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赤霉病主效抗性QTL区域SSCP标记的发掘与验证
《麦类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简便、高效的小麦抗赤霉病辅助育种的DNA标记,将一个基于ABI DNA序列分析仪、与3BS上赤霉病抗性主效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转化为简便的SSCP(DNA单链构象多态性标记,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marker)标记并进行了验证。该SSCP标记可有效区分抗感品种之间的差异。对3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基因分型和赤霉病抗性鉴定,在5个已知有3BS抗性QTL的抗赤霉病品种和4个感病的品种中,抗性鉴定结果与标记的带型完全一致。在36个品种中,R带型表现为抗病的比率为100%;S带型表现为感病的比率为65.2%。表明该SSCP标记可应用于小麦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万寿菊花超临界萃取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万寿菊花超临界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分离万寿菊花中叶黄素脂肪酸酯,含量为20%。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超临界萃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鉴定出17种化合物,其中香树脂素及其同分异构体占21.00%,甾醇类物质占10.79%,VE占4.36%。


秋季模拟酸雨对鸡爪槭叶片呈色相关生理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去离子水为对照探讨秋季不同pH值(pH 5.0、pH 4.0、pH 3.0、pH 2.0)的模拟酸雨对2年生盆栽鸡爪槭叶片呈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胁迫后时间的延长,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花色素苷含量与花色素苷/叶绿素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其中pH 5.0模拟酸雨处理的植株在试验过程中叶绿素a/b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花色素苷含量、细胞汁液pH值相对较高,叶片脱落率较低,伤害指数较小,且落叶期推迟;而pH≤3.0模拟酸雨处理植株的色泽虽也较鲜艳,但叶片脱落率较高,观赏价值丧失。因此,秋季喷施pH 5.0的模拟酸雨可提高鸡爪槭的观赏效果,且能延长观赏期。


猪和奶牛粪便的粒径及养分分布对固液分离效率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猪、奶牛粪便为材料,按<0.15、0.15~0.5、0.5~1.0、>1.0mm不同粒径,分析了猪、奶牛粪便粒径分布,同时分析了4种不同粒径颗粒中N、P、K养分含量,采用XY型螺旋式畜禽粪便固液分离机,在0.5、1.0mm两种孔径筛网下,进行了固液分离,分析比较了机械固液分离对相应粒径粪便固形物及养分回收效率。结果表明,猪、奶牛粪便粒径分布以<0.15mm小颗粒为主,占其粪便重量的57.99%~68.34%,奶牛粪便颗粒粒径大于猪粪便,仔猪与育成牛粪便粒径小于育肥猪与泌乳牛粪便。猪、奶牛粪便中N、P、K养分近80%以上呈水溶性或存在于<0.15mm小颗粒之中。粪便机械固液分离获得的固形物与固形物中N、P养分回收比例高于相应筛网孔径粪便颗粒与养分所占比例,奶牛粪便固形物回收率为45.5%,远高于猪粪的27.8%,N、P养分回收率分别为7.14%~19.71%、7.38%~21.18%。


番茄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表达特点
《江苏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PCS基因在番茄重金属螯合解毒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该研究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品种苏红2003幼苗cDNA为模板,根据NCBI上登录的其他植物的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番茄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cDNA全长,进一步利用半定量RT-PCR,探讨不同重金属处理后该基因在番茄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番茄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LePCS1)的cDNA序列长度为1 878 bp,5′非编码区长113 bp,3′非编码区长256 bp。推导该基因编码50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5 600,等电点6.66。NCBI蛋白质比对结果显示:LePCS1由2个典型的植物络合素亚家族结构域组成,并具有19个可与金属离子结合的半胱氨酸(Cys)残基位点,其中包括4个相邻的Cys-Cys元件(90~91位、350~351位、368~369位和416~417位氨基酸)和11个单一Cys残基(56位、109位、113位、138位、144位、231位、332位、393位、396位、424位和489位氨基酸)。进化树分析表明,LePCS1与马铃薯、烟草、粉蓝烟草等茄科植物的PCS蛋白处于系统发生树的同一分支,且与马铃薯StPCS1蛋白的同源性最高(98.01%)。用含有不同浓度CdCl2.2.5H2O或CuSO4.5H2O的1/2 Hoagland营养液[pH(5.8±0.1)]处理番茄幼苗12 h,结果表明:随着CdCl2.2.5H2O浓度的提高,LePCS1基因表达量迅速上升,且其在根中的表达量高于叶片,但CuSO4.5H2O对其表达并无明显促进作用。因此认为LePCS1为番茄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其表达受Cd2+诱导而上升,但不受Cu2+影响,并且该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高于叶片。


氮钾肥对南粳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钾肥对南粳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氮、钾肥施用量为变量因子,南粳44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就品质而言,氮、钾肥显著影响南粳44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其中较高的施氮量显著降低稻米的食味值,而一定的钾肥施用量则相应提高稻米的食味值。模型解析表明:氮、钾肥对南粳44的产量也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氮肥对南粳44产量的影响大于钾肥;氮肥、钾肥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氮(尿素)和钾(氯化钾)施用量分别小于750kg/hm2和366kg/hm2时,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经计算机模拟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南粳44产量超过9289.5kg/hm2的施肥量为尿素:325.5~750kg/hm2,氯化钾:228~366kg/hm2。


超声波辅助提取黑莓籽油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莓渣为原料,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黑莓籽油的工艺。考察料液比、超声波功率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黑莓籽油得率的影响,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7(W∶V),超声功率500 W,提取时间30 m in,该工艺条件下,黑莓籽油的得率达到12.15%,比传统提取方法得率提高了近20%。利用气相色谱对黑莓籽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莓籽油中含有亚油酸、亚麻酸、油酸等7种主要的脂肪酸,油脂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96.18%,其中亚油酸质量分数为6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