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6个引进多花黑麦草品种苗期耐盐评价
《草地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实验,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 flourum Lam.)苗期盐胁迫的各项耐盐指标进行综合研究评价,为筛选适宜盐碱地种植的多花黑麦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设置0%、0.2%2个NaCl盐浓度水平,系统地测定和分析了16个引进多花黑麦草品种苗期植物学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0.2%NaCl处理下16个多花黑麦品种平均植株高度、根长、地下部生物量分别显著低于0%NaCl处理(P<0.05);平均地上部生物量低于0%NaCl处理,平均单株茎蘖数略多于0%NaCl处理,但差异不显著;7个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0%NaCl处理,11个品种的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0%NaCl处理(P<0.05)。对相关的植物学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聚类分析得出,相对耐盐品种8个,中度耐盐品种4个,相对盐敏感品种4个。


两个砂梨品种黑皮病敏感性的生理特性比较
《江苏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早熟砂梨品种翠冠和西子绿果实黑皮病抗性差异与采后果皮生理变化的关系。在低温(2℃)贮藏条件下比较黑皮病发病情况、α-法尼烯、共轭三烯、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等果皮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于低温条件下的翠冠果实,14 d出现明显的黑皮病症状,42 d病情指数达到了66.3;而西子绿果实无黑皮病症状出现。低温贮藏期间,翠冠果皮中α-法尼烯和共轭三烯含量、共轭三烯的增加速度、O.2-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均明显高于西子绿。翠冠和西子绿果皮抗氧化酶SOD、POD、APX和CAT的活性变化规律相同,但变化幅度存在差异。2品种SOD、POD和APX活性都在贮藏14 d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在此过程中,2品种SOD活性相近,POD和APX活性差异逐渐减少。同时2品种CAT活性贮藏14 d后持续下降,翠冠CAT活性低于西子绿,且下降速度远远快于后者。早熟砂梨不同黑皮病敏感性品种果皮中O2.-的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POD和CAT活性存在显著差异,而α-法尼烯和共轭三烯含量、共轭三烯的氧化速度是决定果实黑皮病发生与否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砂梨 黑皮病 α-法尼烯 共轭三烯 活性氧 抗氧化酶活性


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产量育种方向及策略探讨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产量育种的方向及策略,对这一地区近期育成的和大面积应用的小麦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其主要结果为:在目前中高产水平下(6000~6750kg/hm2),总体以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较大,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作用也较大,但其与环境相关值较高,每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较小,但其表型相关值较大;千粒重和穗数对产量的影响主要由本身的直接作用所致,而每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被通过穗数和通过千粒重的间接作用所分解;不同产量水平下试验品种的产量3因素表现为,在产量相对由低中产到较高产时,穗数增加较多,每穗粒数变化较小,千粒重提高较多,而在高产组次中,穗数基本稳定(或略有下降),每穗粒数增幅较大,千粒重明显提高。鉴于此,作者初步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未来高产小麦育种,虽选育穗粒重齐头并进类型,或以大穗大粒为主类型,或穗粒并重类型似均有可行性,但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在策略上宜稳定穗数,增加粒数,主攻(提高)粒重。同时,还探讨了相适宜的产量构成因素。


美国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启示
《中国蔬菜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发展有机蔬菜产业不仅有利于强化我国菜篮子安全和维护生态平衡,还有利于打破国际绿色壁垒,促进我国蔬菜出口创汇。本文在考察研究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美国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包括相关法规和政策、最新生产形势、技术支撑体系和市场销售情况等,并受其启示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有机蔬菜发展的几点建议。
高温胁迫下水稻红边特征及SPAD和LAI的监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促进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稻长势监测及其灾害评估中的作用,该文以扬稻6号与南粳43为试验对象,通过高温胁迫试验,测定孕穗期高温胁迫后2个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冠层高光谱反射率、红边参数和叶片绿色度(SPAD)值及叶面积指数(LAI)。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剑叶的SPAD值与LAI随生育期的进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开花期均达到最大值,在始穗期与蜡熟期时较低。随着高温胁迫的加剧,SPAD值和LAI不断减小。冠层光谱红边位置、红边幅值与红边面积在开花前呈"红移",开花后呈"蓝移"现象。随着胁迫温度的提高,3个红边参数也呈现"蓝移"现象。不同生育期剑叶SPAD值和LAI与红边特征参数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对于红边幅值,以红边位置为参数所建的模型能更好地预测水稻剑叶的SPAD值和LAI。


高温胁迫下水稻产量的高光谱估测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定量分析不同生育期冠层反射光谱参数与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确定能够准确预测高温胁迫下水稻籽粒产量的敏感光谱参数,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孕穗期4种温度胁迫处理后的2个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冠层高光谱反射率以及成熟后的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穗干质量和结实率。结果表明,相对于蜡熟期的光谱参数,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光谱参数与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穗干质量以及结实率的相关性都较高,均达到显著水平。此两个时期可以作为预测水稻产量的关键时期。其中,差值植被指数DVI[810,A(450,560,680)]、垂直植被指数PVI(810,680)、红边幅值Dλred和红边峰值面积可以同时预测成熟水稻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而差值植被指数DVI(810,450)和DVI(810,560)、垂直植被指数PVI(810,680)和Dλred可以同时预测成熟水稻的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对于灌浆期的模型,抽穗期的模型能较可靠地监测水稻产量。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冠层高光谱反射率 产量预测 产量构成因素 模型 遥感


二甲基亚砜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以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为唯一碳源和硫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在其中生长的复合菌群。通过单因子变量试验,研究了接种量、DMSO初始浓度、pH值、温度及重金属盐对该菌群降解DMSO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为5%、DMSO初始浓度为18.8 mmol/L、pH值为7.0~8.0、温度为30℃时,该菌群对DMSO的降解效果最好;当Cu2+、Cr6+浓度分别为2、5 mg/L时,该复合菌群对DMSO的降解作用受到抑制。该菌群对DMSO有降解能力,根据其功能命名为DSDC(dimethyl sulfoxide degrading consorti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