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花丝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87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室内和田间评价不同王米品系的花丝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幼虫的抗性,以筛选抗源。1985年在室内评价了405份玉米自交系和品种。取食寿昌80日花丝的幼虫虫体重最轻,平均每头为0.7mg,HE-1为1.2mg,Za-palore Chico 2451为1.4mg,而感虫对照平均每头为7.8mg。最低的矫正存活率是ZC2451为28.3%,寿昌80日为46.9%,凤城白头霜为53.6%。1986年在室内共评价了235份玉米自交系,幼虫体重最轻者是A77.3,平均为1.4mg,5005为2.3mg,ms72为3.2mg,而感虫对照则为12.0mg。矫正幼虫存活率A77-3为33.1%,5005为32.4%,ms72为41.6%。 我们发现在田间条件下,以抗性玉米品系花丝为食的幼虫其发育受到较强的抑制,同时存活率也往往较低。这些结果表明,以取食寿昌80日花丝的幼虫体重最轻,为平均每头1.5mg,矫正存活率为20.2%,ZC2451为3.1mg和33.2%,感虫对照则为7.4mg和100%;凤城白头霜平均虫体重为2.0mg,矫正存活率为46.7%,晋穗24为2.9mg和59.6%,而感虫对照为5.1mg和100%。采用室内筛选和田间抗性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可加快进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公酿一号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落叶果树 》 1987
摘要:本文论述了公酿一号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果实与种子、新梢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和果实各部分干、鲜重、含水量在果实发育中的变化,为科学地栽培公酿一号葡萄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半细毛羊杂交育种中被毛细度的遗传规律
《黑龙江畜牧兽医 》 1987
摘要:我们以考力代羊为父本,细毛羊作母本,通过级进杂交,进行了培育50—58支东北半细毛羊的工作。经过九年杂交试验,得到级进二代(BF_2)成年母羊。现仅就BF_2被毛细度遗传规律作以探讨。一、试验材料来源杂交试验于1974年在浑江市闹枝乡二股砬村羊场开始,1983年告一段落。该羊场为海拔800米山林区,年平均气温5℃,年降水量800毫米,无霜期100~115天。乔木下杂草丛生,是良好林间牧地。公、母、成、幼羊分群管理,冬季每只羊补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BF-2型丰产播种机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 1987
摘要: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小四轮拖拉机迅速地增长,农村迫切需要性能好、结构简单、通用性强、操作方便、使用可靠的小型播种机。为此,吉林省农科院机械化所研制成功了2BF-2型丰产播种机(图1),并于1985年通过了省级鉴定,1986年投产50台,分布在省内各点进行生产考核。该项技术已转让给吉林、黑龙江两省三个厂家批量生产。一、性能及结构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萌发过程中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电泳分析
《大豆科学 》 1987
摘要: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室温条件下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在萌发过程中的代谢。结果表明:(1)在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各种组分的降解时间不同,表现为7S组分早于11S组分。(2)萌发初期以大分子贮藏蛋白为主,随着萌发天数的增加,大分子组分逐渐减少,而小分子组分逐渐增加。(3)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降解表现出连续性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中部草甸土有效磷肥力指标的分级与施磷研究
《土壤通报 》 1987
摘要:1982~1995年用~32P示踪法、盆栽和田间试验等手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olsen法、Bray-Ⅰ和Bray-Ⅱ法测值均与A_p值呈极显著相关,尤以olsen法测值与无磷区玉米吸磷量和相对产量相关最密切;校验结果,对应于玉米相对产量<75%,75~85%,85~95%和>95%的olsen法测值为<1,1~6,6~20和>20ppm-P,此即草甸土供磷水平的极低、中、高的丰缺指标.按17个效应函数计算最佳施磷量为3.25~5.6公斤P_2O_5/亩(1984)和2.0~5.2公斤P_2O_5/亩(1985),每公斤P_2O_5增产玉米4.7~24.6公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与豌豆原生质体融合的初步研究
《大豆科学 》 1987
摘要:我们采用PEG—高pH—高钙的方法对大豆和豌豆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获得了10—36%的融合率。大豆原生质体游离的混合酶液为2% Cellulase ONOZUKA R-10,2% Hemicellulase-Rhozyme, 1% Pectinase Sigma;豌豆原生质体游离的混合酶液为2%Cellulase ONOZUKA R-10,2% Hemicellulase sigma,1% Pectinase Sigma。原生质体的密度对融合的影响很大,以10~4—10~(?)/毫升的密度适合原生质体融合及有利细胞分裂。品种间融合率有差异。融合体用高国楠的KM8P培养基培养,经过多次分裂,获得了愈伤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打碱化盐渍土种植星星草的条件和技术
《土壤通报 》 1987
摘要:为改良苏打碱化盐渍土,发展畜牧业,1978年本所筛选出星星草,并建立人工草场7510亩,在大安县推广28,000亩.星星草系禾本科碱茅属多年生疏丛型草,适应性强,喜湿润,在-36℃时仍能安全越冬;在含盐量达0.85~0.97%pH值达10.4、碱化度79.3%的土壤上仍能正常发育生长;营养成分高,适口性强.灌溉条件下植草的关键技术是整平土壤,平作条播行距15cm,播深1~2cm,播量7~8公斤/亩;垅作行距60cm,播量减半,播后灌水压盐催苗,产草量166~269公斤/亩.早作地则起垅播种,最佳播期为7月初,产草量144公斤/亩,植草地土壤pH值、总盐量、总碱度和碱化度均明显下降,有改良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花粉粒的游离、培养及细胞学观察
《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87
摘要:以7℃的温度前处理大豆花穗7—15天,诱导了小孢子核的均等分裂。在MB_5-1和MKM8P培养基中成功地获得了花粉愈伤组织。花粉细胞分裂大致有四种型式:均等细胞型;均等游离核型;不均等细胞型;不均等游离核型。分裂的花粉继续发育有两个途径,或是形成愈伤组织,或是形成胚性细胞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短枝型突变体的分离
《中国果树 》 1987
摘要:无性繁殖作物中辐射诱变的遗传,目前了解较少,作物的遗传结构对产生体细胞突变多少影响很大。如基因杂合性状容易发生突变,纯合的作物体细胞突变就很少(Dom-mergues et al.,1966;Broertjes,196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