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打造河北棉花生产提档升级的科技『芯片』

河北农业 202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劳氏粘虫的发生危害和防治研究进展

昆虫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是粘虫Mythimna seperata的近缘种,两者在形态上相近,为害特征基本相同,但在不同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近些年来,劳氏粘虫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频繁暴发危害,已成为一种普遍发生的农业害虫.为今后深入研究劳氏粘虫的暴发成灾规律和综合防控技术,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劳氏粘虫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劳氏粘虫已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的近80个国家和地区.以幼虫取食危害玉米、水稻和小麦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3龄前幼虫食量小,5-6龄幼虫食量增大,进入暴食期.幼虫具有聚集性、杂食性和暴食性,成虫具有迁飞性,发生危害时具有隐蔽性、偶发性和暴发性.劳氏粘虫的发生和为害规律常因地区、年份和季节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气候条件、食物和天敌是影响劳氏粘虫发生危害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因素、人类活动和害虫的生物学特征是导致近些年来劳氏粘虫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的重要原因.性诱剂、天敌和生物农药是近些年来劳氏粘虫生物防治研究的主要方向.根据目前劳氏粘虫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及研究现状,我们建议今后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工作:(1)借鉴粘虫的防控策略和防治经验,从空中和地面两个方面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和完善预测预报系统;(2)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开展综合防治工作;(3)将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暴发成灾规律和综合防治研究中,并建立综合防控技术系统.

关键词: 劳氏粘虫 粘虫 发生 综合防治 天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霜霉菌侵染葡萄的表观特征及转录组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葡萄抗霜霉病基因的抗病机制,分别以感病品种玫瑰香和抗病品种摩尔多瓦叶片为试材,离体接种葡萄霜霉病菌,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用JEOL-636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霜霉菌侵染不同品种叶片后的发育情况,并利用MGISEQ-2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2个品种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表明,玫瑰香在接种4 d后叶片背面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霉层,病斑随时间延长面积增大,叶片正面相应位置出现褪绿黄斑,而在摩尔多瓦叶片上仅在接种点处有少量黑斑。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玫瑰香叶片上病原菌孢子侵入气孔,萌发长出新的孢子囊梗,释放出孢子,在叶片上繁殖;摩尔多瓦叶片上的孢子囊数量少,大部分气孔关闭,气孔周围有少量孢子、菌丝和组织碎片分布。转录组数据共获得约664.86 Mb高质量序列,与玫瑰香相比,在摩尔多瓦中检测到5 09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 975个为上调表达基因,2 120个为下调表达基因。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学途径(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对刺激的反应和生物调节类别)、细胞组分(细胞、膜、膜组分和细胞器)和分子功能(催化活性和组装、转运体活性、转录调节因子活性)三大类。KEGG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病原菌互作途径和MAPK信号转导途径等通路中。选取其中9个可能与葡萄抗病性相关的基因,qRT-PCR结果表明,9个候选基因在葡萄响应霜霉菌侵染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抗病基因 电镜 转录组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昼夜节律不同饲喂模式对肉羊生长性能和采食行为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饲喂模式下肉羊生长性能、采食行为的昼夜节律性,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用体重为(21.57±0.77)kg的健康湖羊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各处理组采用相同的精料补充料和粗料,基础日粮精粗比均为56:44,在此基础上,仅调整早晚精料和粗料的比例,对照组早上和晚上饲喂日总精料的50%+日总粗料的50%;试验1组早上饲喂日总精料的70%+日总粗料的30%,晚上饲喂日总精料的30%+日总粗料的70%;试验2组早上饲喂日总精料的30%+日总粗料的70%,晚上饲喂日总精料的70%+日总粗料的30%.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3个处理组的ADG无显著差异,试验1组的DMI比对照组降低3.3%(P<0.05),试验2组羊只DMI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P>0.05);各组之间血液指标差异不显著;试验1组羊只的精料采食速度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而粗料采食速率及反刍时的咀嚼次数低于另外2组(P<0.05).综上,生长湖羊日粮精粗比的不同分配比例具有昼夜节律性,白天饲喂高精料有助于提高羊只生长性能,降低耗料增重比,且相应的减少日粮成本.

关键词: 肉羊 湖羊 昼夜节律 饲喂模式 营养调控 采食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2021年小麦条锈病发生及防治实践

农业灾害研究 2022

摘要: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典型的气流传播、大区流行病害.介绍了2021年小麦条锈病在河北省暴发流行情况及特点,针对河北省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制定了"及时做好大区监测预警、无人机遥感技术精准监测发病中心、大剂量人工喷雾压制发病中心、无人机飞防喷雾防控非发病中心"的高效监测防治技术,在平乡县进行试验、示范及发动推广工作,有效遏制了该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保障了小麦丰产和粮食安全.

关键词: 河北省 小麦条锈病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分级指数燕麦干草对奶牛体外发酵营养物质降解率、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采用体外发酵法评价不同粗饲料分级指数(GI)燕麦干草的饲用价值,为其在奶牛生产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种不同GI的燕麦干草分为3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GI值分别为4.26、10.98、11.60 MJ/d,体外发酵24 h.结果表明:(1)试验2组和试验3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1),其中干物质降解率比试验1组分别高50.95%、55.37%;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分别高54.41%、50.47%.(2)试验2组和试验3组氨态氮、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TVFA高于试验1组(P<0.05),其中TVFA比试验1组分别高13.39%和11.05%.(3)各组优势菌门由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组成,两者占整个菌群89%以上,其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具有差异显著趋势(P=0.07);各组优势菌属组成相同,各组中未分类理研菌科(Un-classified_f_Rikenellaceae)、未知属-绒毛杆菌科(Norank_f_Muribaculaceae)、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试验2组和试验3组纤维杆菌属比试验1组分别低51.36%和55.45%.综合结果,不同GI等级燕麦干草对奶牛营养物质降解率和瘤胃发酵特性具有明显影响,且GI等级越高,其营养价值就越好.

关键词: 分级指数 燕麦干草 体外发酵 降解率 瘤胃发酵参数 微生物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税降费背景下地方税体系构建探析 以河北省为例

经营管理者 2022

摘要:<正>健全地方税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力保障和有效举措。随着我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实施,地方财政压力不断加大,导致原有的地方税体系弊端进一步凸显。本文在分析减税降费现状及对地方政府的影响基础上,以河北为样本,从加快地方税法制建设、完善地方税税制结构、推进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构建税收共治格局等方面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的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提质增活蔬菜增香提味设施菜田有机肥增效机制与肥水精准管理技术

中国科技成果 2022

摘要:有机质是土壤养分循环和水分保持的核心物质,是土壤质量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设施蔬菜是河北省优势特色产业,2020年播种面积41.33万公顷(620万亩),种植茬口包括冬春、秋冬、早春、秋延后、越冬长茬等,蔬菜种类以黄瓜、番茄、辣椒、茄子等瓜果类蔬菜居多.设施蔬菜生产长期不合理施用有机肥与化肥导致土壤有机质(碳)低、土壤"肥而不沃"、质量退化,严重制约着设施蔬菜绿色可持续生产.

关键词: 设施蔬菜 瓜果类蔬菜 精准管理 蔬菜种类 水分保持 设施菜田 合理施用 秋延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杂粮生产分布与发展建议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摘要:杂粮是一种健康营养食品,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杂粮种植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为做好河北省杂粮生产和稳定供给,笔者基于河北省杂粮生产历史变化、当前种植分布2个方面,选择2007年和2020年河北省杂粮生产县种植面积做对比,确定河北省杂粮种植分布在坝上、燕山和太行山及其山前地区、黑龙港流域等区域.最后从加强杂粮政策支撑;加大品种推广和更新速度;加大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打造高端和健康杂粮品牌、推动杂粮生产;加大杂粮科研支持力度;加强宣传、扩大消费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杂粮 生产分布 发展建议 河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配方施肥对华北地区露地辣椒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华北地区露地辣椒适宜的肥料配方,以露地辣椒羊角红一号为试验材料,在基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不施化肥氮(N0)、优化配方施肥(N2)、80%N优化配方施肥(N1)、120%N优化配方施肥(N3)、优化配方施肥添加中微量元素(N2+TE)、常规施肥(CF)6个处理,旨在研究优化配方施肥对露地辣椒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利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钾肥充足的条件下,不同施氮量的优化配方施肥均有增产效应,表现为N2+TE>N2>N1>N3>CF,添加中微量元素处理增产效果最好,较CF处理增产27.52%;辣椒果实中的硝酸盐、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维生素C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对于CF处理,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优化配方施肥能够显著增加辣椒氮磷钾吸收量,但添加中微量元素对提高养分吸收的效果不显著;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分别为13.24%~24.63%和10.78~54.31 kg/kg,以N2+TE处理最好.每形成1000 kg鲜辣椒N、P2O5、K2O养分吸收量分别为4.10、1.59和6.06 kg,N∶P2O5∶K2O吸收比例为1∶0.39∶1.48.N2+TE处理的纯收益和产投比均最高,分别为88970元/hm2和15.1.综上所述,华北地区露地辣椒基施有机肥在7500 kg/hm2的基础上,N、P2O5、K2O推荐量分别为225、97、368 kg/hm2,适量添加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利用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优化配方施肥;露地辣椒;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利用;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