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摘要:在介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现状,阐述改革开放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成果,提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 科技成果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小麦新品种瑞华麦520

中国种业 2015

摘要:瑞华麦520是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小麦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6)。该品种丰产性、抗寒性较好,对赤霉病有一定耐病性;结实性好,灌浆快,成熟期较早,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1选育方法2001年以高产稳产的豫麦13(曾用名:郑州891)为母本、高抗白粉病的黔丰1号为父本杂交,20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对红花草固氮根瘤菌生长及种植后土壤肥力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发展有机水稻,以红花草-有机水稻轮作培肥水田土壤肥力,研究氮、磷、钾对红花草固氮根瘤菌生长及种植后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红花草的合理种植、培肥地力提供依据。2012—2013 2年稻后茬种植红花草,过冬前分别单独施用不同用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以不施肥为对照,探讨不同肥料不同用量对红花草产草量、固氮根瘤菌数量、固氮根瘤菌重量的影响及种植后的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红花草前期补施氮、磷、钾,氮素对红花草的影响较大,在施氮75 kg/hm~2(N 46%)时,产草量最高,固氮根瘤菌数量最多,固氮根瘤菌重量大;种植后土壤全氮变化表现为不同施氮量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磷、施钾各处理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先降后升;土壤速效磷变化为施氮、施磷各处理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增加,施钾各处理增幅趋势表现不明显;土壤速效钾变化表现为施氮、施磷各处理增幅变化趋势是随肥料用量增加先升后降,在施氮150 kg/hm~2(N 46%)、施磷300 kg/hm~2(P_2O_512%)时,土壤速效钾增幅达最大;土壤有机质变化表现为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增加。所以,种植红花草,前期适当补施氮、磷、钾,可以提高红花草产草量,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关键词: 氮磷钾肥 红花草 固氮根瘤菌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通市桑园冬季间作高效模式及综合栽培技术

农学学报 2015

摘要:围绕桑园综合开发利用,开展桑园冬季间作试验示范研究,研发出适合南通地区桑园冬季间作的3型(产品增收型、桑园培肥型和农牧结合型)4类(间作蔬菜类、间作草莓类、间作绿肥类和间作牧草类)共20种主体种植模式;针对确定的主体模式进行适宜品种筛选及更新技术;集成配套桑园冬季间作优质高产、轻简增效和病虫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推进桑园冬季间作标准化管理。根据南通市不同区域生产特点与市场需求,研究并确立了基于盐渍加工类蔬菜、速冻保鲜类蔬菜、超市型鲜品类果蔬、用于畜禽饲草和培肥改土类绿肥5个目标市场的模式优势区域,旨在对推动南通市蚕桑、蔬菜等主导产业持续高效协调发展,江苏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桑园综合开发利用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南通市 桑园 冬季间作 高效模式 配套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眼蓝莓外植体启动培养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南京地区主栽兔眼系列蓝莓品种灿烂、粉蓝、顶峰、梯夫蓝、园蓝的外植体启动培养,优化了WPM基础培养基适合硬度的琼脂含量和酸度,基本WPM培养基的琼脂浓度为12 mg/L,加压灭菌后p H值为5.8;新发枝条的后端粗茎段萌发率可以达到95%,接种50 d后大多成小植株;筛选出适合外植体萌发的培养基WPM+1.0 mg/L6-BA+1.5 mg/L ZT,在此培养基上不同品种兔眼蓝莓萌发率较高。

关键词: 兔眼蓝莓 组织培养 外植体 启动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促进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发展模式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2015

摘要:文章基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20年科技服务工作实践,介绍了3种科技服务模式,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提出科技人员扎根农村搞科技扶贫,是促进成果转化和帮助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发展最有效途径之一,科技帮扶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措施的采取要因地制宜。

关键词: 科技 经济薄弱地区 发展 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氰戊菊酯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生态毒理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PBTK)对小鼠静脉注射农药氰戊菊酯后,氰戊菊酯在体内分布转化代谢过程进行模拟,为评价农药暴露风险提供依据。小鼠静脉注射氰戊菊酯的PBTK模型构建分为5个房室:肝脏、肺、肾脏、充分灌注室和不充分灌注室,各房室内氰戊菊酯的浓度变化率由质量守恒微分方程表示。根据欧拉数值计算方法,对小鼠静脉注射氰戊菊酯后的毒物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模拟。结果模拟预测了小鼠静脉注射0.5 mg·kg-1、2.5 mg·kg-1、10 mg·kg-1氰戊菊酯后血液、肝脏和肺中氰戊菊酯浓度变化曲线。为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对小鼠静脉注射0.77 mg·kg-1氰戊菊酯后血液、肝脏和肺中氰戊菊酯的浓度值变化模拟值与前人的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模拟值与实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利用该方法可以估测小鼠静脉注射氰戊菊酯的毒物代谢动力学数据,为评估农药暴露体内剂量数据提供了便利途径。

关键词: 氰戊菊酯 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小鼠 欧拉数值法 静脉注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深度对唐菖蒲生长发育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不同种植深度对唐菖蒲切花质量、子球及新球的影响,旨在为生产提供技术及理论依据。以唐菖蒲品种"罗曼史"为试验材料,分别覆土2、4、6、8 cm,测量花序长度及粗度、小花数、现蕾期、子球的数量及质量、新球的直径及质量。结果表明,T2处理(盖土4 cm)比其他处理提前2 d左右现蕾,花梗最粗,为0.81 cm。T3处理(盖土6 cm)能够显著增加花序和花轴的长度,分别为118.5 cm和39.9 cm。种植深度对小花数影响较小。形成子球的数量随着种植深度增加而增加,T4处理(盖土8 cm)形成子球数量最多,为121.4个,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但T4处理获得的子球平均质量最小,为0.29 g。新球的直径与质量和种植深度呈负相关,T1处理(盖土2 cm)所获得的新球直径和新球的质量最大,分别达到了6.46 cm、80.82 g。种植深度对唐菖蒲的花序长度、粗度、现蕾期有影响,对地下部分生长影响更为显著。以提高切花质量为目的,覆土6 cm最佳;以生长子球为目的,则覆土8 cm为宜。

关键词: 唐菖蒲 种植深度 切花质量 子球 新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蛹虫草子实体中抗氧化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为指导对蛹虫草子实体中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对蛹虫草子实体经甲醇浸提后获得的甲醇提取物,再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一个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组分CM9,组分CM9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活性指导下的分离得到抗氧化活性化合物CM9-1。该化合物采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度检测发现此为纯品化合物,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430,分子式为C22H22O9。该物质在质量浓度为1.0 mg/m L时对0.4 mg/m L的DPPH自由基试剂的清除率为(73.67±0.29)%。

关键词: 蛹虫草 子实体 抗氧化活性化合物 分离 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邳州银杏内生放线菌分离、筛选及活性菌株鉴定

微生物学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银杏中分离、筛选得到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放线菌,为放线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新的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组织贴片培养法进行分离,生长对峙法进行筛选。【结果】从银杏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98株、50株、8株内生放线菌(共计156株),47株放线菌具有拮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菌株KLBMP 5501抗菌活性最好且具有广谱性,基于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析等多项分类特征表明,菌株KLBMP 5501是一株浅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scens)。【结论】筛选得到了具有应用潜力的高活性菌株,并进行了菌种鉴定。

关键词: 银杏 内生放线菌 抗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