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固氮甘蔗新品种RB72-454吨糖田土配套技术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用RB72-454和F134(CK)2个甘蔗品种,于2003~2005年在坝地和缓坡地进行吨糖田土试验示范,经新植和宿根研究结果表明:在用种量8 000芽/667m2、深沟双行种植、合理施肥和优化管理技术规范下,RB72-454坝地蔗糖分含量15.47%,产量8 616 kg/667m2,产糖量1 130 kg/667m2,比对照蔗糖分含量增长1.16个百分点,产量增加38.0%,单位面积产糖量增加49.1%;坡地蔗糖分含量15.56%,产量7 808 kg/667m2,产糖量1 030 kg/667m2,比对照蔗糖分含量增长1.16个百分点,产量增加37.5%,单位面积产糖量增加48.3%。RB72-454在坝地和坡地含糖量均达到1 t/667m2以上。


普那菊苣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草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通过对普那菊苣Cichorium inlybus物候期、积温需求、生长速度、产草量、再生速度、茎叶比、营养成分动态和养分需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那菊苣莲座叶丛期最长,为80 d以上,抽苔到孕蕾、孕蕾到开花时间较短,只有14 d左右,开花到成熟为35 d左右;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生育期从157 d减少到135 d;正常开花结实所需积温为2 950℃左右,达不到2 200℃则不能正常完成整个生长发育周期;顶峰生长速度为3.01 cm/d,平均生长速率为1.35 cm/d;平均高度增长与0~30 cm土层含水量、降水量累积和≥0℃的积温累积显著相关,并符合柯布-道格拉斯函数:lgY=C+B1lgX1+B2lgX2+B3lgX3;刈割高度以40 cm左右为最好;栽培因子对产草量影响大小为密度>N肥>K肥>P肥,产量≥84 181.5 kg/hm2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密度74 790窝/hm2,N肥168.75 kg/hm2,K2O肥34.5 kg/hm2,P2O5肥232.5 kg/hm2。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油研11号产量构成的影响及分析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以探索油研11号的最佳播期和密度,以及根据不同茬口安排播期的最佳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点播油研11号的最佳播期和密度为:9月下旬播种,密度为10 000株/667 m2。根据不同茬口安排,在9月下旬、10月中旬和10月下旬播种,分别以10 000株/667 m2、15 000株/667 m2和15 000株/667 m2的密度最为适宜。


贵州油菜产业发展的思考
《贵州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在分析国际国内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和贵州省油菜产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贵州油菜产业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对策措施,为贵州油菜产业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经济植物篱模式在坡耕地上的试验示范研究
《中国水土保持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坡耕地经济植物篱技术把水土保持和农民的增产增收相结合,是山地治理的有效方法,具有省资省劳、简单适用、操作方便、自然梯化等特点,形成了新的、农民欢迎的、可持续的坡耕地农林间作生产体系。在这种坡地耕作制度中,除了植物篱本身的牧草和果树的效益外,篱间种植的矮秆作物,如土烟、马铃薯、花生(黄豆)、辣椒和油菜等,在果树未产生效益前,结合牧草能产生近期经济效益;待果树进入盛果期,果树的经济效益会更高。这种经济植物篱的组合模式在贵州山区坡耕地上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