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336条记录
湖北省茶园土壤养分和环境状况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对湖北省131个茶园进行了土壤养分与环境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平均为5.27,其中在4.5~5.5的占比为49.6%,较适宜茶树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0.95 g/kg,82.4%的采样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 g/kg以上,整体含量较丰富;土壤速效磷、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锌等较丰富,但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铜等均较缺乏(含量低于临界值的占比分别达56.5%、63.4%和53.4%);土壤重金属铅、铬均未超标,有2.3%和3.8%的采样点土壤镉分别超过国家标准和有机茶标准,土壤整体环境条件较优。

关键词: 茶园 土壤 养分 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血血肽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性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鸡血血红蛋白为原料,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确定血肽酶解制备条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血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通过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5对血肽进行分离纯化,分别测定血肽粗品、纯化后组分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与O2-自由基清除率.血肽酶解条件为血红蛋白底物浓度5%、酶添加量1.5%、酶解时间5 h,浓缩冻干得到血肽粗品;血肽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500 Da~1000 Da与180 Da~500 Da,分别占比23.97%、66.07%;血肽经Sephadex G-15层析主要分离出4个洗脱峰,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一致;180 Da~500 Da血肽表现出更高的抗氧化性,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OH自由基与O2-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1.28%、52.45%、23.86%与18.14%.

关键词: 鸡血;酶解;血肽;纯化;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南方高山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草地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湖北火烧坪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以研究区农田、草地和天然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位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其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对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均表现为排放,农田土壤CH4和N2O表现为排放,草地表现为吸收,林地不一致;土壤含水量抑制土壤CO2,促进土壤CH4产生,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CO2和CH4的排放具有显著相关性,有机肥的施用影响土壤N2O的排放;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由大到小表现为草地>林地>农田,但草地由于生物量高光合呼吸作用强,向大气排放CO2的总量则较低。因此,人工草地的建造有利于降低研究区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

关键词: 利用方式 温室气体 影响因子 全球增温潜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微生物肥对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复合微生物肥对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能够为棉田复合微生物肥的精准施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施用不同浓度复合微生物肥后,测定棉花生长和产量指标,并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施用复合微生物肥能够使植株高度增加4.0%~9.2%,果枝数增加2.3%-9.6%,结铃数增加3.5%~6.9%,单铃重和皮棉产量最高增幅分别达5.0%和16.6%。棉花株高、果枝数和单株铃数分别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处理对各项分析指标促进效果的综合得分排名依次为T3>T2>T4>T1>CK。【结论】施用复合微生物肥能够显著增加棉花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和皮棉产量。当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浓度为450 kg/hm2时,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综合促进效果最佳。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肥 皮棉产量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新兴猕猴桃种植区域的产业调研与分析-以浠水县为例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2020年调研实地考察了湖北省浠水县23个猕猴桃园,种植面积多在66 700~200 100 m~2,以黄肉中华猕猴桃金桃为主栽品种。调查显示,建园相对标准的园区不足50%;各猕猴桃园基本实现了微喷灌,但机械化水平低;拥有技术人员的种植主体占26.09%,猕猴桃园现阶段的年平均临工费为15 660元/hm~2;有分选线和贮藏冷库的种植主体很少,分别占8.70%和13.04%;猕猴桃园主要病害为藤肿病与果实软腐病;已初产的猕猴桃园,果实销售以线上为主,按不同级别零售价为12~20元/kg。本调研总结了浠水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猕猴桃 建园 技术人员 临工费 果园机械化 浠水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小麦田杂草发生组成及群落特征

植物保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我国长江流域冬小麦田杂草发生情况,采用倒置"W"方法取样对江苏、安徽和湖北省945个冬小麦田杂草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冬小麦田共发现杂草93种(变种),隶属于28科72属,其中禾本科杂草最多,有15种;其次是菊科杂草有12种;蓼科杂草9种;十字花科7种;豆科和车前科各6种;石竹科5种。其中优势杂草有猪殃殃、日本看麦娘、看麦娘、菵草、野老鹳草、牛繁缕6种;区域性优势杂草有17种,常见杂草有12种,一般杂草有58种。根据物种多样性指数、辛普森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分析,孝感、阜阳、襄阳和宿州地区小麦田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宣城地区多样性最低。Sorensen’s相似度指数聚类结果发现,江苏北部地区麦区杂草组成与安徽北部相似。各地小麦田杂草群落结构与组成的差异与气候条件、种植模式及除草剂应用等有关。

关键词: 小麦 杂草群落 优势度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4个甘薯品种的cp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甘薯叶绿体基因组,利用cpSSR分子标记,对104份甘薯栽培品种和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为甘薯资源的保护鉴定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使用了11对cpSSR引物,在104个甘薯材料中总共扩增得到58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47条,单条引物平均扩增的条带数为5.27,平均多态性百分率为81.03%。根据引物在甘薯材料中的扩增结果,构建104个甘薯品种的指纹图谱。对104个甘薯品种的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每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386~5.2723,平均遗传距离为0.2201,在遗传系数为0.74时将104个甘薯品种分为5组。

关键词: 甘薯 cp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源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效果评价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牛源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大别山黄牛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评价其应用效果.从大别山黄牛的肠道内分离鉴定具有益生潜力的菌株,制备成复合微生态制剂.选取12只体型相近的健康断奶大别山黄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4头.对照组(C组)、芽孢杆菌组(B组)、复合微生态制剂组(E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菌粉饲粮和添加牛源复合微生态制剂饲粮.试验期为30 d.于试验第0、15和30天,每组4头犊牛均经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于细胞因子、免疫与抗氧化指标检测.试验第30天采集牛粪便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菌群丰度与结构变化.结果显示:1)从大别山黄牛体内分离到的菌株包含6株芽孢杆菌与5株乳酸菌,根据耐酸与耐胆盐试验结果,选择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乳球菌制作复合微生态制剂.2)第15、30天时,与C组相比,B组和E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提高(P

关键词: 大别山黄牛;牛源复合微生态制剂;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Nlu-miRNA-8对Ccdc124的靶向调控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构建psi-CHECK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验证褐飞虱Nlu-miRNA-8对Ccdc124基因(coiled-coil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24-like)表达的影响.首先设计合成包含与Nlu-miRNA-8结合序列的Ccdc124基因片段,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果蝇S2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变化观察Nlu-miRNA-8对Ccdc124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nlu-miRNA-8对Ccdc124组的荧光表达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空白对照、阴性对照组的荧光表达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研究成功构建了psi-CHECK2/Ccdc1243'UTR载体,并初步证实Nlu-miRNA-8对Ccdc124基因有调控作用.

关键词: Nlu-miRNA-8;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Ccdc1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延迟收获对长江中游春玉米农艺性状及机收质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长江中游玉米籽粒机械直收适宜品种与配套农艺措施,2018—2019年选用不同玉米品种,测定不同机收时间下玉米关键农艺性状、产量及机收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收获时间对春玉米机收产量与机收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延迟1周收获后籽粒容重显著增加,机收产量显著提高,2年平均提高9.72%;而延迟2周收获则有降低机收产量的趋势。2年收获时杂质率总体≤3%,而机收籽粒破碎率与损失率均>5%,是该区域春玉米籽粒机收面临的主要问题。籽粒厚度、籽粒含水率和百粒重是影响机收籽粒破碎率的关键性状,三者与机收籽粒破碎率均呈显著的倒二次曲线关系;玉米的倒伏率、穗位高和重心高度是影响机收损失率的关键性状,倒伏率与机收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与机收损失率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延迟收获能显著降低籽粒含水量,从而降低籽粒破碎率,但继续延迟收获有增加倒伏的风险。综上,长江中游春玉米成熟后适时延迟7~10d收获,可有效降低籽粒含水量与机收籽粒破碎率,提高玉米籽粒机收产量。

关键词: 长江中游 春玉米 机械粒收 收获时间 破碎率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