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拮抗桃树根癌病菌株的筛选
《上海农业学报 》 1988
摘要:桃树根癌病(Crown gall)是由放射形土壤杆菌根癌变种(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 Var. tumefaciens)引起的植物细菌病害,澳大利亚Kerr运用放射土壤杆菌K84(A.radiobacter K84)成功地防止了该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我国土壤杆菌的研究偏重于遗传方面。本文报道一种简便、快速的筛选方法。从上海市郊分离的100株菌株,通过番茄结瘤试验和平皿相互拮抗试验获得1-1-4和1-1-9等两株有效菌株;生物统计结果表明,本文试验的结果与Kerr的报道相符。
关键词: 放射形土壤杆菌根癌变种 桃树根癌病 生物防治


~(60)Co-γ射线辐照对香菇木屑培养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食用菌 》 1988
摘要:辐射处理袋栽香菇培养料不仅能杀菌消毒,而且还能加速香菇菌丝的生长,提高鲜菇产量。这是否与木屑培养料经辐照后,其营养成分发生了变化有关,为弄清这一问题我们对辐照后的木屑培养料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以期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培养料配方为:木屑78%,米糠20%,石膏1%,食糖1%,含水量55%左右。采用1.5万居里农用钴源辐照,辐照剂量分别为1.0、1.2、1.4、1.6和1.8Mrad。每处理重复3次,以高压灭菌作对照。木屑培


高秆野生稻(Oryza alta)叶鞘与茎培养形成植株
《上海农业学报 》 1988
摘要:本实验以高秆野生稻的幼嫩叶鞘和茎为材料。外植体在N_6添加NAA0.5mg/l、2,4-D2mg/l、蔗糖3%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20至25天以后,把愈伤组织转入两种MS培养基诱导分化,一种添加NAA2mg/l、IAA0.5mg/l、蔗糖6%;另一种添加NAA2mg/l、IAA0.5 mg/l、KT2mg/l、蔗糖6%。叶鞘和茎愈伤组织都能在这两种培养基上分化出完整的植株。出愈率与外植体的器官来源有关。愈伤组织类型是影响植株分化的重要因素。愈伤组织的器官来源和培养基也对植株分化有影响。
关键词: 高秆野生稻 叶鞘 茎 愈伤组织 颗粒愈伤组织 疏松愈伤组织 分化 出苗率


禾谷镰刀菌株产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液体培养条件
《上海农业学报 》 1988
摘要:用液体培养法对禾谷镰刀菌株产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碳源对菌株产毒性影响显著。菌株在含糊精的培养基上产毒性最强,在含淀粉和蔗糖的培养基上次之。光线对菌株的生长和产毒均无影响。菌株最适生长和产毒温度分别为21.92±0.94℃和28.98±0.96℃(P=0.05)。弱碱性培养基有利于菌株生长,然而最适产毒pH值偏酸性(5.83±0.13,P=0.05)。静置和振荡培养的菌株达到最大生长所需的培养时间分别为接种后的23.13±1.89天和7.27±2.20天(P=0.05),但出现产毒高峰分别需要25.05±0.20天和5.41±4.20天(P=0.05)。振荡培养菌株的生长和产毒量均比静置培养分别高出57%和63%左右。本文为建立一个实用的液体培养产毒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炼锌厂周围农业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1988
摘要:本调查共对上海炼锌厂周围的农业环境采集了72个土壤、粮食样品,测定其锌、镉含量,并对部分土壤样品测定了铜、铅、砷、汞,以及两个土壤剖面的重金属含量。从结果看来;炼锌厂排放的“三废”一定要加以净化处理,否则将造成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全国蚯蚓应用研究学术讨论会情况简介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1988
摘要:一、会议简况为了交流蚯蚓应用研究成果与工作经验,中国蚯蚓研究会和四川省动物学会于1987年5月8日至10日在重庆市召开了蚯蚓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一共有17个省市的61名代表参加,半致以上是农业、畜牧、土壤、蚕桑、医学、环保、环卫、生物、生化方面的高、中级科技人员,共收到论文57篇.会议强调蚯蚓的主要出路是作为畜禽、水产等的动物性蛋白饲料.会议提出今后要有选择的搞好试


果蔬贮藏中的冷害及其控制
《上海农业学报 》 1988
摘要:0℃以上的低温能使冷害敏感的果蔬遭受生理伤害(即冷害)。果蔬在贮藏和运输中,往往因受冷害而造成很大损失。本文根据大量报道以及本人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就果蔬冷害的症状、内外条件对冷害的影响、冷害的组织解剖学观察、冷害对生理生化的影响,冷害的机理及控制冷害的方法作一综述。


沪选19在南方稻区的表现
《上海农业学报 》 1988
摘要:南方稻区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晚粳中熟组曾先后使用沪选19作对照品种长达7年之久。它在南方稻区的推广面积10年累计达73.3万公顷,是该稻区推广面积最大的17个水稻优良品种之一。沪选19,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用系统选种法从江苏(前中国农科院江苏分院)引进的晚粳农垦58中选育而成。1962年选出单穗。1964年定型,当年冬繁。1965—1967年于上海郊区多点试种、鉴定、示范,同时参加上海市和长江下游晚粳良种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