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简论水稻施肥的模式与相应的施肥技术

土壤通报 1985

摘要:现代水稻施肥技术,主要根据水稻的生育和吸肥特点,肥料的数量质量,以及气候土宜等条件制定.其中,不同栽培型水稻的生育和吸肥特点,是制定科学施肥技术的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镰刀菌毒素的研究 Ⅱ.T-2毒素的提取、纯化及结构鉴定

真菌学报 1985

摘要:本文报道了三线镰刀菌M-20(Fusarium tricinctum)接种于已灭菌的玉米粒培养基中,于13℃培养30天后,提取培养物所得粗毒素。经二次硅胶柱层析纯化后,经丙酮-正己烷结晶,可获得白色针状结晶。根据它的熔点(151—2℃)R_f0.56,LD_(50)2.5,mg/kg。分子量466,FD质谱测定,~1H核磁共振谱及EI质谱,确证结晶为T-2毒素。

关键词: T-2毒素 三线镰刀菌 单端孢霉烯毒素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移栽棉苗素质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中国棉花 1985

摘要:棉花育苗期,气候多变,冷暖交替,降雨频繁,低温冷害,高温烧苗等现象时有出现,直接影响棉苗素质。有鉴于此,自1980~1983年对高温、低温、水害、肥水等因子对棉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螟虫长距茧蜂寄生的玉米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昆虫知识 1985

摘要:了解螟虫长距茧蜂Macrocentrus linearis(Nees)寄生的玉米螟幼虫在田间的分布型,不仅是调查取样和试验设计的理论基础,而且还为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要正确估计田间螟虫长距茧蜂的数量,必须有合适的抽样方法和必要的样本数量。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尚未见到报道。为此,1982年进行了这项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一)分布型 螟虫长距茧锋第1—2代幼虫结茧高峰前3—5天,选择不同类型的玉米田,每块田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地区分离的牛霉形体及牛鼻霉形体的生理生化鉴定

畜牧与兽医 1985

摘要:本文报道从上海奶牛场分离到的5株牛霉形体和14株牛鼻霉形体,以定型菌种作为对照,进行了洋地黄敏感试验、葡萄糖发酵试验、精氨酸降解试验、四唑还原试验、薄膜斑点形成试验、产生过氧化氢活性及使绵羊红血球溶血等七项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证明我们分离的这两种霉形体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定型菌种基本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梅山猪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1985

摘要:本文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研究了梅山猪的染色体。主要结果表明,每头猪的大部份细胞具有38条染色体,以及依据着丝点位置可把常染色体分为四种形态组: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而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归于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核型分析表明,最长一对染色体属Sm,定为1号染色体,而第3号和第10号染色体特征为在远着丝点附近的短臂上显示次缢痕最后,本文提供了梅山猪染色体的相对长发、臂比和着丝点指数的数值。

关键词: 梅山猪 染色体 核型分析 次缢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肠杆菌K88抗原工程菌菌苗研制成功

中国农业科学 1985

摘要:仔猪黄痢病又称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流行面极广的新生仔猪急性腹泻传染病。据国内外资料统计,由该病造成的仔猪死亡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100%,对发展养猪生产危害很大,因此,预防仔猪黄痢病菌苗的研制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1982年起,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和上海市嘉定县畜牧兽医站协作,以国内流行的猪源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青-3菌株为出发菌株,应用基因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初级三体在染色体基因定位连锁分析及品种改良中的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 1985

摘要:水稻初级三体是非整倍体(Aneuploids)中的一类,其染色体组成为2n=2X+1=25,即三体植株比正常二倍体多1个额外染色体。如果第一染色体多1个额外染色体,呈三价体或1个单价体加1个二价体,这样的植株称三体1;而第12染色体如有3份,则称三体12。自1937年 Ramanujam 首次获得三体植株以来,许多研究者都曾从三倍体中得到过初级三体。水稻三体与正常植株相比,通常表现秆矮、育性低、抽穗迟、穗粒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捕食性天敌对棉蚜控制作用的研究

昆虫知识 1985

摘要:近几年来,在上海郊区已普遍开展了保护和利用棉蚜天敌的工作。但对天敌的作用还是不很清楚的。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治害虫,我们从1975年开始对棉蚜的捕食性天敌种类进行了调查,并对主要捕食性天敌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及对棉蚜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浦东鸡的开发利用

农业科技通讯 1985

摘要:为了保持地方品种的优良特性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方良种浦东鸡,我们在原有浦东鸡的基础上培育而成新浦东鸡,(见封面及封二)为我国肉用鸡种填补了空白,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条保种、育种的途径是比较好的,已有效的发挥地方品种的优势,在部分地区的肉用鸡饲养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总结、提高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地方品种,在新浦东鸡推广的基础上,组织繁育体系,试验带动一些优良地方品种的保存和发展,本文粗浅地讨论地方品种鸡的开发利用,并着重论述新浦东鸡的开发利用成败的关键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