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其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64.04±1.26)g/尾的吉富罗非鱼幼鱼27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15尾),分别投喂生物素水平为0.00(对照组),0.03,0.07,0.31,0.61和1.26mg/kg的饲料10周,测定并分析生物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生物素可显著提高鱼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肥满度(P<0.05)。0.07 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粗脂肪以及1.26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灰分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0.61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0.61和1.26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以0.07和0.31mg/kg生物素添加组最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3~0.31mg/kg生物素添加组血清丙二醛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生物素可提高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改善饲料利用效率,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生物素适宜需要量为0.08m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压处理对牡蛎(Crassostrea gigas)杀菌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超高压处理条件对牡蛎体内微生物的消减作用,分析了冷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p H值的变化情况,对比了热加工和超高压处理对牡蛎滋味的影响。结果显示,经300 MPa处理15 min、400 MPa处理10、15 min和500 MPa处理5、10和15 min后,牡蛎体内的菌落总数均有2个对数以上的减少,表明超高压处理能有效消减牡蛎体内的微生物;牡蛎经300 MPa处理15 min、400 MPa处理10 min和500 MPa处理5 min,在4℃冷藏条件下保存,货架期延长至15 d;超高压处理能有效抑制牡蛎在4℃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的产生,牡蛎经300 MPa处理15 min,冷藏20 d后TVB-N值仍小于10 mg/100 g,符合生鲜牡蛎要求;滋味方面,与加热处理相比,超高压处理后牡蛎更接近生鲜牡蛎,尤其300 MPa处理15 min的牡蛎同生鲜牡蛎最为接近。研究表明,选取300 MPa处理15 min作为牡蛎加工的最佳处理条件,即能有效消减牡蛎体内的微生物,同时能很好地保持牡蛎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等盐度池塘中光裸方格星虫的存活和生长研究
《水产养殖 》 2016
摘要: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开展方格星虫的养殖实验,实验共分2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网箱组,各设8个重复。在每个养殖筐中投放6条方格星虫(4.98±0.401)g/ind,实验时间为100天。结果显示,实验中期,网箱组方格星虫的存活率为60.41%,而对照组方格星虫的存活率为45.83%。实验结束时,网箱组方格星虫的存活率为35.41%,而对照组中养殖筐内方格星虫的存活率为0。网箱组内方格星虫的特定生长率为0.18%。结果表明,在中低盐度、具沙质底的池塘中可以进行方格星虫的搭配养殖,方格星虫可以耐受养殖期间盐度以及其他因子变化。对虾对于方格星虫可能具有一定的捕食能力,因此通过增加沙层厚度或加盖网片可以提高方格星虫的成活率。因此,在中国沿海具有相近环境因子的养殖池塘中开展方格星虫的养殖活动和研究将提高该品种在沿海的生物资源和经济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黑色素聚集激素重组制备与生物活性分析
《水产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半滑舌鳎黑色素聚集激素(MCH1)的c 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成熟肽片段,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成功构建了重组MCH1/p ET32a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IPTG诱导可产生N端含6个组氨酸的重组蛋白。半滑舌鳎MCH1重组蛋白大小为29.9 ku,32°C条件下以0.2 mmol/L IPTG诱导6 h时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占菌体总蛋白的49.8%。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表明,MCH1重组蛋白可被6×His抗体特异性识别。经Ni2+-NTA亲和柱纯化,可获得高纯度的MCH1重组蛋白。采用垂体离体孵育方法测试蛋白活性,MCH1重组蛋白可有效刺激或抑制垂体MCH和MSH肽的分泌,MCH肽水平先上升后下降,在100 nmol/L达到峰值,MSH肽水平显著升高。随着外源MCH1重组蛋白浓度的增加,垂体MCH1和MCH2 m RNA表达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MCa和PACAP m RNA表达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POMC-b、MCHR1、MCHR2、MITF基本没有变化,表明获得的半滑舌鳎MCH1重组蛋白具有调节垂体激素分泌和基因表达的生理功能。本研究可为研制半滑舌鳎无眼侧黑化调控的专用生物制剂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小肽对石斑鱼生长、消化酶、血清生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6组实验,测定在3种不同饲料蛋白质水平(44%,48%,52%)下添加2种水平的小肽(0.05%,0.1%)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生长、消化酶、血清生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饲料分别为D1(44%,0.05%),D2(44%,0.1%),D3(48%,0.05%),D4(48%,0.1%),D5(52%,0.05%),D6(52%,0.1%)。每组饲料3个平行,每个玻璃钢纤维桶(500 L)放15尾石斑鱼[初始体质量(42.16±0.23)g],实验进行8周。结果显示,各组石斑鱼增重、特定生长率、肌肉粗蛋白、脂肪和灰分无显著差异,随着蛋白质和小肽水平的增加,肌肉粗脂肪、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质量浓度降低(P<0.05);胃蛋白酶活性在D2组最高,小肽对肠道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不存在显著影响,在D1组活性较高(P>0.05);各组石斑鱼肝脏丙二醛和过氧化物酶差异不显著(P>0.05)。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小肽可以降低石斑鱼的蛋白需求,促进脂肪代谢,增加消化酶活性。
关键词: 石斑鱼 小肽 饲料蛋白质 生长 血清生化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研院所三级资产管理体制探讨
《经济师 》 2016
摘要:科研院所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拥有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文章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两个办法"为指导,尝试为科研院所构建了一个"三级资产管理体制",从而实现对科研院所的资产管理手段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期能为我国科研院所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资产安全完整、节约公共资源做出贡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溶血弧菌O抗原基因簇中庚糖基转移酶Ⅱ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功能
《微生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副溶血弧菌庚糖基转移酶Ⅱ基因(waaF)的缺失株,探究waaF基因在副溶血弧菌O抗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利用甲壳素介导的转化技术构建临床分离株的waaF基因缺失株;分别对野生株、缺失株的生长曲线、菌体形态和血清型进行了测定;利用大肠杆菌S17λpir菌株与副溶血弧菌结合转移的方法,分别构建O3、O5和O10来源的waaF基因的回补株,通过血清型测定,验证同源waaF基因的功能。【结果】成功构建了waaF基因缺失株,基因缺失株生长正常,其生长曲线、菌体形态同野生菌株基本一致,基因缺失株同O抗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O抗原特性消失。回补实验显示,O3和O5来源waaF基因的回补株能恢复原有O抗原特性,O10来源waaF基因的回补株则不能恢复基因缺失株的O抗原特性。【结论】waaF基因同O抗原的合成相关,是O抗原合成的关键基因,不同O抗原副溶血弧菌中waaF基因功能存在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规格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as)对饲料中花生四烯酸的需求量
《渔业科学进展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初始体重(207.16±0.72)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as)为研究对象,研究大规格鲈鱼对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的最适需求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ARA?纯化油,制成ARA含量分别为0.05%、0.22%、0.37%、0.60%、1.38%及2.32%(占饲料干重)的6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84 d的生长实验。实验结束后,通过测定鲈鱼生长、体成分、抗氧化及肝脏健康等指标综合评价鲈鱼对饲料中花生四烯酸的需求量。结果显示,鲈鱼成活率在不同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鲈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中ARA含量的升高,呈先升高后相对平稳的趋势(P<0.05),且在ARA含量为0.37%饲料组出现最大值,饲料效率(FE)呈现出与特定生长率相同的趋势;饲料中不同ARA含量对鲈鱼的肝体比(HSI)、脏体比(VSI)、肥满度(CF)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ARA含量升高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粗蛋白含量则呈现出相反趋势;随着饲料ARA含量的升高,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肝脏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在0.37%ARA水平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特定生长率与饲料效率作为评定指标,经折线模型分析得出,(207.16±0.72)g规格的鲈鱼对饲料中ARA的最适需求量均为饲料干重的0.3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