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幼穗培养一步成苗和提高分化率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小麦组织培养研究在近几年来有了较大进展。小麦幼穗培养也曾有过研究和报道,Chin等从年幼花序诱导形成愈伤组织,陈志贤等从幼穗诱导形成少数愈伤组织,但他们都未能从这些愈伤组织诱导形成根和苗。最近舒理慧从不同发育时期幼穗获得幼苗,但需二次成苗,且分化数小。我们进行了一次成苗和提高分化频率的研究,研究发现,用C_(17)培养基,添加低于0.5mg/l2.4-D和高于1.0mg/l6-BA的生长激素配比下,


电子射线对小麦萌发种子的辐照及诱变效应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 1985
摘要:本文报道了电子静电加速器产生的两种能量的电子射线(0.8 MeV和0.5 MeV)在小麦辐射 育种中应用的初步结果。试验表明:电子射线对小麦萌发种子的辐照后,其辐照当代的小麦植株生长上 即表现出受到抑制,其程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剂量达到1600rad时,辐照当代的存活率便明显 减少,并达到了接近于萌发种子辐照的半致死剂量水平。 从电子射线辐照的小麦M_2代发生变异分离表明,电子射线对小麦种子的诱变具有变异谱较少,变 异频率较高的效应。按穗行变异统计,其平均突变频率为3.5%,而在产生变异的穗行内,突变频率范围为 2.6~6.1%。


上海郊区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施肥
《生态学杂志 》 1985
摘要: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磷、钾营养元素的输入,主要是通过肥料、种子、灌溉水及降水,氮素还可从大气通过土壤自生固氮进入系统;另一方面,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磷、钾营养元素输出,则通过收获作物、淋失及流失,氮素还可通过反硝化和挥发损失而输出该系统。本研究的数据资料,主要有三个方面来源: 1.调查研究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许多资料,例如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施用量、灌水定额及降水量、种子用量、作物籽粒和茎秆的净生物量、各种种植制度的种植面积等,可通过调查搜集有关资料,而取得代表上海郊区情况的


K88抗原基因的克隆与表达——Ⅰ.K88抗原工程菌的研制
《生物工程学报 》 1985
摘要: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病是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的一种仔猪急性腹泻病。已经表明K88伞毛抗原在这类致病菌定居在仔猪小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质粒pTK82是从国内流行的仔猪黄痢病致病菌——大肠杆菌青3菌株中分离出来的。它是一个分子量约为50×10~6道尔顿的非接合型质粒,并含有K88_(ac)抗原基因的决定子。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带有pTK82的大肠杆菌C_(600)的细胞表面存在有K88伞毛。此质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酶解后,使DNA片段连接到同样经内切酶酶解过的的pBR322 DNA上,得到了一株能产生K88抗原的转化子,经鉴定后,此重组质粒定名为pTK63。pTK63DNA经EcoRⅠ都分酶解,然后重新连接起来,得到分子量较小但仍含K88基因的重组质粒pTK90。免疫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带有重组质粒pTK90的大肠杆菌C_(600)所产生的伞毛抗原的性质,与带有pTK82质粒的大肠杆菌C_(600)菌株或大肠杆菌青3菌株所产生的伞毛是相同的,大肠杆菌C_(600)/pTK82和大肠杆菌C600/pTK90菌株都是不带肠毒素基因的菌株,初步试验表明用它们制成的菌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仔猪黄痢病的发生。


上海土壤中的硼以及硼肥的增产效果
《土壤肥料 》 1985
摘要:土壤中硼的供应情况与植物的硼素营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查明上海郊区土壤中硼的含量,分布以及影响硼的有效性的因子,于1979~1980年作了调查研究,并在1982年增补样点185个,共420个点,每点代表面积为10.27平方公里,编制了有效硼分布图。


玉米螟天敌——螟虫长距茧蜂生活习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1985
摘要:螟虫长距茧蜂是玉米螟幼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该天敌各虫态的历期,随温度升高及寄主龄期增高而缩短。成蜂喜欢在3—4龄寄主体内寄生。产卵量在时间上的分布是首尾低中间高。该天敌的抗药性较差,常用农药使用6天后对成蜂的杀伤率仍达20—30%。三因子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笼网放蜂)表明。该天敌对玉米螟寄生率的高低与释放天敌的数量、玉米螟虫口密度有关。大田小面积放蜂表明,每亩放蜂500—700对,玉米螟当代幼虫的被寄生率达31.7—42.6%,下代幼虫的被寄生率达51.0—63.0%。
关键词: 玉米螟 螟虫长距茧蜂 发育速度 孤雌生殖 寄主龄期 正交试验


中晚粳品种寒丰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作物学报 》 1985
摘要:选育株型好,生育期中等,耐寒性强,又能抗稻瘟病的品种是后季稻育种的重要课题。1974年秋用垦桂/科情3号//黎明复交,经二次海南岛异地加代,F_5时进行初步产量鉴定,亩产1001斤,比对照嘉农15增产2%,但仍有分离。以后又进行株系提纯,其中以7号株系产量最高,亩产1080斤,比对照嘉农15增产5.4%。1980~82年参加上海市后季稻中熟组区域试验,1981~82年参加上海市后季稻生产试验和南方稻区晚粳中熟组


对长江冲积物和湖积物母质上发育的潴育型水稻土诊断特征的研究
《土壤通报 》 1985
摘要:一、上海水稻土的发生发育上海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高产区之一,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土壤发育以水稻土为主.


试论碳酸氢铵的农业化学性质
《土壤学报 》 1985
摘要:氮肥入土后与土壤各组分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的性质,如被土壤吸附,经受淋失,挥发,硝化和反硝化等,都是它的农业化学性质。碳酸氢铵虽然易于分解挥发,贮运施用不便,但室内模拟试验证实,碳铵与硫铵及尿素相比,易被土壤吸附,不易遭受淋失,入土后挥发锐减,硝化速率则相似。故只要因势利导,采用深施方法,碳铵的田间肥效可相似于其他氮肥。碳铵、硫铵和尿素在不同土壤上的挥发历程可用乘方回归方程y=Ax~b模拟,初始挥发量(毫克N/小时)和回归常数A的相关达显著平准;在不同土壤上的硝化历程,可用指数回归方程y=Ac~(B)x模拟,三种氮肥在同一土壤上的初始硝化%和回归常数A,B值均极近似,但在不同土壤上的差异较大,说明氮肥入土后的硝化速率主要取决于土壤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