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米中甲氧虫酰肼、茚虫威、嘧菌酯、戊唑醇和仲丁灵残留量
《农药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拟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测定大米中甲氧虫酰肼、茚虫威、嘧菌酯、戊唑醇和仲丁灵残留量的方法。[方法]大米粉经过乙腈提取、盐析分层过滤、C18和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后,采用C18液相色谱柱分离,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结果]大米样品中甲氧虫酰肼的回收率为85%~91%,相对标准偏差为1.6%~3.7%;茚虫威的回收率为81%~87%,相对标准偏差为1.3%~2.6%;嘧菌酯的回收率为81%~92%,相对标准偏差为1.4%~3.7%;戊唑醇的回收率为87%~94%,相对标准偏差为1.5%~2.8%;仲丁灵的回收率为77%~88%,相对标准偏差为1.3%~3.1%,正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作物中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在0.005~0.2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完全能够满足大米中甲氧虫酰肼、茚虫威、嘧菌酯、戊唑醇和仲丁灵残留量的日常检测需要。
关键词: 大米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大蒜品种栽培农艺性状比较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湖北种植的大蒜(Allium sativum L.)品种,对收集的13个大蒜品种的单株重和鳞茎重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31的单株重和鳞茎重均最高,而且抗病性较强,适合在湖北栽培;汉源大蒜的单株重较高,抗病性较强,作为蒜苗品种适合在湖北栽培。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生育性状指标中,单株重和株高、假茎长、假茎粗、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鳞茎生育指标中,鳞茎重和鳞芽重、鳞茎横径、鳞茎纵径、鳞芽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试验结果可为大蒜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蒜(Allium sativum L.) 栽培品种 农艺性状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主要露地蔬菜轻简高效生产现状与展望
《中国蔬菜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我国蔬菜需求不断增加,而劳动力缺乏和劳动力成本增加问题愈加严重,普通人工种植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蔬菜已进入到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但目前机械化水平还较低。通过调查发现,我国60多个县市的露地大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等蔬菜主产区轻简高效生产中存在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农机装备购买意愿低、种植分散、农艺模式不统一、"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等问题,今后应推进土地流转和种植模式转变,规范农艺参数、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加快轻简化栽培技术及装备研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防除小麦田杂草的效果及对养分和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6%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小麦田主要杂草的效果,及杂草防除后对氮、磷、钾及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6%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小麦田杂草效果显著,对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棒头草(Polypogon fugax)、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均有良好防效,总鲜重防效达90.8%~97.5%,优于2种对照药剂。杂草防除后,显著降低了杂草对田间氮、磷、钾和水分的消耗,有效改善了田间的水肥条件。6%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的小麦田产量达3 482.52~3 603.77 kg/hm2,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36.17%~40.91%,每公顷增收2 127.5~2 406.4元。
关键词: 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 杂草防效 养分 小麦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PLIN2基因变异筛选及其与猪肌内脂肪含量性状的关联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肌内脂肪含量(IMF)性状是影响猪肉质的重要指标。PLIN2是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在硒都黑猪群体中筛选鉴定了猪PLIN2基因的SNP变异位点。利用混合DNA样本池,采用6对引物PCR扩增了猪PLIN2基因6段不同序列片段,经Sanger测序比对分析后共发现了14个SNP位点。与IMF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后发现:g1816T>C、g6709G>C、g6808G>A、g6969G>C、g6980C>T、g7032T>C、g7045C>T、g7063G>A、g10027C>T、g10335A>G、g10349C>T等11个SNP位点极显著影响IMF性状。这11个SNP位点可构成4种单倍型,且各单倍型也与IMF性状显著相关。本研究为猪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分子育种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全粉-小麦混合粉面团的流变特性
《现代食品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板栗加工残次品为原料通过不同干燥方式制备板栗全粉,对板栗全粉物化特性、板栗全粉-小麦粉面团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自然干燥的板栗全粉(ZR)糊化度超过50%,熟化处理后的板栗全粉SH-20糊化度高达70.69%,而板栗生全粉糊化度仅为3.28%;随板栗生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吸水率和回生值下降、弱化度增加,在添加量30%时分别为50%、0.65 N·m和0.81 N·m,而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糊化特性和糊化稳定性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着糊化板栗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吸水率增加,而稳定时间、糊化特性、糊化稳定性、弱化度和回生值降低;添加ZR和SH-20面团的形成时间呈小幅上升趋势,而添加其他几种糊化板栗面团形成时间呈先小幅增加后大幅下降的趋势.面团的剖面分析表明添加板栗生全粉主要降低了吸水率、混合和面筋指数;而添加糊化板栗全粉提高吸水率和面筋指数.总之,生板栗全粉和糊化板栗全粉对面团的特性影响不同,这将为板栗残次品的加工和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板栗全粉;糊化度;面团;流变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pSSR标记的山药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叶绿体SSR(cpSSR)分子标记对从国内外引进的64份山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DNA指纹图谱,旨在为山药品种亲本选择,山药种质创新及品种改良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从21对cpSSR引物中筛选出10对扩增稳定、多态性高的引物,在64份山药种质材料中扩增出69个条带,多态性条带59个,多态性比率高达85.51%,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69 3(1.231 1~1.916 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560 6(0.329 0~0.671 1),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78 1(0.184 8~0.478 1),表明64份山药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5~0.93,在相似系数为0.63时,可将64份山药种质资源分为4类,结果表明,基于cpSSR分子标记的山药种质资源的分类在种间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但是cpSSR分类表现出较大的地理分布的相关性,而与形态特征关系不密切。选用较少的引物区分较多的品种为原则,采用2对引物成功构建供试种质的DNA指纹图谱,为山药种质资源鉴定和品种选育亲本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山药 种质资源 cpSSR标记 DNA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夫红茶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食品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中国工夫红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特征,建立茶汤滋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对17个国内主产茶区工夫红茶的多酚类、氨基酸、茶色素类、香气组分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工夫红茶的品质成分组成与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是主要的品质成分,茶黄素和茶红素之和与茶褐素的比值为1.05~1.12,是其滋味鲜醇、汤色红亮的物质基础;英红、海红、信阳红、宜红、越红、黔红和祁红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高于4%,是其茶汤甜醇滋味的重要物质基础;黄酮在大叶种红茶(滇红、英红和海红)中的质量分数较高且大于2.7%。醇类和醛类是主要的香气化合物,尤其是呈现甜香、花香的萜烯醇含量较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滋味品质评价模型,该预测模型对红茶滋味品质评价结果与感官审评结果较为相似,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35;茶黄素和茶多酚含量是进行工夫红茶品质分析的重要指标。系统聚类分析显示闽红自为一类,滇红、英红和海红等大叶种红茶聚为一类,其他中小叶种红茶聚为一类。PLS-DA可将2类不同品种工夫红茶明显区分,并获得8种差异性指标,尤其是芳樟醇、香叶醇和己醛等,可作为区分大叶种和中小叶种工夫红茶的指标物质。该研究丰富了工夫红茶风味品质的基础理论,同时为红茶品质的科学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