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浅谈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决策
《中国集体经济 》 2015
摘要: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完善要从管理模式、制度建设、提高融资信誉、培养人才、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会计设置等方面来实现。文章分析了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提出了具体的问题,并总结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黑龙江海伦市农田土壤重金属与磷素含量的特征研究
《土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伦市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黑龙江省县级市,为了解该市土壤重金属及磷素现状,2008年采集了农田耕层土样95个、亚耕层土样95个和土壤剖面分层土样92个,分析了其中的Cu、Zn、Cr、Ni等重金属全量和磷的含量。在前期结果的基础上,2009年又选取8个土壤剖面来进一步研究磷在垂直深度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市耕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较低,与松嫩平原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较,出现一定程度的富集。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有效磷的富集趋势明显。从空间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总磷和有效磷的分布与重金属的分布呈现了完全不同的趋势,重金属主要来源可能来自土壤母质,化学磷肥对重金属的含量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大量施加磷肥也是该地区有效磷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重金属和磷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都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有效磷的含量在各发生层差异比较明显。进一步的磷剖面结果显示:有效磷和水溶磷含量总体趋势是随着深度的增加都先急剧下降,表层磷富集趋势明显,并有向下迁移的趋势,随后呈现含量稳定、缓慢上升或者巨大波动3种趋势,这与耕作历史、耕作方式及所种植的作物类型等有关。


上海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状况
《中国食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要病原。本研究中针对上海市闵行区某农贸市场的海产品开展为期1年的调查分析,共采集257份样品。按照国家标准(GB/T4789.7-2008),以硫代硫酸钠柠檬酸胆盐蔗糖培养基(TCBS)和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CV)两种选择性培养基辅助分离副溶血性弧菌疑似菌株,结合生化试验和PCR方法对疑似菌株进行鉴定,从84份阳性样本中获得10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其结果表明:该农贸市场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率为32.7%,其中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率最高(达54.4%),蛤蜊和海瓜子次之(分别为33.9%,25.6%)。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水平与季节性变化直接相关。对107株分离株的主要毒力基因tdh和trh进行PCR筛查,tdh阳性菌株为10株,trh阳性菌株为1株,并且此株菌为tdh、trh双阳性菌株,tdh和trh的携带率分别为9.4%和1.0%,tdh、trh双基因的携带率为1.0%。结论: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较为严重。这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激素对蝉拟青霉胞内核苷合成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在蝉拟青霉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添加6-苄氨基嘌呤(6-BA)和3-吲哚乙酸2种激素以考察激素对蝉拟青霉代谢途径的影响。[方法]在蝉拟青霉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按照5 mg/L的比例添加激素6-苄氨基嘌呤和3-吲哚乙酸,研究激素对蝉拟青霉液体发酵过程中生物量、胞内总核苷和腺苷合成的影响。[结果]2个试验组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生长代谢节奏与对照组间存在一定差异;6-BA试验组和3-吲哚乙酸试验组蝉拟青霉于发酵第3天达到最大生物量,分别为6.135 g/L和5.860 g/L,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9.10%和13.7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试验组比对照组提前24 h达到最大值;6-BA试验组和3-吲哚乙酸试验组胞内总核苷最高含量分别达到18.49 mg/g和16.77 m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5.24%和49.87%;6-BA试验组胞内腺苷含量于发酵第4天达到最大值2.32 mg/g,3-吲哚乙酸试验组于第3天达到最大值1.82 mg/g,对照组于发酵第4天胞内腺苷含量达到最大值1.75 mg/g,统计分析后发现6-BA试验组胞内腺苷最高含量显著高于3-吲哚乙酸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2种激素在蝉拟青霉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的添加对于提高虫草相关制品品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说明激素确实会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及生长节奏。


建国以来中国土地制度重大改革回顾与展望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资源。一切土地制度改革都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但是有些土地制度改革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有些却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中国从建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后又经历了3次历史性重大调整,即农村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阶段土地新政的演变。与一般规律一样,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本研究客观回顾中国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历史性阶段,实事求是评价其意义和局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未来土地制度改革进行展望,提出改革方向和重点。


不同播期与基本苗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探明稻麦周年生产条件下小麦种植适宜播期和基本苗组合,于2012—2014年在江苏省沭阳县进行了播期和基本苗组合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10月31日和11月7日、11月14日)和基本苗(180万/hm2、270万/hm2、360万/hm2、450万/hm2、540万/hm2)条件下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出苗率主要受播期影响,迟播降低明显;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叶龄逐渐变小,全生育期缩短,缩短天数少于播期推迟天数。基本苗处理对出苗率和叶龄影响不大。相同生育阶段,同一播期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茎蘖总数增多,相同基本苗处理随着播期的推迟茎蘖总数减少。播期对小麦株高、穗下节间以及穗长影响明显。单产随着播期推迟先升后降,不同播期和基本苗处理对产量构成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因此,淮北地区稻茬麦遇冷冬适宜播期在10月17—24日,遇暖冬适宜播期在10月17—31日,最佳基本苗360万/hm2。


徐淮地区设施苦瓜—辣椒高效种植模式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发了设施苦瓜—辣椒连作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根据苦瓜与辣椒可互补的特性,利用设施春季栽培苦瓜,秋季栽培辣椒,既能满足淡季的市场供给,又能增加种植者的收益。夏季种植苦瓜还能减少农药使用量,使土地得以休整,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设施茄果类蔬菜生长及棚内环境因子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设施茄果类蔬菜产量及棚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使棚内CO_2浓度平均提高1.66倍,棚内温度升高1.66~1.99℃,土表温度升高0.64~1.74℃;番茄、茄子、辣椒产量分别提高16.24%、15.23%、14.53%。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还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5~4 g/kg,土壤EC值降低0.14~0.39 m S/cm。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设施栽培引起的土壤盐渍化等连作障碍问题具有很好的改良作用,可以在当地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秸秆生物反应堆 设施茄果类蔬菜 产量 棚内环境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