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不同抗、感白发病谷子品种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及差异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不同品种谷子内生细菌群落组成特征,揭示与白发病抗性相关的关键物种,为利用内生细菌防治谷子白发病提供理论依据。对3种抗白发病和3种感白发病谷子植株的第一节茎与最高节茎组织进行DNA提取和样品中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并对内生细菌的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各分类水平下,从第一节茎到最高节茎内生细菌种类在抗病、感病谷子样品中分别表现为基本稳定与明显下降的2种不同趋势,且抗病谷子内生细菌群落的物种组成均较感病谷子丰富。得到重要内生细菌门19种:对普遍存在于抗病、感病谷子样品第一节茎中的内生细菌进行比较得到抗病谷子特有内生细菌门2种;对抗病、感病谷子样品各自全部内生细菌进行比较得到抗病谷子特有内生细菌门16种以及抗病谷子相对丰度较大的优势类群2种。可见,不同谷子品种以及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具有差异,抗病较感病谷子内生细菌种类丰富,其中抗病谷子特有的内生细菌门以及相对丰度大的优势细菌门对谷子白发病可能具有生物防治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谷子 白发病 内生细菌 Miseq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河北夏玉米生理成熟后茎秆抗倒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河北地区由于受光热资源限制,夏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成为阻碍机械粒收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虽然通过延迟收获可降低籽粒水分,但茎秆倒伏问题将进一步增加粒收难度.基于此,本试验于2019年选择迪卡517(DK517)、京农科728(JNK728)和豫单9953(YD9953)3个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为材料,以郑单958(ZD958)为对照,2020年新增张单258(ZD258)、张粒178(ZL178)和郑原玉432(ZYY432)3个品种,并设置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6×104(D1)、7.5×104(D2)和9×104株·hm-2(D3),研究品种间及种植密度对生理成熟期倒伏率、茎秆形态特征、解剖特征、力学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选品种除了对照ZD958,其他品种均于吐丝后67 d籽粒含水率降至25%以下,达到了GB/T 21962-2008标准中机械粒收对籽粒含水率的要求,其中YD9953和ZL178在吐丝后67 d的籽粒含水率比吐丝后25 d平均降低了35.1和42.0个百分点.在生理成熟期,相同密度下YD9953、ZL178、ZYY432的总倒伏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其中在D1和D2密度下的总倒伏率均低于5%,符合机械粒收对倒伏率的要求.分析倒伏相关性状发现,株高和穗位高对密度的响应因品种而异;各品种茎秆基部第3节间单位体积干重和抗折力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D3密度下,ZL178的节间单位体积干重与D1相比,降幅最小(7.9%).D2密度下,YD9953、ZL178和ZYY432的抗折力比均值分别提高28.7%、21.5%和28.4%;相同密度下ZL178、JNK728、YD9953的维管束数目和木质化程度高于其他品种.相关性分析发现,倒伏率和纤维素含量与抗折力呈显著正相关(R2=0.70、0.51),可作为评定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关键指标.D2密度下ZL178和YD9953的产量与对照ZD958差异不显著但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品种脱水特性、产量和站秆期间抗倒伏能力,ZL178和YD9953在密度7.5×104株·hm-2下能够兼顾高产和抗倒.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北夏玉米光热资源限制区推广机械粒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夏玉米 机械粒收 种植密度 抗倒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生育期增温对冬小麦物侯期、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太行山山前平原地区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以冬小麦品种藁优5218为材料,于2017-2018和2018-2019连续两个冬小麦生长季在旱棚内采用开放式增温系统(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FATI)模拟气候变暖趋势,分析了 FATI的增温效果及全生育期增温对冬小麦物候期、茎秆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条件(CK)相比,增温后冬小麦穗分化进程加快,整个生育期缩短4~6 d,主要表现为越冬—拔节期的生育进程缩短,而灌浆期的持续时间延长;增温导致冬小麦茎秆基部变细薄,降低节间横截面维管束数目及木质化程度,增加倒伏风险;增温降低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两个生长季分别减产10.4%和5.3%,WUE分别下降16.1%和12.7%.因此,气候变暖不利于该区域小麦产量和WUE的提高,可通过栽培管理措施或品种改良来使冬小麦生产系统适应增温趋势,实现稳产提效.

关键词: 开放式增温系统;冬小麦;物候期;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草对苹果园根际土壤、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河北果树 2022

摘要:为了研究自然生草对苹果园土壤养分、果实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施各庄植保基地苹果园设置清耕和自然生草处理,2015年开始自然生草,2017-2019年测定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2019年对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和产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2017-2019年自然生草提高了土壤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促进果树根系生长,使苹果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推动我国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清耕 自然生草 土壤理化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衡麦节水小麦选育技术创新实践与思考

河北农业科学 2022

摘要:针对我国北方干旱缺水、小麦生育后期高温热害频发的实际情况,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利用衡水市独特的生态气候条件,立足冀中南,面向黄淮麦区,围绕小麦产业要求,以节水抗旱、高产广适为目标,以提高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为核心,同时关注耐热性等抗逆性筛选,先后育成衡观35、衡4399等衡麦系列节水高产冬小麦新品种26个(10个国审).创新形成"衡麦选育技术体系",注重产量三因素的协调选择和表型差异化的选育,在株型改良的基础上强化抗逆、抗病性的鉴选,不断加强常规技术与分子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衡麦节水小麦选育研究的综合特色.

关键词: 节水;抗旱;高产;广适;冬小麦;品种选育;衡麦选育技术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实核桃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果树 2022

摘要:晚实核桃实生结果稍晚,但无性繁殖能提早结果。晚实核桃早期产量较低,但生长势强,耐旱、耐瘠薄,生长寿命长,后期产量稳定。适宜在肥水较为缺乏的地域发展。1栽培地环境1.1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9~16℃,绝对最低气温≥-20℃,绝对最高气温≤38℃,10℃以上年有效积温≥3 000℃,全年日照时数≥2 000 h,年降雨量400~1 000 mm。无霜期≥150 d,栽培地空气条件参照GB 3095执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番茄斑萎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青海农技推广 2022

摘要:番茄斑萎病毒(TSWV)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两年,该病害在青海省番茄栽培地区有发生,番茄局部重发区域发病率达18%,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本文阐述了 TSWV的寄主和番茄斑萎病毒病在青海省的发生症状,探索了 TSWV的传播方式,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关键词: 番茄 番茄斑萎病毒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河北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依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实施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设立的科技专项项目,基于工程设定的任务与科技专项的产出与效果绩效指标,以及各子项目各年度执行合同的产出与效果的绩效指标进行科学管理的需求,采用WEB开发标准,基于B/S结构设计现代科技创新工程的绩效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在管理系统的应用中,通过记录验证产出与效果绩效指标的佐证材料,真实反映工程各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通过对绩效指标的统计分析,真实反应设定任务和各子项目的执行完成情况,实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绩效目标可视化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关键词: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菜用大豆田昆虫群落功能团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河北省菜用大豆田昆虫群落功能团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变化,于2018年5-10月,采用马来氏网对该地区昆虫进行调查,共采集昆虫6 888头,隶属于11目94科255种,按照营养和取食习性分为吸收式害虫、咀嚼式害虫、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4个功能团;采用群落结构特征参数比较分析了各功能团的结构特征与动态.结果表明:各功能团的相对丰盛度由大到小为咀嚼式害虫、吸收式害虫、天敌昆虫、中性昆虫,且不同功能团的优势类群相对丰盛度随季节变化明显;该地区主要有5种吸收式害虫和1种咀嚼式害虫,优势天敌有8种.菜用大豆田昆虫群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仅极少数吸收式害虫早期大发生的可能性大,需要提前做好预防.

关键词: 菜用大豆 昆虫功能团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沧衡地区 桃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河北农业 2022

摘要:近年来,衡沧地区抓住乡村振兴的重要机遇,不断推动桃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精品品牌、扩宽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截止目前,该地区桃种植面积达到了14.71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1.8%;产量25.45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15.35%。已形成了以衡水深州市、饶阳县、阜城县、景县、沧州任丘、沧县等为核心的桃产业种植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