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改变大豆蛋白质、脂肪及其组份的遗传育种概况

中国油料 1986

摘要:大豆蛋白质、脂肪及其组份的改良育种,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美国、日本、苏联、印度等国研究较多,尤以美国、日本更为突出。我国也把提高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和改进质量作为重点研究内容。现将有关资料予以整理,供品质育种工作者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起源地的三个新论据

大豆科学 1986

摘要:中国不同地区野生大豆(G. soja)和栽培大豆(G. max),从生态学、品质化学与种子蛋白电泳生化分析三个方面研究了大豆的起源地问题,都为大豆主要起源于华北,特别是以35°N为中心黄河流域地区提供了新的论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土中土著大豆根瘤菌的固氮(C_2H_2)活性结瘤性状和固氮量估测

大豆科学 1986

摘要:黑土中土著大豆根瘤菌和不同大豆栽培品种共生固氮活性,在大豆苗期较低,逐渐增加,到结荚鼓粒期达高峰,固氮活性一般为C_2H_46—10μmole株~(-1)小时~(-1),最高C_2H_442μmole株~(-1)小时~(-1)。在不同大豆栽培品种上的结瘤数也是苗期较少,逐渐增加,到鼓粒期达最多,根瘤数目的增加,主要是侧根上根瘤数目的增加。固氮量初测有低肥地比高肥地为高的趋向,高肥地57.1~125.2公斤/公顷,占大豆所需全氮的48~67%,低肥地为66.8~151公斤/公顷,占71~85%。大豆植株中全氮的分布结瘤大豆在花荚中占44.8~56.38%,不结瘤大豆占20.8~49.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品种抗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Obraztsov研究 Ⅱ大豆品种资源抗食心虫鉴定及抗源筛选结果

大豆科学 1986

摘要:大豆品种资源抗大豆食心虫鉴定,1982—1984年三年来共鉴定3109份,肯定其中1300份抗感性。筛选出高抗材料18份,其中中熟高抗的6份为ERI1001、ERI1002、ERI1003、ERI1004、BRI1006、ERI1009,可作为抗食心虫育种的亲本材料。此外,总结提高鉴定技术方法,探讨品种的兼抗性,多抗性,初步了解国育98—4等裸大豆类型兼抗食心虫大豆蚜;ERSGD_(12),ERSGD_(14)等兼抗食心虫及病毒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Truog-Ramamoorthy测土施肥方法的研究与讨论

土壤学报 1986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与经过美国著名土壤科学家Truog也是测土施肥科学创始人之一,他于1960年第七次国际土壤学会上做了题为“测土工作五十年”的报告。他对测土施肥研究十分重视,并提出其独创的观念与方法,其要点是:(1)100蒲式尔产量的玉米总共吸收150磅N,60磅P_2O,与120磅K_2O,这已被多年实验所证实;(2)在作物吸肥过程中,土壤供应多少养分?乃随土壤肥力而异,作物在不施该养分小区中对该养分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霜霉病

大豆科学 1986

摘要:大豆霜霉病,Peronospora manshurica(Naum.) Syd.ex G(?)um.是我国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栽培区发生较普遍的病害,特别是在高湿生态区域危害较重。近年来随着大豆栽培方式的改变和种植面积的扩大,逐渐引起生产、研究等各方面的注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花粉离体培养获得愈伤组织

大豆科学 1986

摘要:大豆花穗置低温(7°—8℃)冷处理5、8、10、12天,取花药置培养皿中,用盖玻片压出花粉粒,去掉残渣,加入液体培养基。基本培养基是改良的B_5,参照高国楠原生质体培养基附加糖、椰乳、水解酪蛋白等有机物,0.05—0.2mg/l 2.4—D,0 1~0.5mg/l Zeatin,0.5—1mg/l NAA。20天后见花粉分裂,30天见细胞团,40—50天形成肉眼可见的愈伤组织。分裂的花粉最后达接种时培养皿中花粉的60—70%以上。活体观察花粉分裂大致有多细胞型和游离核型。将直径2mm大小的愈伤组织转至固体培养基继代增殖而获得大量愈伤组织。分化培养获得根,未见芽的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生态研究 Ⅱ中国不同纬度不同进化类型大豆对昼夜温度反应的研究

大豆科学 1986

摘要:利用人工气候箱,在人工控制的五种昼夜温度下,对中国北纬25—52°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22份,中间型大豆11份和栽培大豆(G.max)15份进行了昼夜温度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类型大豆均表现在低于30/20℃的昼夜温度范围内,随着昼夜温度的升高,发育加速;而当昼夜温度升高到35/25℃时,对大部分野生大豆和部分低纬度的中间型,栽培大豆具有延迟作用。2.昼夜温度对不同类型大豆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苗到开花这一发育阶段,对开花到成熟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小。3.以20/20℃为对照,不同纬度的大豆表现随着纬度的升高,对昼高温(30/20℃)反应敏感,促进开花明显;对夜低温反应(20/10℃)迟钝,延迟开花较少;对大的昼夜温差(30/10℃)适应性增强。在所有温度处理下,均表现随着纬度的升高,生育期缩短,生育前期(出苗到开花)与整个生育期的比值降低。4.同纬度不同海拔的材料表现,高海拔的材料对昼夜温度的反应类似较高纬度的平地材料。5.通过温度反应的分析,说明野生大豆具有比较敏感的温度生态反应,随着进化程度的提高,对温度适应性增强。中间型大豆对昼夜温度反应的敏感程度介于野生与栽培大豆之间。本结果为大豆的进化提供了生态学方面的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水稻育种成果及存在问题

吉林农业科学 1986

摘要:本文介绍了日本水稻育种成果及存在问题,近60年来日本农林省登记的品种有352个,连续种植20年的品种有越光、笹锦,日本晴等。试验表明,随年代的演变选育的品种有高产、早熟、矮秆,抗倒伏,抗稻瘟病的趋势,米质和耐冷性也明显提高。但近年来出现品种单一化现象,遗传资源也很贪乏,就育成的品种数量和作用而言,育种进展不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用鸡高产低产识别法

农业科技通讯 1986

摘要:经营蛋鸡生产,定期或平时识别淘汰产蛋性能低的鸡(简称低产鸡),是降低养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有条件的种鸡场选留高产鸡,淘汰低产鸡,除依据鸡的外貌特征表现进行识别,一般多采用自闭产蛋箱,鸡进箱后,自动关闭,待人开门,看清鸡号,拣蛋后放鸡,通过记录产蛋性能确定高、低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