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近红外分析法快速测定无氮浸出物的方法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1987
摘要:在谷物常规分析中,近似分析中的无氮浸出物通常并非直接测得,而是由供试样品减去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粗纤维,余下的就是无氮浸出物。这就是所谓的减差法。无氮浸出物的主要成分是糖类,糊精及其它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淀粉等。实际上碳水化合物总量减去粗纤维含量即为无氮浸出物的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籽粒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成分的相关分析
《大豆科学 》 1987
摘要:本文采用来自不同地区的17个大豆品种,以不同地点种植的籽粒蛋白质氨基酸平均含量,统计分析了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以及蛋白质含量之间的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与蛋白质含量为极显著的正相关。17种氨基酸中有13种与蛋白质和氨基酸总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一种(胱氨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其余3种相关不显著。两种含硫氨基酸(胱、蛋氨酸)之间无显著相关,其中胱氨酸与其它大部分氨基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蛋氨酸与各种氨基酸的相关皆不显著。就通过育种途径提高大豆蛋白质含硫氨基酸的比例,改善其营养价值而言,氨基酸组成间及与蛋白质间的相关性不是主要的限制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中添加油脂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和肉脂品质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1987
摘要:本试验应用气相色谱技术,鉴定、分析了在我国目前饲养条件下,不同性别白洛克肉鸡胸、腿肉肌内脂舫和腹脂肪的脂肪酸种类及组成,以及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猪油或玉米油后各部位脂肪酸的变化情况。发现不同部位的脂肪酸组成不同,受饲粮油脂的影响程度也不一致。其中以腹脂的脂肪酸组成最易受影响。饲粮中添加玉米油可显著提高肉鸡体内脂肪中的亚油酸含量,使鸡肉的营养价值得到改善。结果表明:肉鸡饲粮中添加适量油脂,能显著提高全期增重,降低饲料耗用比和饲料成本,提高公鸡屠宰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昼夜温度对野生大豆(G. soja)和栽培大豆(G. max)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大豆科学 》 1987
摘要:利用人工气候箱,在人工控制昼夜温度条件下,研究了昼夜温度对野生、栽培大豆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发现在35/25℃、30/20℃和20/20℃三种温度处理下,两种类型大豆均表现随着昼夜温度的升高,棕榈酸含量增加,而亚麻酸含量降低。其它脂肪酸无规律性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颗粒剂防治玉米螟
《农药 》 1987
摘要:前言颗粒剂防治玉米螟一直是生产上控制幼虫危害的重要措施。试验证明,施用颗粒剂防治心叶期玉米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1984年我们将全国药效网提供的杀虫双、稻棉磷及其他单位提供的几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杀虫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重复记录预测杂种公羊污毛量育种值
《中国畜牧杂志 》 1987
摘要:畜禽选种方法近年有较大进展,由传统的多元回归(复合育种值)法演进到BLUP(最优线性无偏预测)法。后者用混合模型求解育种值,精确度有较大提高,已广泛应用于乳用公牛的选择。 但是,BLUP法的选择效率还取决于信息量的大小。乳用公牛有大量的女儿,用一产次记录就可取得较高的精确度。绵羊则不同,其供测母羊较少,只利用单次记录不仅显得信息量太少,甚至可能无法排除年度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15)N对大豆共生固氮的研究
《大豆科学 》 1987
摘要:用A_N值法测定了吉林省三种主要土壤(白浆土、黑土、淡黑钙土)上和14个大豆品种在黑土上的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量。查明大豆从空气中固定的氮量占植株全氮产量的50—70%,以黑土为最高,淡黑钙土最低。在黑土上,每公顷约可固氮98公斤。在施用大量有机肥条件下,淡黑钙土上的固氮百分率也显著提高。说明土壤基础肥力对根瘤固氮起重要作用。不同大豆品种的固氮量差异很大,在45公斤—100公斤/公顷之间。说明选育高固氮品种的潜力很大。除固氮外,大豆可通过根、叶,每年向每公顷土壤归还氮素26公斤,针对重玉米轻大豆的现状,通过和玉米比较,从粮食品质、产品价格、节约化肥(能源)、培养地力等方面,讨论了发展大豆的经济效益,建议在白浆土地区大豆面积恢复到30%,黑土地区20%,淡黑钙土地区10%,1990年前全省增加大豆440万亩。由固氮和节约氮肥共计相当标准氮肥15.1万吨。可获总经济效益近两亿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脂肪酸及其组成成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大豆科学 》 1987
摘要:本研究利用来自我国东北和引自国外的三十份大豆栽培品种,以相关系数对大豆脂肪酸及其组成成分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和品种相关系数的趋势基本一致,且品种相关系数更接近于遗传相关系数。油酸和亚油酸及亚麻酸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而亚麻酸和亚油酸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除了亚麻酸以外,所有酯肪酸的组分对油分含量的直接效应都为正的,但油酸和亚油酸的效应较大,且二者各自通过对方具有一个较大的负间接效应。亚麻酸对油分含量的净效应最大,主要来自直接效应和通过油酸负的间接效应。由此看来,改善油质和提高含油量并没有矛盾,但使二者都有明显地改善是有一定困难的。利用轮回选择进行高油酸的选择是大豆品质育种的有效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