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种子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基础材料117A转育的多个双隐性核不育系复交育成的黄籽高油份双低不育系4655AB作母本,引进的双低材料942经粒选和定向五代选择成42R作父本,于2003年配制成杂交油菜组合绵新油19。2003~2004年度在贵州省思南县进行品比试验,单产183kg/667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6.75%。在2004~2006年四川省区试中,两年平均单产159.02kg/667m2,比对照增产6%;以产油量计算,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11.8%。在2006年的生产试验中,该组合在绵阳、资阳、广安和双流4点试验一致增产,平均单产169.683kg/667m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5.43%。两年四川省区试品质分析结果为:芥酸小于0.13%,硫苷19.3μmol/(g.饼);含油率达45.5%,居44个参试组合的首位。该组合区试中生育期226d,与对照蜀杂6号相当。


贵州地方辣椒种质资源抗病性评价
《种子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我省"七.五"期间入库的131份贵州地方辣椒品种的抗病性(TMV,CMV和炭疽病)鉴定结果进行概述、评价,筛选出一些对某一病害抗性强或对多个病害抗性较强的遗传资源,并提供可供利用的优良品种,为我省辣椒抗病育种和基因资源的研究提供依据。


一年生黑麦草在贵州独山的引种品比试验
《草业与畜牧 》 2007
摘要:在贵州独山地区引种一年生黑麦草品种4个:钻石T、卓越、百盛和翡翠,对其进行物候期观察和鲜草产量的对比。结果表明:钻石T、翡翠是在贵州独山地区表现较优的品种,为生产推广和作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油研系列品种高含油量表现及高油分高蛋白选育技术研究 Ⅰ.油研系列品种在全国和贵州区试中含油量表现
《贵州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油研系列品种(组合)在参加全国和贵州省的44次试验中,含油率在39.26%~48.42%,其中含油率在44%以上的频率达28次,其平均含油率达45.4%,占总参试次数的63.64%;与同组试验的其它品种相比,44次油研系列品种比250次其它品种平均含油率高3.1%,在参试的25个片区.次中有21个居同组含油率的第1位。油研10号参试和作对照品种的10个片区.次中,含油率平均分别为44.47%和45.14%,表现出油研10号的高含油率和稳定性。分析还看出,在长江上游育成的油研系列品种在中、下游更具有良好的表现。


冬闲田土免耕种植黑麦草在黔东南的应用示范
《贵州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根据冬闲田土免耕种植黑麦草在黔东南的种植应用情况,介绍了黔东南种植1年生黑麦草的气候及土地资源条件及在冬闲田土的栽培模式、栽培技术、利用方式及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效果;2004~2006年,黔东南州免耕有效种植黑麦草2.00万hm2,收获鲜草169914.70万kg,直接经济效益16991.47万元(0.10元/kg鲜草),纯收入10569.80万元(扣出每667m2种草成本214.29元),养畜19.98万个牛单位(1个牛单位/1000.50m2),纯收入12906.05万元(646.00元/1个牛单位),总利润23475.85万元,户均收入1752.52元(免耕种植12.33万户),人均纯收达437.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