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大豆短叶柄性状的遗传

大豆科学 1988

摘要:大豆光合冠层的充分繁茂但又不过分郁蔽是截获更多光能,取得高产的基础。据研究,由于品种特性的不同,最适宜的叶面积系数也不相同。比如早期研究结果认为大豆、水稻、小麦等最适宜叶面积指数为4。但近年研究结果认为应超过4。 提高群体最适叶面积指数,主要应从育成适于密植的品种来解决。据研究,分枝多少、叶柄角度及叶柄长度均影响大豆品种对密度的反应。分枝多少又很易受密度及环境的影响,叶柄角度虽然有某些差异但并未能明显改变株冠结构。从表现上看,缩短叶柄能明显地改变株形。因此,选育短叶柄品种,对于提高群体密度,提高最适叶面积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矮化苹果栽培的前景

北方园艺 1988

摘要:过去,苹果传统的栽培方法是乔化稀植。这种办法由于栽的稀,结果晚,收益慢,单位面积产量也低。因此,近二十年来在国外已被矮化密植栽培所代替。这是果树栽培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一、矮化栽培的几种形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植物光合速率的测量

吉林农业科学 1988

摘要:应用~(14)C 示踪方法研究几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温度、锌肥及根瘤固氮等因子,对光合速率都有重要的影响,C_3和C_4作物在光合速率方面有明显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测定作物组织硬度的装置JY-1型茎秆硬度计

昆虫知识 1988

摘要:许多作物对害虫,特别是钻蛀性害虫的抗性通常与作物组织的硬度有关,某部位组织硬度大的品种对一些害虫为害的抗性比硬度小的品种一般要高。过去,我国没有测定植物组织硬度的仪器,故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难以开展。我们与牡丹江市机械研究所共同研制了JY-1型茎秆硬度计,并于1984年在牡丹江通过市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和大豆品种不同土壤类型对结瘤的相互影响

微生物学杂志 1988

摘要:胡济生教授和H.Keyser1982发表了从中国中部土壤中分离到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当时由于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在美国栽培大豆上不结瘤,只能在中国北京黑豆上结瘤,因此,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能否在栽培大豆上结瘤和大豆品种间的关系如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1983~1987年很多研究报导了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能在某些栽培大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组合类型、选择地点及选择方法对大豆杂交后代选择效果的影响研究

大豆科学 1988

摘要:本研究拟通过不同类型组合在南北两地分别采用四种选择方法的比较,找到适于北方正常条件下或南繁加代的选择方法及相应的组合类型。以1980年配制的两亲本生育期差异明显与不明显的两个组合后代为材料。15个F_2单株的种子被分成二部份,一部份在海南岛种植F_3代,一部份在公主岭种植F_3代,在南北两地对F_3代均进行如下处理:1)组合内选优株,2)优良系统内选优株,3)组合内随机取株,4)混合摘荚。1984与1985年于吉林公主岭分别种植两地各处理的F_4、F_5品系,每个处理各24个品系。试验结果表明,两亲差异大的组合,除混合选择处理外,其它处理的生育期均出现差异,即在海南岛选择的生育期变幅较大。两亲差异小的组合,处理间差异小。相同选择方法不同地点选择的亦表现出南方选择偏早类型较多,但占优势的中晚熟类型差异不大。两亲差异大的组合,以在海南岛随机选择处理的F_4、F_5代高产品系较多,各品系平均产量及最高产品系的产量也高;其次为在海南岛进行混合选择处理者。亲本差异小的组合则相反,以公主岭优系选择处理的效果为最好。两类组合的在海南岛进行混合或随机选择处理的低产品系也较多。这些结果说明:不同类型的组合应采取不同的选择方法。在海南岛南育时,对于两亲差异小的组合应采用全系统随机选择法。

关键词: 组合类型 选择地点 选择方法 选择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僵菌粉剂防治玉米螟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1988

摘要:自僵菌防治玉米螟采用田间撒颗粒剂、封垛以及玉米心叶培养等方法已在生产上推广效果良好。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群众迫切要求采用高效、省工的治螟新技术。为此,从1985年开始,我们从事于白僵菌喷粉技术的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大豆主要生产品种蛋白质、脂肪及其组份的相关分析

大豆科学 1988

摘要:本文对中国25个省区70个在当地种植的大豆主要生产品种的蛋白质及其组份、脂肪及其组份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蛋白质含量与多数氨基酸呈负相关趋势,尤其是蛋、色、胱氨酸等为人们所重视的氨基酸均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趋势。2.苏与赖、亮、色与蛋氨酸呈显著的正相关。3.脂肪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趋势。4.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关键词: 大豆 主产品种 蛋白质 脂肪 组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氧物歧化酶在大豆不同节位叶片和种子中的分布

中国油料 1988

摘要:大豆不同节位叶片中的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酶谱相同,但活性差异明显,中部叶片的酶活性高于上部和下部的叶片.SOD同工酶在不同节位叶片中的分布有差异,SODa(Mn—SOD)在中下部叶片中占的比例较大,SODb_1b_2b_3(Cu—Zn—SODb)随着叶片节位的升高而增加,SODc_1c_2c_3(Cu-Zn-SODc)在分枝叶片中活性较高.SOD在不同节位种子中的分布不同,下部种子SOD活性最高,随着结荚部位升高SOD活性降低,至植株顶端又有所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茎腐病的研究概况

吉林农业科学 1988

摘要:玉米茎腐病(Corn S,talk Rot)是一种发生普遍的世界性病害。至少在美国22个州、全世界23个国家有此病的发生报道。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目前生产中推广的杂交种多为感病的,因而导致该病有发展加重的趋势。由此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因国家和地区不同而异。徐作珽等统计,山东省每年发病面积约500万亩,春玉米病株率为10—20%,严重时可达50%以上;夏玉米病株率一般为20—30%,严重时可达60%以上。在美国,由于茎腐病的发生,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