 樊铭勇.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普通小麦Arableu#1白粉病成株抗性遗传解析
作者:李子萌;袁婵;张宇庆;任妍;刘鹏鹏;严珊珊;袭梦涵;穆培源;兰彩霞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
湖北省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实践与思考
作者:曾凡松;许艳云;郭子平;顾辉;万利;邓春林;周华众;杨立军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实践;对策建议
-
枣阳市无公害桃园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韩波;吕亮;李国军;杨瑞清;何敏;张刚;檀银忠;廖齐胜;严红;郭贵东;王文刚;苏明胜
关键词:无公害桃园;病虫害防治,果品质量
-
湖北省66份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性鉴定与分子检测
作者:徐晴;郑丹;许甫超;秦丹丹;董建辉;葛双桃;朱展望;董静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分子检测;株高
-
国内外153份小麦种质条锈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作者:周警卫;叶博伟;张朋飞;张宇庆;郝敏;尹毓若;袁婵;李志康;李顺达;夏先春;何中虎;张宏军;兰彩霞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苗期抗性;成株抗性;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抗病性鉴定
-
高产广适小麦品种珍麦168的选育
作者:佟汉文;刘易科;张宇庆;陈泠;付鹏浩;邹娟;朱展望
关键词:小麦;珍麦168;选育;高产
-
小麦白粉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向礼波;袁斌;薛敏峰;史文琦;曾凡松;杨立军;龚双军
关键词:小麦白粉菌;环介导等温扩增;灵敏度;特异性;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