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不同进化类型大豆花荚形成和脱落的比较研究

大豆科学 1988

摘要:同步观察了44—45°N的野生、半野生、半栽培、栽培型大豆花荚形成和脱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以及各部分的干物分配。发现:1.单株粒数、荚数、花数、分枝级数和分枝数、茎长和粗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长度,开花、结荚、鼓粒、成熟的始期到终期的天数,百粒重等数量性状,一般均随进化而呈连续性变异,且表现上述生物学性状之间的明显相关性。2.四种类型大豆的开花均按“上行轮圈模式”进行。3.四种类型大豆的花荚脱落率均在55%以上,收获指数均在43—47%之间,这种相似性反映了种间系统发育上的同源性。本试验的开花资料可供种间杂交参考。

关键词: 野生 半野生 半栽培 栽培大豆 开花模式 花荚脱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大利亚的农用计算机系统

世界农业 1988

摘要:1986年9月至1987年1月,笔者赴澳大利亚考察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简称CSIRO)的昆虫所移植昆虫雷达观测资料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萌发过程中大豆(G.max)种子蛋白组分变化的研究

作物学报 1988

摘要:采用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蛋白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各种组分的降解时间不同,其中7S 的付大豆球蛋白的降解早于11S 的大豆球蛋白;(2)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萌发初期以大分子蛋白为主,随着萌发天数的增加,以小分子蛋白为主;(3)7S 付大豆球蛋白的α′、α亚基的降解速率不同。

关键词: 萌发 大豆 贮藏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生态研究 Ⅲ 野生大豆(G. soja)与栽培大豆(G. max)光周期效应的比较研究

大豆科学 1988

摘要:通过长日照(18小时)短日照(8小时)方法,比较研究相同原产地(25°44′N)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光周期效应。(1)大豆出苗8天内即有明显光周期效应,(2)在短日照下,野生大豆光照阶段长度9—12天,栽培大豆3—6天,野生大豆从出苗到0.9复叶,栽培大豆从出苗到真叶期间通过光照阶段。(3)大豆光周期效应不仅制约开花,且制约能否结荚与成熟,(4)讨论了由野生大豆进化为栽培大豆光周期效应特性的变化趋向。另外,野生大豆光周期效应的强度,低纬度的高于高纬度的,同纬度低海拔的高于高海拔的。

关键词: 野生大豆(G. soja) 栽培大豆(G. m(?)c) 光周期效应 光照 阶段 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染色体Giemsa C-带带型的初步研究

大豆科学 1988

摘要:植物染色体分带是七十年代兴起的一项细胞学新技术,这项新技术对于植物细胞学,植物细胞遗传学,植物分类学和农作物遗传育种等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果及石细胞团发育的研究

落叶果树 198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LUP法在良种细毛羊杂种群应用总结

畜牧兽医学报 1988

摘要:本文报道了吉林省良种细毛羊各育种阶段BLUP选种的方法和结果。在如何估计杂种群遗传力、如何处理杂种群含血量不纯一性、对非限性性状资料的合并、父母两系公畜同时估计、合并前期后裔测验资料等问题,作者结合实际需要进行了有关方法的探索。各种公羊的BLUP育种值与后裔测验结果以及育种实践相当吻合,说明BLUP法在杂交育种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大豆品种资源抗霜霉病的鉴定与评价

吉林农业科学 1988

摘要:从1982—1985年采用感染行诱发接种鉴定1251份大豆品种(品系)对霜霉病的抗性,其中表现高抗的材料429份占34.2%,抗病材料占11.8%,中抗占17.3%,中感以上占36.69%.同时调查了642份材料的霜霉粒发生情况,有338份材料没发生霜霉粒,其余材料的霜霉粒率在0.1—5.1%之间。通常情况下,叶部的病情愈重,病粒率有随之增高的趋势.在春播自然条件下,感染卵孢子的吉林4号的系统发病率为10—1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硼素营养的调查研究

大豆科学 1988

摘要:据研究形成50kg大豆籽实需要硼3.97g,高于禾本科作物2—3倍,硼素在农田的生物循环中,每年每亩亏损0.77—1.75g。另也有报告硼对大豆是低反应作物。1984—1986年调查吉林省在农田中不同类型土壤中均存在缺硼的土壤,因而研究大豆施硼实际应用的可能件成为本项工作的目的。通过田间调查试验,室内分析等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籽粒蛋白质的遗传改良

大豆科学 1988

摘要:大豆籽粒蛋白质的遗传改良,就是通过各种遗传育种途径,提高大豆粒籽蛋白质和含硫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含量,排除或降低对人类利用有害的胰蛋白酶抑制剂、脂氧化酶、外源凝集素、棉籽糖和水苏糖等不良成分的含量。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豆蛋白质的遗传改良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