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马铃薯优质原种扩繁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配套技术;技术;马;原种;研究与应用;优质;马铃薯;研究;技术研究;扩繁;配套

第一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

获奖时间: 2015

摘要: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且具有增产增收潜力大,加工用途多,产业链条长等特点,是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物。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振兴农村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马铃薯原种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马铃薯原种生产扩繁基地,但目前我省马铃薯原种生产存在基地布局不科学、扩繁技术标准不 一、土壤中钙、镁中量元素缺乏、晚疫病防治措施欠位等问题,导致种薯质量差、产量低,针对这一问题,我单位组织开展了”马铃薯优质原种扩繁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该项目结合现有马铃薯原种扩繁技术,兼顾技术模式与工作机制“双重创新”,进行优化集成组装及推广。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该项目以栽培、施肥、防病和储藏技术配套为核心,以适度规模化应用为载体,以优质脱毒种苗、原原种、原种一代和原种二代种薯为繁育对象,进行了技术的集成、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兼顾技术模式与工作机制”双重创新”的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体系。通过在适宜的种植区域,采用宽垄高台栽培模式,适度增加密度,增施钙、镁肥料,交替使用药剂并提早防控晚疫病,储藏管理措施优化等各项关键技术的实施,有效地防控了晚疫病发生,提高了原种产量,降低了储藏损失,保证了种薯质量。并依托国家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项目平台,加快对项目进行组织化、规模化推进,有效提高了关键技术到位率和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率,对我省马铃薯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有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技术模式创新: 一是可控环境生产种薯。原原种:采用优质脱毒种苗,在网棚内采用土壤或基质(草炭+珍珠岩+蛭石)生产微型薯。原种一代:采用经检测合格的微型薯在露地进行生产。原种二代:采用经检测合格的原种一代种薯在露地进行生产。 二是地域选择。选择高纬度冷凉地区包括北纬47.5度以北的大兴安岭、嫩江、克山、讷河、依安等县(市)作为适宜种植区和46.6—47.4度的海伦、绥棱、望奎等县(市)作为较适宜种植区作为原种生产基地,减轻病毒介质侵染和种性退化,扩繁优质马铃薯原种。 三是宽垄高台栽培技术。采用两种高台栽培技术,一是40厘米垄台单行栽培技术。机械起垄,垄底宽80—90厘米,垄台宽40厘米,垄体高30厘米;二是80厘米垄台双行栽培技术。机械起垄,垄底宽110厘米,垄台宽80厘米,垄体高30厘米。此项栽培技术可增加植株通风透光率,减轻病害发生机率;亩保苗株数由常规生产田3600株增加到4600株,亩增加1000株左右,依靠群体优势可以有效提高产量20%以上;密植可增加中型薯的比例,提高种薯切块数量;采用高台栽培模式可实现立体多层结薯。 四是增施钙、镁肥提质增产技术。除施用氮、磷、钾大量元素外,将钙、镁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补充土壤钙、镁含量不足,促进植株早发壮长,减轻储藏后块茎芽顶坏死发生机率40%以上,有效提高扩繁原种的商品属性和产量。 五是晚疫病化控技术。分别于初花期、发病初期、集中发病期三个阶段七次交替使用保护剂和治疗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减轻抗药性,提高防治效率35%以上。 工作机制创新: 一是组织化生产。项目的实施培育壮大了一批具备较高马铃薯原种生产水平,组织管理机制健全,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强的新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 二是规模化繁育。加快了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生产基地种植规模不低于1000亩,集中连片300亩以上。 三是加强质量监控。统一组织专家对原种进行田间病害检测,加强生育期的质量监控,确保种薯生产安全。 四是建档立册。设立目标责任制、岗位目标制、技术考核制和工作评比制。明确规定了项目面积、产量、经济技术指标、品种名称和种薯级别,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项目的管理水平。各项目县(市)加强了图、档、卡、册、牌示档案管理。基本做到了县(市)有分布图、乡镇有分解表、村有登记册、户有种植卡。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项目主要技术成熟程度较高,推广效果明显,推广技术安全可靠,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012—2014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70万亩,总产值93.23亿元,纯效益达到62.58亿元,累计新增效益20.0亿元。该项目的推广应用为全省的马铃薯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全省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储藏、加工能力大幅度提高,实现品牌化销售,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65%,机械化生产率达到90%以上,智能化温室、网棚分别达到3.5万平方米和20万平方米,新增窖贮能力30万吨;提高了商品薯的品质和产量,改变了我省种薯品质差、自留种的局面,促进了我省马铃薯主产区农民组织化生产和南销专列销售,远销全国十多个省市,目前我省年生产的优良种薯能力达到全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的1/8以上,树立了黑龙江优质种薯生产大省形象。

  • 相关文献

[1]浅析马铃薯原原种繁殖的影响因素. 郝智勇. 2014

[2]马铃薯原种的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和经济参数的影响. 李勇,吕典秋,高云飞,邱彩玲,宿飞飞,刘尚武,王绍鹏. 2009

[3]水稻新品种黑粳1518的选育. 商全玉,杨秀峰,张立军,吴振明,张习文. 2020

[4]俄罗斯阿穆尔州马铃薯研究现状. 白雪梅. 2012

[5]马铃薯绿色轻简化栽培技术. 牛若超,孙继英,孔德崴. 2020

[6]寒地水稻稳健高产栽培技术——优质超级稻品种龙粳21配套栽培技术. 陈锐,刘传雪,郑义芳,王瑞英,张淑华,潘国君. 2010

[7]中兽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薛沾枚,张备,张国华,张艳,刘雪松,刘秋瑾,尹珺伊,苗艳,李莉,金振华,王丽坤,孟维珊. 2023

[8]腐烂茎线虫分子鉴定及在不同寄主上繁殖力分析. 毛彦芝,朱梓绮,王文重,李庆全,董学志,魏琪,郭梅,闵凡祥,杨帅. 2023

[9]喷杆喷雾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王晋,杨华,胡林双,闵凡祥. 2019

[10]黑龙江省直播稻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Zhang xijuan,张喜娟,来永才,Zhu yongcai,Zang junhe,王俊河,Meng ying,孟英,Tan gao,唐傲,Dong wenjun,董文军,冷春旭. 2016

[11]黑龙江省高油大豆高产综合配套技术. 刘忠堂. 2005

[12]探析农业种植中玉米的减肥增效技术. 任洋. 2018

[13]亚麻田套种牧草养鹅-"麻-草-禽"高效种养模式及配套技术. 孙中义,孙哲禹,何鑫淼,王文涛,姜卫东,黄文功,袁红梅,张树权,康庆华,刘娣. 2021

[14]黑龙江玉米田种养结合生态养鸡配套技术. 孙中义,刘娣,何鑫淼,王文涛,康庆华,冯艳忠,陈赫书,于晓龙,张海峰,彭福刚,赵小川,杨帆. 2020

[15]保护地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化学防治配套技术研究. 吴炳芝,段文学,张景春,孙毅民. 2001

[16]寒冷地区园林绿化反季节植树技术. 贾兰虹. 2003

[17]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研究述略. 孔晓蕾. 2011

[18]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研究. 孔晓蕾. 2011

[19]黑豆的营养保健价值及研究进展. 秦琦,张英蕾,张守文. 2015

[20]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苏志刚.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