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从深层生态学看可持续植保理念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可持续植保理念具有深层生态学的哲学内涵,是现实的可操作性较强的科学发展观。深层生态学作为人类最高的生态理想,与可持续植保理念呈体与用的关系,从深层生态学剖析可持续植保理念,对人类生态学思想的追根溯源,更深刻的认识可持续发展观,构建和谐植保体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深层生态学 可持续植保 理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系的选育与鉴定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转移和利用簇毛麦1V染色体上的优质基因,用中国春和硬粒小麦-簇毛麦双倍体杂交,再用中国春回交,综合运用染色体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从BC1F1~BC1F3代中检测到1V染色体系,在BC1F3、BC2F1代中选育出分别涉及簇毛麦1V染色体长臂和短臂的四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系,包括1VS.W易位系、W.1VL易位系、1VS单端体系和1VL端二体系,为小麦育种创造了新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小麦 簇毛麦 1V染色体 易位染色体 端着丝粒染色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蜂王信息素传递方式对工蜂卵巢发育研究

中国蜂业 2008

摘要:本文研究了蜂王信息素在蜂箱内单独以气流方式传递;工蜂与气流两种方式传递以及蜂王、工蜂和气流三种方式共同传递时工蜂卵巢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只有三种方式共同传递时,蜂群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如果缺少任意一项传递方式,蜂群将出现异常。

关键词: 蜂王信息素 传递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然状态下小叶锦鸡儿、梨、枣、桃芽、叶、枝中甜菜碱含量的比较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自然状态下小叶锦鸡儿、梨、枣、桃4个树种的芽、叶、枝中甜菜碱的含量。结果表明:各树种芽中均含有高水平的甜菜碱;从叶片和枝条水平来看,小叶锦鸡儿与枣的水平相近,梨与桃相近,且叶片和枝条结果正好相反。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甜菜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蜡样芽孢杆菌ZH14产胞外核糖核酸酶的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

食品科技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实验研究了几种因素对蜡样芽孢杆菌ZH14产胞外核糖核酸酶的影响。ZH14分离自安溪乌龙茶,能产生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核糖核酸酶。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利于产酶的阴阳离子分别为NO3-和Mg2+,含金属离子的无机盐KNO3和MgSO4.7H2O对产酶有促进作用。300 mL摇瓶装液量50 mL,37℃,150 r/min条件下发酵10 h时,酶活力达到最高值17.80 U/mL。核酸作为酶反应底物对ZH14产的核糖核酸酶无诱导作用。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核糖核酸酶 优化 发酵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苗期中耕保墒追肥机的研制与应用

农机化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依据中耕保墒的农艺节水理论基础,提出了作物苗期中耕保墒追肥机研制的指导思想,研制出了中耕保墒追肥机,并提出了合理的工作参数。各项功能经两年10余种作物苗期应用效果良好,单项和多项作业较传统人工作业可提高功效4~6倍,生产成本和作业成本降低,且灵活轻便。

关键词: 苗期中耕 苗期追肥 追肥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山天幕毛虫性信息素通讯系统扫描电镜观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摘要:通过对绵山天幕毛虫性信息素释放系统——雌蛾性腺和性信息素接受系统——雄蛾触角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绵山天幕毛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位于腹尖末端8~9节之间,是一个可外翻的环状结构;性信息素感受器主要为毛形感器。绵山天幕毛虫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研究为绵山天幕毛虫性信息素的快速提取、分析、合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绵山天幕毛虫 昆虫性信息素 分泌腺 触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系统思考

系统科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系统,以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宗旨,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演变、系统整体思想、系统辩证思想、系统和谐思想,以营造贵和环境,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 自然 系统 演变 整体 辩证 和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和叶际微生物对啶虫脒的降解作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深入研究了土壤、叶际原位和叶际可培养微生物对啶虫脒的降解作用及各条件下降解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的微生物对啶虫脒有不同程度的降解效果.原位叶际微生物对啶虫脒降解影响的程度较小,在灭菌处理与对照叶面中啶虫脒的半衰期分别为8.1d和6.6d.相对而言,土壤和叶际分离培养微生物对啶虫脒降解作用更加显著,在自然土壤和灭菌土壤中啶虫脒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0d和39.6d,相差为8倍;和原位叶际微生物相比,在油菜叶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生物量大幅度提高,同时,对啶虫脒的降解效果也更加显著;在灭菌处理的豆叶培养基中(CK),啶虫脒42d的降解率为16.5%,相同时间内非灭菌处理的叶际分离微生物降解率高达95%,其降解速率与培养基中的微生物量呈正相关性,叶际和土壤中都存在能降解啶虫脒的微生物.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叶际微生物 啶虫脒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

生物技术通讯 2008

摘要:甘蓝型油菜的各种外植体经遗传转化、组织培养后可以再生为转基因植株,但再生频率会因外植体的基因型、年龄、培养基添加成分和农杆菌共培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转化方法包括农杆菌介导转化、基因枪法、花粉介导法、PEG介导法等,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在其品质改良、抗逆性提高、雄性不育系的获得和一些特殊性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简要介绍甘蓝型油菜的再生体系建立、转化方法及所取得的部分成就。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转化 无载体转化 农杆菌 性状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