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籽粒脂肪的遗传改良
《中国油料 》 1989
摘要:大豆油是世界上主要食用植物油之一,产量居植物油首位。在大豆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豆油的品质要求更高了。大豆脂肪中的亚油酸和油酸等有益于人体健康,有些脂肪酸如亚麻酸,其性质不稳定,易氧化使油脂变质。因此,不断提高大豆脂肪含量,尤其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降低亚麻酸含量,是大豆品质育种的研究课题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世界野生大豆的生态型及其地理分布的研究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89 CSCD
摘要:1981-1986年,作了来源于世界不同纬度(24-53°N)、不同经度(97-143°E)、不同海拔(0-2650m)的野生大豆的光温生态分析。根据世界各地343份材料(中国292份、日本32份、南朝鲜14份、苏联5份)的分析资料,将世界野生大豆分为七个光温生态型及相应的七个生态地理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杂种F_2代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其遗传进度初探
《大豆科学 》 1989
摘要:本文通过对8个大豆品种(系)的F_2代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固定模型的分析,初步研究了蛋白质含量等11个品质性状之间以及它们与产量等农艺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讨论了几种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进度。结果表明: 1.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粒重、主茎有效节数、脂肪、软脂酸含量呈密切负相关,与百粒重、株高、主茎有效节数、开花期的相关遗传进度的绝对值较大。 2.脂肪含量与百粒重、株高、蛋白质、软脂酸、油酸含量、蛋白质总量密切负相关,与单株粒数、开花期、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密切正相关;与单株粒数、百粒重、株高、开花期的相关遗传进度的绝对值较高。 3.蛋氨酸含量与主茎有效节数、亚油酸含量密切负相关,与株高密切正相关;与株高的相关遗传进度值较高。 4.亚麻酸含量与百粒重、株高、油酸含量、蛋白质总量密切负相关;与单株粒数、结荚高、开花期、脂肪含量密切正相关;与单株粒数、百粒重、株高、结荚高、开花期、成熟期的相关遗传进度的绝对值较高。 这些相关遗传进度值大且容易测定的性状、可以在F_2代开始作为直接选择性状,间接选择品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嫁接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初步分析
《大豆科学 》 1989
摘要:利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大豆基因型以同源(相同基因型)和异源(不同基因型)相互嫁接的方式研究了嫁接当代接穗(Scion)和砧木(Stock)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接穗和砧木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完全由接穗和砧木自身基因型控制,而是受着两者的共同作用。接穗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砧木基因型蛋白质含量高或低而提高或下降,反过来砧木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又受接穗的影响下降或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YM-6型苗眼镇压器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 1988
摘要:土壤是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各种耕作首先是改变土壤的紧实度,从而影响土壤的其他理、化及生物性况,为作物生育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土壤紧实度不同,作物的生育和产量结果很不相同。我院农业科技人员长期对土壤紧实度进行的深入研究表明:“机耕地小苗发锈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土壤紧实度不够”。只要采取适当镇压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烷酸钠对几种作物发芽率的影响简报
《吉林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试验证明,环烷酸钠可使高梁增产11—14%,玉米增产12%,秋白菜增产14—16%。拉丁方统计分析结果,都达到显著标准。浸种试验补充证明,环烷酸钠可使低发芽率的种子明显的提高发芽能力.单独用环烷酸钠600倍液浸种,或与不同浓度ZnSO_4,Na_2B_4O_7·10H_2O 混合使用,都有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效能。经过浸种处理的高梁,发芽率提高了9—16%。玉米发芽率提高14—16%;小麦发芽率提高14—18%。环烷酸钠对禾本科作物的发芽率,有明显的促进和提高的作用.生产上可以大力采用,促进禾本科作物苗期发育健壮,为增产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白山区的栽参土壤及人参的土宜
《土壤通报 》 1988
摘要:概查了长白山区植参土壤的类型和管理措施。查明人参分布于针阔混交林下的暗棕壤和白浆土上。前者地形陡峭,质地较轻,排水透水良好,剖面分化不明显;后者地形平坦,质地较重,排水透水不良,季节性表潜作用下形成A_w层和B层,剖面层次分化明显。参田土壤质地变动在轻壤至粘土,pH5.5~9.5,腐殖质1.5~14.7%全量及速效N、P、K丰富,白浆土较暗棕壤丰富。白浆土的表潜作用,致使人参根病较重,且有游离铁锰在根表沉积,成为特有的红皮病。提出了暗棕壤适时灌概,白浆土注意排水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的建议。本文还讨论了将人参扩大到黑土区种植和其它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壳蛋鸡在不同光照处理下产蛋模式的探讨
《中国家禽 》 1988
摘要:产蛋鸡的光照处理有各种方式,但总的前提是采用符合产蛋鸡生理需要的光照处理,最终达到提高产蛋率的目的。另一方面节省能源、方便管理、提高蛋壳质量等也和各种不同的光照处理紧密相关。本试验的目的是探索在各种光照处理下褐壳蛋鸡的最佳产蛋模式,为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温度对生长育肥猪绝食代谢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1988
摘要:本研究应用密闭式呼吸测热器对生长肥育猪分两个体重阶段(前期30—40公斤;后期70—80公斤)进行了10℃、20℃和30℃环境条件下的饥饿代谢试验。得出绝食产热量(FHP)与环境温度(T)的回归方程:前期为FHP(千卡/公斤~(0.75)·天)=165.38-2.41T(r=-0.81,n=15),后期为FHP(千卡公斤~(0.75)天)=142.63-2.14T(r=-0.76,n=15)。在10℃、20℃、和30℃环境中,体蛋白分解量(克/公斤~(0.75)天),前期分别为2.77±0.35、3.45±1.46、3.06±1.14;后期分别为3.02±1.0、2.88±1.04、3.06±1.15。在10℃和20℃环境中,呼吸商为0.76—0.81;但30℃时,呼吸商偏高,其值为0.80—0.9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杂种第二代种子蛋白质、脂肪及其组份的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作物学报 》 1988
摘要:以 NCD-Ⅱ设计固定模型研究了3个东北大豆品种、5个美国品种(系)的 F_2代种子蛋白质、脂肪及其组份的配合力和遗传力。1.3个东北品种在产量、单株粒重、蛋白质、脂肪、蛋氨酸、亚麻酸含量、蛋白质总量、脂肪总量等11个性状上 gca 差异显著;5个美国品种(系)在蛋白质、油酸、亚麻酸含量等5个性状上有显著的 gca变异。各性状的加性效应都比较重要。在高蛋白与低亚麻酸育种中也应注意加性×加性效应的利用。2.蛋白质、脂肪、油酸、亚麻酸、蛋白质总量、脂肪总量6个性状上的 gca%与 h~2N 较高,可在 F_2代开始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