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山西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朔州市建设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阐述了现代农业的概念及其不同于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通过分析目前山西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山西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可借鉴的模式与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改革 现代农业 农业投入 农民收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授粉昆虫调查研究

中国蜂业 2008

摘要:本实验通过对13个试验点向日葵花授粉昆虫调查,采集授粉昆虫标本67份。经过昆虫专家鉴定,向日葵授粉昆虫共有4个目9个科22个属25个品种。在授粉昆虫中蜜蜂占93%,是大田向日葵主要的授粉昆虫。蜜蜂出勤高峰出现在12∶00 ̄14∶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细胞在自身基因编码、多种因子调控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它是植物和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已成为当前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PCD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重点说明了PCD的作用机制,同时展望了PCD研究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死亡 PCD 生长 发育 细胞凋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普那菊苣高效再生相关因素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以普纳菊苣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培养基优化、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等对其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6-BA1.5mg/L+IBA0.2mg/L+AgNO30.5mg/L+Vc 0.3mg/L为诱导愈伤形成和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诱导率为100%;MS+NAA1.5mg/L为最适生根培养基,生根率为98%。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添加实验表明,26mg/L卡那霉素是普那菊苣苗能够存活的上限;500~750mg/L头孢霉素是抑制农杆菌过度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研究初步建立了普纳菊苣的高效再生体系,为进一步对其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普那菊苣 叶片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肌动蛋白基因在棉花纤维中的作用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肌动蛋白RNAi表达载体PBI121-GhACT1转化棉花,经胚胎发生获得再生植株。非转化组培再生苗作为对照。以NPTII制备探针,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获得8个独立遗传转化系,其中3个系有2个拷贝插入;其余6个系为多拷贝。显微镜下观察开花后第5天的幼胚珠孔端,对照纤维长度约是RNAi载体转基因的3~5倍。成熟后绒长F测验结果表明,RNAi载体转化株与对照差异显著,RNAi转基因植株的绒长显著短于对照。说明GhACT1基因对纤维有延缓和抑制作用,并且主要作用于纤维发育早期。

关键词: RNAi表达载体 肌动蛋白 转化 绒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大豆粒形性状的QTL定位

河南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晋豆23和灰布支杂交构建的F13代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的474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个含有231个SSR标记的SSR图谱。通过一年两点的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和分子标记分析,研究了大豆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和宽厚比6个重要粒形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同一性状两地点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粒长与粒宽、粒宽与粒厚、长宽比与长厚比、长厚比与宽厚比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粒长与长宽比和粒长与长厚比呈显著正相关,粒厚与长厚比和粒厚与宽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粒厚与长宽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通过500次排列测验分别确定各性状的LOD阈值,在汾阳和郑州2种环境条件下共定位了33个QTLs,其中粒长共检测到7个QTLs,粒宽共检测到3个QTLs,粒厚共检测到3个QTLs,长宽比共检测到6个QTLs,长厚比共检测到9个QTLs,宽厚比共检测到5个QTLs。这些QTLs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具有集中分布的特点,分别位于A1,B1,B2,D1a,D2,F_2,G,I,J_2和O染色体上。研究表明,大豆粒形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可能源于控制数量性状的QTLs位点间的相关。

关键词: 大豆 粒形性状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农业企业及资源配置分析系统研究与开发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农业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且具有明显的区位特性。基于GIS技术的农业企业及其资源配置分析系统,将电子地图的空间表现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应用于农业企业及其资源配置分析管理,直观地表现了农业企业和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配置状况情况以及相关信息,可提高农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促进农业资源配置的优化,为农业生产和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管理系统 农业企业 空间分析 企业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无融合生殖是植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高粱无融合生殖为育种提供了选育更高产量、具有多种抗性、品质优良的杂种机会,是最理想的杂种优势利用方式。论述了高粱无融合生殖类型、发生机制、遗传研究及其育种前景,为最终实现高粱杂种优势固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作物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粱 无融合生殖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油菜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抗虫性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农杆菌介导法转几丁质酶基因和蝎毒蛋白基因的晋4和H165油菜种子为试材。采用PCR检测、农艺性状调查、田间抗虫鉴定等技术,对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进行了选育研究。T1、T2和T3代材料的PCR检测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中可稳定遗传;抗虫鉴定结果证明转基因油菜植株的抗虫性得到提高,转基因株系的被害率、被害程度明显小于相应对照,转基因株系中菜粉蝶幼虫的存活率低于对照,而且存活虫的发育进程比对照缓慢;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证实,转基因手段对油菜植株的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没有太大影响。根据上述结果,在T3代时,筛选得到J5-1J、5-2、H5-1和H11-1四个纯合的转基因油菜株系。

关键词: 油菜 转基因 农艺性状 抗虫性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花粉介导法转化的玉米自交系抗病植株的获得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目的】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获得抗玉米丝黑穗病的转基因植株。【方法】采用花粉介导法进行转化,获得的种子及后代植株检测方法包括:潮霉素抗性筛选、PCR扩增、Southern blot杂交分析以及田间抗病鉴定。【结果】通过转化获得种子43粒,对种子进行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9株抗潮霉素植株;经PCR检测,Southern blot杂交分析得到5株转基因植株。田间抗病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或株系的丝黑穗病抗性提高1~2级。【结论】花粉介导法转化玉米自交系是获得抗病育种材料的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玉米 花粉介导法 炕病性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