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偏态技术、服务外包与农业现代化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摘要:从理论上探讨了我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然后从偏态技术的角度出发,提出用服务外包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偏态特性的农业技术的外包服务是农户兼业化背景下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选择。

关键词: 偏态技术 服务外包 现代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智能水肥灌溉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促进农业产量及品质与农业投入同步增长,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发智能水肥灌溉系统。该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传感器采集温湿度、电导率/p H值等农作物生长参数,由数据采集无线传感网络发送至上位机专家决策系统,再经决策后由上位机发送指令控制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核心的智能灌溉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控和高产、高效、精准灌溉智能化灌溉目的。

关键词: 物联网 智能灌溉控制系统 无线传感网 专家决策系统 PLC(可编辑逻辑控制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种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研究水稻种子的生产技术,以连粳7号水稻种子为试材,探讨了氮肥运筹、种子田去杂方式、机械烘干的温度控制以及种子贮藏的水分控制等水稻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关键技术对水稻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中以分孽肥与穗肥的施用比例8∶2最优,7∶3次之;以孕穗期去杂效果最好,纯度最高;机械烘干处理的温度控制为44℃时烘干效率及发芽率控制效果最好;水稻种子含水量控制在18%时,种子的贮藏质量和贮藏成本均能得到保障。

关键词: 水稻种子 氮肥运筹 去杂时期 机械烘干 含水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茶多酚对鸭肉发酵香肠抗氧化性作用的研究

中国调味品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感官品质、过氧化值(POV)、TBA值、酸价(AV)为指标,研究绿茶多酚对鸭肉发酵香肠的抗氧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绿茶多酚对鸭肉发酵香肠感官影响不大,但是添加0.30%~0.40%的茶多酚可使鸭肉发酵香肠的色泽更佳;绿茶多酚能明显减缓鸭肉发酵香肠的氧化速度,并且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增加,其抗氧化效果也随之增强,即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关键词: 绿茶多酚 鸭肉发酵香肠 抗氧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过热重红外联用确定白皮松的热解过程和产物生成特性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对不同粒径白皮松的热解红外过程进行了分析,以研究不同粒径白皮松在木醋液生成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白皮松的热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是在30℃~130℃时,主要是水分的消失,失重率较小,质量损失大约为6%;第2阶段是在130℃~200℃,木材热分解缓慢,主要是半纤维素及不稳定纤维素成分的热解,质量损失大概在2%;第3阶段是200℃~400℃,最大热解速率时的温度(峰温)约为365℃,该阶段失重约64%,主要是由于纤维素的分解和燃烧;剩余部分则在第4阶段400℃以后,主要是木质素的热分解,以及碳化的纤维素分解。从白皮松的红外三维谱图可以发现,白皮松颗粒热分解过程中在200、525、830、1 100s及1 420s时有较高的吸光度。粒径越小的白皮松热分解越彻底,粒径较小其热分解较快,粒径为1.0mm以上对热分解的影响较小,木醋液的生成在主热解阶段持续到炭化阶段。

关键词: 白皮松 粒径 热解 热红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高含油杂交油菜盐油杂3号的轻简化制种技术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油杂3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油菜新组合,该组合产量高、年份之间差异小,品质双低,含油率高,抗性较强,抗倒性强+,恢复率高。适宜在上海及其相似生态区域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介绍了亲本的特征特性及其轻简化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油菜 盐油杂3号 轻简化 制种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新裂颖突变体sg1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中籼3037辐射突变体库中获得一个颖花开裂突变体(split glume1,sg1),表型分析发现该突变体不仅颖壳异常,且伴随着生育期提前,植株变矮,颖花退化等现象,结实率也显著降低。遗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并最终将其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上分子标记M1-z21与M1-z27之间,物理距离约为47kb,这是一种控制颖花发育的新基因,通过预测发现该区段内存在6个开放阅读框。

关键词: 水稻 花器官 颖花开裂突变体 精细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良食味新品种苏香粳3号栽培特性和成香机理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了解苏香粳3号的栽培特性和成香机理。[方法]研究了苏香粳3号的栽培特性,利用特异引物检测了其香味的基因型,并利用全二维时间质谱(GC×GC-TOFMS)分析了致香物组分。[结果]苏香粳3号播种量为90.0 kg/hm2、施氮量为225.0 kg/hm2时采取直播栽培产量最高;苏香粳3号的抗、耐高温逆境的能力较好,并且较适宜网室栽培。香味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苏香粳3号受fgr基因控制,第2外显子存在7 bp的碱基缺失。利用全二维时间质谱分析获得了香稻特征化合物2-乙酰基吡咯啉含量为0.021 5 mg/kg和初步的致香物组分。[结论]为苏香粳3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苏香粳3号 栽培特性 成香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应答饥饿的甲基化特征分析

水产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脊尾白虾应答饥饿的线粒体基因组表观遗传学特征,本研究在筛选适宜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甲基化位点分析的BSP引物基础上,对不同饥饿期该虾线粒体基因组的甲基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共设计覆盖脊尾白虾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BSP引物51对,经验证其中10对引物可用于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的甲基化特征分析,选用其中具有稳定扩增产物的5对引物分别对饥饿10、20和30 d的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的甲基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脊尾白虾耐受饥饿的平均死亡时间为19.8 d,最长耐受时间为48 d,在不同饥饿阶段线粒体基因组均可发生甲基化现象,且在第10天时甲基化比例最高,而第20和30天时甲基化比例反而降低;甲基化主要发生在ND基因位点上,据此推测这种甲基化可能用来调节能量代谢相关的电子传递链过程。本研究首次揭示了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存在甲基化现象,为展开虾类线粒体基因组表观遗传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线粒体基因组 甲基化 饥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酶促进香肠发酵成熟及其感官品质的研究

食品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传统自然发酵香肠作对照,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确定香肠发酵过程中添加外源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最佳配比及发酵条件,通过色差分析(CDA)、质构剖面分析(TPA)测定和综合感官评价研究外源酶对发酵香肠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酶的最佳配比及发酵条件为:酯酶0.15%,酸性蛋白酶0.03%,风味蛋白酶0.01%,发酵时间32 h;添加外源酶发酵成熟香肠的非蛋白氮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分别是自然发酵成熟香肠的2.1倍和1.4倍,对营养风味物质的积累有一定促进作用;添加外源酶对发酵香肠的形态、色泽和质构特性没有明显影响,且硬度降低,质地柔韧,弹性和黏聚性有所改善,口感风味和总的感官评价优于自然发酵干燥成熟香肠。

关键词: 发酵香肠 外源酶 非蛋白氮 色差分析 质构剖面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