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金针菇品比试验初报

食用菌 1988

摘要:1986年秋至1987年冬,我们对从国内外引进的11个金针菇菌株,根据目前国内外市场对金针菇制罐标准和商品鲜售的要求,进行了比较试验,初步选出符合制罐标准的FL.V—9菌株和适合鲜售的FL.V—2、FL.V—8菌株,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村料与方法(一)供试菌株FL.V—1(本所从野生菌中分离),FL.V—2(香港中文大学),FL.V—3(本所从嘉定采集分离),FL.V—4(本所采集分离),FL.V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苎麻上的几种病原真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8

摘要:在上海引种苎麻的同时,我们对苎麻的病害进行调查,查到有关的病原真菌多种,已鉴定8种,其中国内外苎麻上未报道的有:白卷担菌(Helicobasidium albicans Saw.),乳卵孢霉(Oospora lactis(Fr.)Sacc.)。短柄梨孢帚霉[Scopulariopsis breviculis(Sacc.]Bain)],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kunze)。

关键词: 苎麻 病原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病原未明的小麦黄叶枯病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摘要:我国小麦骨干亲本之一的阿夫小麦,由于“立枯病”严重,被认为是其不稳产的三大因素之一。为此,作者曾对这个病害作过7年调查访问和5年协作研究。通过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以及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均未能证明也未能查到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和类立克次氏体等病原物,但在电镜下可见病组织的细胞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复肥形态对肥效影响的初步研究

土壤肥料 1988

摘要:粒状肥和粉状肥是复合肥料的两种基本形态。这两种形态复肥在生产工艺、价格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为了验证其在肥效上是否存在差异,我们设计了一组盆栽试验,通过对油菜幼苗及各季幼苗收获后土壤的养分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过种间杂交培育的极早熟梨新品系—珍珠梨

上海农业学报 1988

摘要: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的梨主要是砂梨系统(P. pyrifolia Nakai),其中最早熟品种的成熟期为7月底,与西洋梨(P. communis L.)相比,这种早熟梨的肉质粗,风味不够浓。作者利用二个不同系统的亲本,通过种间杂交,育出了适于本地区丰产栽培,果实生育期仅73天的极早熟梨新品系——珍珠梨。该梨风味佳,产量高。极早熟珍珠梨在果实成熟期和经济性状方面,接近或超过世界各国曾广泛栽培的极早熟梨品种伏茄梨(Beurre Giffard)和小伏梨(Madeleine)品种。

关键词: 极早熟梨 种间杂交 风味:丰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秦南山区室外袋栽香菇初探

食用菌 1988

摘要:陕西洛南县位于秦岭南麓,海拔在1000米以上,月平均气温11℃左右。气候特点是:春季增温快,秋季降温也怏,年降雨量仅600~800毫米。南方气温高、湿度大,香菇室外栽培发展迅速,而北方(特别是西北)不仅气温低且干旱,在室外栽培香菇难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地区农业环境中铬的含量状况

上海农业学报 1988

摘要:微量的铬元素能提高植物体酶(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增加植物体叶绿素和葡萄糖含量。但是过量的铬,特别是六价铬,易穿透生物膜而危害动、植物。通过调查和测定,上海市农业环境中铬的背景含量为:土壤64.6±10.37ppm、麦粒0.11±0.036ppm、糙米0.097ppm。也了解了上海地区近年来农业环境中铬的含量状况。上海地区水域中铬有一定范围的污染,但程度较轻,一般都在农灌水质标准之内。近郊蔬菜农田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但也处在轻污染范围之内,极少出现中污染现象。植物中铬含量较低,基本上未发现污染样品。但局部地区的水和土壤中的铬出现了较高的检出值。本文叙述了土壤中铬含量与植物中铬含量之间的关系,并为防止和控制农业环境中铬污染提供了一些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 背景含量 污染 土壤 上海地区农业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丝瓜(Luffa Cylindrica Roem)伤流液对诱导水稻花药植株的效应

上海农业学报 1988

摘要:以不同浓度的丝瓜伤流液加入培养基,可显著地提高水稻花药培养力。诱导培养基中附加15%(V/V)丝瓜伤流液,形成愈伤组织的效果显著超过对照,绿苗分化率高达90%以上,比对照提高一倍左右。附加10%、15%、20%、25%浓度(V/V)的丝瓜伤流液,诱导的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后的重量,除了25%浓度(V/V)的之外,其它都比对照重5.7—18.0%g/10块,绿苗鲜、干重比对照分别重20.0—89.0%mg/10株、13.0—30.0%mg/10株。在10—20%浓度(V/V)的丝瓜伤流液范围内,对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以15%浓度(V/V)的丝瓜伤流液效果最佳。经紫外光谱初步测定表明,丝瓜伤流液含有与N_6培养基相类似的有机物、无机物以及细胞激动素等物质。

关键词: 普通丝瓜 伤流液 水稻花药培养 水稻花粉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峡两岸香菇工作者的交流

食用菌 1988

摘要:台湾香菇访问团一行5人,于8月13日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参观,这是三十多年来海峡两岸的香菇工作者首次在大陆聚会,双方分别介绍了香菇生产和科研情况。台湾同胞对大陆的香菇生产发展感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韶关霉素产生菌的选育与发酵

上海农业学报 1988

摘要:浅黄链霉菌韶关变种(Steptomyces flaveolus vat.Shao Guanensis,n.var.)T37菌株,经硫酸二乙酯(DES)反复处理和单孢分离,获得16-42变株;经摇瓶发酵,韶关霉素产量从240μg/ml上升到1920μg/ml,比出发菌株T37提高七倍。发酵罐放大试验结果表明:16-42变株采用中间补料工艺,其产量从1920μg/ml升至3846μg/ml,较摇瓶产量提高一倍。本文为韶关霉素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硫酸二乙酯 中间补料工艺 韶关霉素A(SA) 浅黄链霉菌韶关变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