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小麦赤霉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策略

湖北农业科学 1989

摘要:关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但对该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策略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尚少。本文从分析小麦赤霉病的流行与环境及品种抗病性的关系入手,对该病的流行特点加以论述,并对其流行程度与气象因素及品种抗病性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类型发病区的防治策略。 一、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气候特点及分布特征 1.多雨寡照发病重,少雨多晴病害轻 经对常发重病区广济县20年病情和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小麦赤霉病的流行程度与小麦感病期(扬花始期至乳熟末期)的雨量(R)、雨日(Rd)、相对湿度(Rh)成正相关,与该时段的日照时数(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痢喘灵”对仔猪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效果观察

湖北畜牧兽医 1989

摘要:仔猪黄痢、白痢,猪痢疾(血痢)、猪喘气病等是猪群中较为常见的传染病,因其发病率高,传播迅速,中午盛大量死亡。虽然一般抗菌药物有一定疗效,但由于长期使用,抗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因而疗效则逐渐降低,兽医只得加大剂量,不仅耗费大量药物开支,结果事倍功半。针对养猪业中普遍存在上述等疾病的威胁,我们选用了抗菌谱广、毒性低、有效成分高、用量小、而且对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抗菌药物进行科学地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复混肥料生产使用情况和发展前景

湖北化工 1989

摘要:一、复混肥料是化肥发展的趋势 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针对作物和土壤,设计和生产专用复(混)合肥料,是调整化肥结构,提高施肥效益的有效手段。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肥料养分总量中复混肥料占60—80%,而我国包括进口复合肥料在内只占9%,我省施用复混肥料仅占4%。70年代末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肯定复合肥料的作用,指示要积极发展复合肥料。最近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又再次强调了发展复合肥料的重要性。 二、我省复混肥料的发展概况 由于复合肥料具有使用方便、增产效果好的优点,因此农民迫切要求增加供应。但进口复合肥料,由于受外汇和国家补贴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效配套蚕药农村中试总结

湖北农业科学 1989

摘要:蚕病是威胁蚕茧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而目前生产上存在着蚕病的种类多,多效蚕药少,蚕药供应不及时等问题。我们按蚕病发生的规律,进行了配套蚕药的试验,以满足广大蚕农对系列性蚕用药品的迫切要求,改变一药一效和重复用药使用不便的弊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水鱼鱼糜擂溃的工艺要点

中国水产 1989

摘要:就鱼糜制品而言,弹性的形成是其主要的质量标志,而擂溃工艺的掌握,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弹性形成的好坏,进而决定着制品质量的高低,因此对擂溃工艺的要求显得十分突出和严格。由于淡水鱼体内组织结构疏松,蛋白质含量高(一般在15%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主要传染病尸检的典型变化

湖北农业科学 1989

摘要:猪发病死亡,尸体剖检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有些病猪,往往死前不易诊断是什么疾病,但死后剖检,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加以综合分析,就可以初步诊断是什么疾病。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现将我们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所见猪主要传染病尸检的典型变化,介绍如下。 一、猪瘟 最急性猪瘟的病理变化常无特征。急性猪瘟主要表现全身出血性败血症。如果病程延长常继发巴氏杆菌病,主要表现纤维素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t杀虫剂防治害虫研究进展

生物防治通报 1989

摘要:80年代,国外研究Bt杀虫剂方兴未艾。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国外在Bt杀虫剂的研究、生产、应用方面进展。新亚种、新菌株相继出现,尤其是应用生物工程技术选育的特异菌株,为Bt杀虫谱增添新的内容。Bt杀虫剂的工业生产向大型化发展,剂型不断增加,产量持续上升,防治面积和防治对象也不断扩大,以Bt杀虫剂为主的综合防治日益引起重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啤酒、饲料兼用型高产大麦“80435”

湖北农业科学 1989

摘要:啤酒、饲料兼用型高产大麦品系“80435”是从大麦“78—132”中选出优良单株经多年系选育成的。经过多年试验均表现有高产、稳产、耐肥抗倒等优点。 1982、1983两年品比试验结果:“80435”产量均居首位,亩产分别为278.87公斤和298.40公斤,比对照(早熟3号,下同)增产14.3%和7.8%;1984~1987年湖北省首轮省区试,8个参试品种、8~9个参试点的试验结果,三年平均亩产均名列第一,分别为272.7公斤、359.4公斤和381.6公斤,比对照增产10.5%、16.2%和20.4%,均达极显著水平。 本品系属半冬性,幼苗生长习性为半直立,属矮秆类型。株高80厘米左右,比对照矮25厘米,耐肥抗倒,分蘖力强,省区试三年平均,亩最高分蘖数达78.8万,平均穗数为47.9万,二者均居第一,在较高的肥力水平下增产潜力较大。矮秆、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旋毛虫病猪重复感染试验

湖北畜牧兽医 1989

摘要:前言我们曾用间接血凝法(IHA)对人工感染旋毛虫病猪体内抗体消长情况进行测定,并对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的变化以及虫体在畜体内寄生分市情况作了分析,人工感染的旋毛虫病猪,抗体一般维持3—4个月后开始下降,IHA法一般难以测出;嗜酸性白细胞在显著升高后4周恢复正常。但在自然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营养钵苗移栽施药防治黄萎病的初步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1989

摘要:棉花黄萎病在我省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日益加重。该病除采用水旱轮作防治有效外,尚无抗病品种等其它有效的防治措施。由于该病病原菌为土壤习居菌,菌量逐年积累,一旦遇上适宜气候条件,就会流行成灾。根据国内外研究,内吸性杀菌剂在实验室、温室条件下,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在大田应用上,由于是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