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香根草苗圃建设与管理技术
《贵州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通过香根草种植技术及要点的介绍、香根草苗圃的科学选址、香根草的生长生育期的综合管理、香根草商品苗的“收获”以及运输保管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探讨了适宜贵州特点的香根草苗圃建设及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年生黑麦草在不同基肥条件下的生物量研究
《草业与畜牧 》 2006
摘要:在不同基肥条件下,测定一年生黑麦草的产草量、根系长度和深度,结果表明:有机肥每667 m2 1 200 kg+复合肥每667 m2 100 kg作基肥,一年生黑麦草的产草量最高,达到53 226.6 kg/hm2,根系最发达。


中国西南地区坡地钾素平衡及管理措施探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坡地钾素平衡及管理研究于2000年开始在贵州南部开展。试验分别设条带种植1、条带种植2、工程梯化、横坡种植四个水土保持农艺措施和农民习惯种植(对照)5个处理,探讨坡地钾素的平衡及其管理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坡地的钾素平衡除了与施肥和植物吸收有关,还与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简化了的坡地钾素循环中(不包括地下渗漏的钾素部分),肥料提供给土壤的钾素达89.66 kg/hm21~76.83 kg/hm2,对土壤钾素输入总量的贡献达96%以上。而9.80%2~6.26%来源于无机肥的钾素是通过作物吸收而带离土壤。地表径流和侵蚀泥砂中具有较高的有效钾含量,地表径流所含的有效钾是降水的4.286~.67倍;侵蚀泥砂所含的有效钾是侵蚀前土壤耕层的1.511~.92倍。它们不但带走降水中有效钾,而且还带走土壤中的有效钾,流失量每年分别达到14.822~3.10 kg/hm2和4.46~9.35 kg/hm2。每年通过作物吸收而造成土壤钾素损失为28.46~90.10kg/hm2。坡地农业活动造成土壤缓效钾水平急剧下降,缓效钾亏缺每年达175.343~06.04 kg/hm2。因此,在坡地钾素平衡中,应重视水土保持、秸秆还田及肥料的有效利用。条带种植措施可减少地表径流40.31%4~3.77%、泥砂53.60%6~5.63%、提高土壤有效钾12.62%3~3.69%,使得无机肥的利用率达到26%,是坡地钾素管理的有效措施。


分子标记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对几种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进行了评述。简要地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马铃薯育种方面的应用。主要内容有:(1)遗传图谱构建;(2)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3)种质资源研究。分析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其应用前景。


黔草1号高羊茅新品种的栽培及利用推广
《草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黔草1号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cv.Qiancao No.1对土壤要求不严,具有绿期长、颜色深绿、适应性广、抗旱、耐高温等特点。植株自然高度76~97 cm,独山种植生育期180 d。丛生型须根系,单株分蘖可达287个,种子千粒重2.1 g,种子发芽率85%~98%。种子生产用种量22.5 kg/hm2,收种后可多次刈割利用再生草,其鲜草产量可达34 500 kg/hm2;可单播或与其他高羊茅品种及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三叶草Trifoliumspp.等混播,用于运动场草坪建植、高等级公路生物护坡及生态治理工程等,单播用种量300kg/hm2。已在生产上进行较大面积利用,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