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百花山自然草甸群落结构与组成分析
《中国园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自然的混播组合,以百花山草甸的草本植物群落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一个生长季的调查,记录分析草甸的植物组成、垂直结构、季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共记录野生花卉27科、51属、62种,其中90.32%为多年生植物;将草甸按株高分为3个亚层,各亚层植物平均种数、株数、覆盖度的比例分别约为第一亚层:第二亚层:第三亚层=1:5:4、3:13:4、1:7:2;随时间变化第三亚层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Gleason指数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第二亚层3项指数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一亚层3项指标均最低。自然草甸中的植物组成、垂直结构、季相变化特征等是影响草甸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可为模拟构建更加自然的混播组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园林植物 草花混播 北京百花山 自然草甸 群落结构


水浴提取-正己烷净化-离子色谱法测定三七中氯离子的含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鲜三七样品经水冲洗干净后,于80℃杀青、烘干、粉碎、过筛,分取2.000 0 g,加入水40 mL,于90℃水浴提取60 min,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至50 mL,离心3 min。分取上清液8 mL,加入2 mL正己烷,涡旋1 min,离心3 min。吸取下层水相,过0.22μm水相滤膜,滤液供离子色谱分析。以IonPac AS15色谱柱为固定相,以30 mmol·L-1氢氧化钾溶液作淋洗液,在1.0 mL·min-1流量下进行等度洗脱,所得氯离子用电导抑制检测器分析。结果显示:氯离子的质量浓度在0.05~20.00 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0.005 mg·L-1;对实际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氯离子的回收率为85.4%~10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8%~4.2%。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并与文献中的高温干法灰化法进行比对,测定值基本一致,前者精密度更优。


枣新品种平安葫芦枣
《中国果业信息 》 2023
摘要:"平安葫芦枣"是由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发现的古枣树育成的新品种.2021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专家实地审查,于2022年5月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该品种果个中大,卵圆形或葫芦形,大小整齐,果点小,中密,明显,果皮薄,紫红色,果面平滑,果肉厚,绿白色,肉质细嫩酥脆,甜味浓,汁液多,口感极佳,适宜鲜食.鲜枣可食率96.0%,脆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5.0%,苹果酸含量0.74%,维生素C含量2.56 mg/g.果核小,纺锤形,纵径2.14 cm,横径0.68 cm,含仁率75%.
关键词: 植物新品种权 葫芦枣 可食率 果点 熟期 鲜枣 横径 北京市西城区


丛枝菌根真菌繁殖体的高效扩繁
《微生物学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能够和大多数植物形成互利共生体系,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逆能力,在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AM真菌的繁殖技术限制了其应用。【目的】构建AM真菌的高效繁殖体系。【方法】于温室盆栽条件下,将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接种于由3种寄主植物高粱(Sorghum bicolor)、玉米(Zea mays)、红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与5种培养基质(沸石、河砂、草炭、珍珠岩和蛭石)构建的4种繁殖体系中进行培养。研究不同繁殖体系对根内根孢囊霉侵染程度、产孢量的影响;然后利用高粱接种扩繁的菌剂进行AM真菌侵染能力的测定以验证其扩繁效果;最后基于筛选出的最优扩繁条件探讨对其他种类AM真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iodeoglous etunicatum)、地表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versiformis)和脆无梗囊霉(Acaulospora delicate)的扩繁效果。【结果】基质为河砂+蛭石+草炭(体积比为1:4:1),寄主植物为玉米+红三叶草处理的根内根孢囊霉产孢量最高,达到1 912个/g-基质且接种高粱后表现出较好的侵染潜力,同时显著提高了高粱的地上部生物量。此外,利用该组合扩繁其他种类AM真菌,发现孢子数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扩繁后摩西斗管囊霉、幼套近明球囊霉、地表多样孢囊霉和脆无梗囊霉的孢子数较扩繁前分别增加了6.24、2.92、35.18和4.18倍。【结论】以玉米+红三叶草为寄主植物,以河砂+蛭石+草炭(1:4:1)为基质,即通气孔隙为3.57%、持水孔隙为48.19%、容重为1.03 g/cm~3、电导率为152.5μS/cm、pH值为5.61、速效磷为5.6 mg/kg、碱解氮为80 mg/kg、速效钾为449.8 mg/kg、有机质为56.11 g/kg的条件有助于根内根孢囊霉达到最佳的扩繁效果,同时对其他AM真菌扩繁效果也相对较好,能够达到高效扩繁AM真菌繁殖体的目的。


广西桂林物候期比对估算桃需冷量研究
《中国果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在广西桂林地区,根据需冷量与桃始花期、盛花期高度正相关特性,探索在完全自然条件下通过比对需冷量标准品种物候期估算桃品种需冷量的方法.连续4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桂林地区采用比对需冷量标准品种的叶芽开放期、展叶期估算桃需冷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平均值分别为12.0%、10.3%,始花期、盛花期估算桃需冷量的RSD平均值分别为8.5%、7.9%.因此,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种植系列桃需冷量标准品种,以需冷量标准品种的花期来估算桃测试品种的需冷量是可行的,其结果误差小、稳定性好.


农业遥感学科群发展及展望
《中国农业信息 》 2023
摘要:[目的]农业遥感是科学的重要分支,既具有很强的交叉学科特征,又聚焦非常明确的行业应用场景,文章从"科技创新—行业应用"结合的角度,回顾农业遥感学科群建设的阶段历程,提出农业遥感学科群发展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内容分析法、对比论证法等方法,对农业遥感学科群建设阶段进行回顾,对农业遥感学科群建设现状进行介绍,对农业遥感学科群发展提出建议.[结果]我国农业遥感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成立国家遥感中心、组建农业部农业遥感学科群等为标志,经历了引进学习、技术攻关、理论技术应用协同发展等3个阶段."十四五"期间,农业遥感学科群围绕高分遥感机理、土地监测监管、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开展"一基两翼"重点科技攻关,以科技支撑农业强国建设.[结论]面向未来农业遥感国际学科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农业遥感学科群还需扩充土壤遥感、作物表型遥感等专业实验室,建设区域实验室与科学观测实验站,推进政产学研一体化,深化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高质量推动全国农业遥感创新应用体系建设.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适采期氨基酸含量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6个不同鲜食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类型品种与WHO/FAO标准氨基酸模式值的贴近度,并结合氨基酸比值系数对鲜食玉米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鲜食玉米品种总氨基酸含量变幅为6.85~16.66 mg·g-1,甜、糯和甜加糯类型分别以京科甜533(16.66 mg·g-1)、京科糯623(12.01 mg·g-1)和农科糯336(14.44 mg·g-1)的含量相对较高.必需氨基酸占比变幅在10.38%~22.43%之间,甜、糯和甜加糯类型分别以京科甜816(17.39%)、京科糯656(22.43%)和农科玉368(18.16%)的含量相对较高.呈味氨基酸分析可知,京科甜533和农科糯336的鲜味、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高于WHO/FAO标准模式含量,而其余各类氨基酸均低于标准氨基酸模式值,属于相对缺乏的氨基酸.氨基酸比值系数得分(SRC)大于50的品种有6个,其中甜玉米分别为京科甜183(58.17)、京科甜608(57.79)、京科甜533(53.32)和京科甜816(53.03),甜加糯玉米分别为农科玉368(51.05)和农科糯336(50.63),说明其蛋白质营养价值均衡,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基于轻量型 S3D 算法的鱼类摄食强度识别系统设计与试验
《渔业现代化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际生产中,对鱼类的投喂控制仍是以人工经验判断和时序控制为主,易造成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实时检测鱼群摄食强度,可用于指导投喂,进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并降低残饲污染。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轻量型S3D算法的鱼群摄食强度实时识别算法,可精确定位视频流中“强、中、弱、无” 4种鱼群摄食强度状态。首先将I3D网络作为基准,使用Inception模块和深度可分离卷积构建3D时空Sep-Inc模块;其次,利用3D时空Sep-Inc模块、池化层和3D卷积层交替搭建轻量型S3D网络;最后,开发了基于PyQt5的金鳟鱼摄食强度识别系统。结果显示:S3D算法对4类摄食强度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2.68%,比C3D和R2+1D算法分别提高9.75%和14.15%,同时Parameters参数和GFLOPs参数也大幅下降,识别摄食强度标签的速率达到17 f/s。研究表明,本算法不仅适用于金鳟,也有望适用于其他游泳型鱼类,并可提供投喂决策建议。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轻量型S3D算法 摄食强度识别 鱼类投喂


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按照“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要求,农产品加工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方法]文章围绕农产品加工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关系,利用理论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2021年底前批准创建的200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农产品加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截止2021年底,200个国家产业园,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约1万亿元左右,平均每个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值约50亿元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平均比值为3.5∶1,远高于全国2.4∶1的平均水平。园内企业全年纳税总额约300亿元左右,平均每个产业园纳税总额约1.5亿元左右。但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建设仍存在企业竞争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结论]提出应挖掘市场需求、培育壮大加工企业、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人才培养等有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设现状 产业融合 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