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2型圆环病毒与O型口蹄疫病毒二联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和筛选
《中国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pUTA2LacZ为真核表达载体,以中国流行株O型口蹄疫病毒(FMDV)NY00株结构蛋白前体P1基因、猪2型圆环病毒内蒙株的衣壳蛋白和复制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了2个重组质粒作为中间转移质粒,标记为pUTALP1-ORF2和pUTALP1-ORF2ORF1。将这2个重组转移质粒分别酶切鉴定后,与鸡痘病毒野毒(FPV)282E4株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结果显示,重组核酸质粒构建正确,并能进行表达。经5-溴-2-脱氧尿苷(BrdU)加压筛选,挑取单个蚀斑,3次纯化,获得2株重组毒vpUTALP1-ORF2ORF1和vpUTALP1-ORF2。结果表明,这2株重组鸡痘毒在电镜下可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攀缘植物在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形式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 2009
摘要:在调研攀缘植物品种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北方城市园林绿化的7种形式,指出攀缘植物在园林绿化当中具有占地面积小、见效快和造价低的优势,充分利用了空间,大大提高了城市绿化量、覆盖率,增强了绿化的立体效果,提高了环境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PLFA方法研究转Bt基因棉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
《棉花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用3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和一个常规品种,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研究转Bt基因棉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棉花增加了土壤微生物PLFA的含量。转基因棉花降低了棉田土壤格兰氏阳性细菌的比例,提高棉田土壤的真核生物、真菌和放线菌的比例;转基因棉花在蕾期提高了土壤原生动物比例,在吐絮期比例反而降低;转基因棉花在蕾期提高了棉田土壤格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吐絮期则降低了格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转Bt基因棉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有明显影响。PLFA方法可作为转基因生态安全评价的一种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内黄板对烟粉虱的诱杀作用
《植物保护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日光温室黄瓜田内,就黄板对烟粉虱的诱杀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内,黄板悬置高度对烟粉虱成虫的诱集量有一定影响,其中黄板以下沿在黄瓜平均生长点-20cm处的诱杀效果最佳,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平均诱虫量分别是-10、0cm和10cm处理的1.9、6.1倍和7.0倍;黄板的悬置方向对烟粉虱的诱集效果也有明显影响,其中以东北/西南方向悬挂的黄板诱集效果最好,诱虫量分别是东/西、南/北和东南/西北3个方向处理的9.24、15.64倍和9.61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调贮藏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 2009
摘要:研究了冬枣果实在低温(-1~-2℃)条件下,8个不同体积分数的气体成分(15%O2+0%CO2、10%O2+0%CO2、5%O2+0%CO2、2%O2+0%CO2、2%O2+2%CO2、2%O2+4%CO2、2%O2+8%CO2、2%O2+10%CO2)和1个对照(21%O2+0%CO2)处理对冬枣果实呼吸、果肉相对硬度、组织相对电导率、维生素C含量以及贮藏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低O2可降低冬枣果实的呼吸强度、抑制果肉硬度的下降、减慢组织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延缓维生素C的降解、维持冬枣果实良好的贮藏品质;而贮藏环境中的CO2则会促进果实呼吸,导致组织相对电导率升高,促进维生素C的降解,加速了冬枣果实的软化,鲜食价值迅速丧失。2%O2+0%CO2的气体条件对冬枣贮藏最为有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例犬眼吸吮线虫感染的诊治
《动物医学进展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犬吸吮线虫病是由丽嫩吸吮线虫寄生于犬的眼部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本病较少发生。论文就山西省1例犬的吸吮线虫感染病例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流行病学以及虫体的生活史和形态学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以便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羽扇豆锰吸收差异及其机制探讨
《西北植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白羽扇豆(Lupinus albus L.cv. Kiev)和窄叶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 L.cv. Gungurru)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在玻璃温室条件下对2种羽扇豆在高锰(10μmol/L)和低锰(0.5μmol/L)环境中的锰吸收差异及其可能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高锰还是低锰条件下,白羽扇豆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的锰吸收和转运能力、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中的锰含量及低分子量有机酸含量在不同生长阶段都显著高于窄叶羽扇豆,且2种羽扇豆植株韧皮部汁液中锰含量与其低分子量有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2种羽扇豆的吸锰能力差异与其种子大小、种子中锰含量、锰的吸收和转运能力以及木质部和韧皮部低分子量有机酸含量有密切关系;锰离子与低分子有机酸形成的可溶性有机复合体可能是促进锰在植物韧皮部转移的一个重要机制.
关键词: 白羽扇豆 窄叶羽扇豆 锰吸收 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 低分子量有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棉45号选育报告及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农业信息 》 2009
摘要:一、品种来源晋棉45号(原名99A-44)系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抗旱育种组1996年从晋棉13号中选出的丰产、优质、抗旱、高衣分品系94H-14为母本,以抗病虫株系K338为父本,历经杂交、回交、南繁加代选育而成。二、形态特征晋棉45号植株塔形较松散,株高100cm,主茎节间较短,节长5cm,果枝节间5~10cm,始果枝着生节位7~8节。子叶肾形且叶片较大,叶色较深。真叶大小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重PCR/RT-PCR技术检测PRRSV、PPV、PRV和PCV-2
《中国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椐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蓝耳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伪狂犬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等4种病毒基因序列,对各病毒基因区进行同源性分析,确定PRRSV M和N、PPV VP2、PRVgD、PCV-2ORF2基因的保守区为各病毒的诊断靶序列。在建立各病毒单项PCR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了4种病毒的四重PCR技术,可同时扩增PRRSV的660 bp(北美株),PPV的313 bp,PRV的217 bp,PCV-2的447 bp的特异性片段。用82份临床病料对本研究多重PCR技术和单项PCR/RT-PCR技术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两者的总符合率为93%以上。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对这4种病毒的同时检测和鉴别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