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北疆春播、麦后复播青贮玉米物质生产和温光生态效应利用的比较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玉15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春播和麦后复播青贮玉米(复播1期,6月30日播种;复播2期,7月10日播种)在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光温气候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春播、复播1期、复播2期的群体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5 615、17 615、14 671 kg·hm-2,春播、复播1期、复播2期鲜重产量53 988、67 251、68 327 kg·hm-2;复播青贮玉米生育期明显缩短,光合有效辐射和≥10℃积温较春播少;复播1期苗期、穗期、灌浆期均处于最适温度范围之内;春播、复播1期、复播2期的LAI峰值为5.01、5.72、6.36,总光合势分别为2.45×106、2.84×106、3.37×106m2·d-1·hm-2。复播青贮玉米的产量潜力主要在于大口期之前生育期优越的光温资源条件,且大口期之前干物质积累速率较春播快。
关键词: 北疆地区 青贮玉米 春播 复播 物质生产 生态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金属元素组成的新疆石榴产地识别分析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新疆6个主要产地(库车、吐鲁番、叶城、疏附、喀什、和田)的36个石榴样品的可食部分(果肉)和籽中12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tion analysis,LDA)对石榴可食部分和籽中金属元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CA得出2个三因子模型,分别解释了石榴可食部分和籽中金属元素数据的84.29%和60.33%;通过对石榴可食部分中金属元素组成进行PCA,PCA更好地将36个石榴样品划分为6类,与实际产地吻合。LDA得出新疆不同产地石榴可食部分和籽的总体验证判别率分别为100%和100%,交互验证判别率分别为100%和94.44%。说明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产地识别作用,可作为石榴产地的一种鉴别方法。
关键词: 石榴 金属元素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冠层光谱角算法的小麦氮素营养监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选择3个小麦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在测定小麦冠层反射光谱和叶片氮素含量基础上,提出小麦冠层光谱角算法,分析小麦冠层光谱角与氮素营养水平的定量关系。结果发现:对选择的3个小麦品种,光谱角均随氮素施用量增加而增大,光谱角预测叶片氮素的最佳模型为y=0.3999x0.3989,其决定系数R2为0.6870,其预测的RE、RMSE和R2分别为1.63%、0.1609、0.7515。利用光谱角算法可以监测小麦冠层氮素营养的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黄萎病菌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棉花黄萎病菌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新疆棉花黄萎病区和对照区土壤线虫总数、各营养类群数量和生态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黄萎病区和对照区共鉴定出土壤线虫属42个,其中黄萎病区36个,对照区35个。黄萎病区0~40 cm土壤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食真菌线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植物寄生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数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从相对丰富度来看,黄萎病区植物寄生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的相对丰富度显著高于对照(P<0.01),食细菌线虫的相对丰富度显著低于对照(P<0.01)。从生态指数来看,黄萎病区土壤线虫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营养多样性指数(TD)均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优势度指数(λ)、通道指数(NCR)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总体而言,棉花黄萎病菌会明显改变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对其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溉频率和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频率和施氮量下,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形成规律。结果发现,相同施氮量下,随着灌溉频率的增加,小麦的LAI、干物质累积最大速率和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均表现为中频灌溉(M)>高频灌溉(H)>低频灌溉(L);相同灌溉频率不同施氮量下,小麦的LAI、干物质累积速率和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则均表现为N2>N3>N1>N0;MN2处理与HN2和LN2处理相比,小麦的LAI提高了11.3%和22.1%,干物质累积最大速率提高了2.3%和1.3%,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增加了1.71%和2.28%;小麦的库容量提高了12.3%和13.7%,差异均显著(P<0.05)。产量构成的通径分析表明,小麦产量指标中,对滴灌春小麦产量的贡献依次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灌溉频率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互作效应明显,当施氮量为308.63kg·hm-2、灌溉频率约为6.52d一次时,滴灌春小麦产量达到最大值(8 804.2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水平处理下滴灌棉花叶绿素与ABA之间的响应特征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滴灌棉花ABA浓度与叶绿素之间的响应关系。【方法】利用滴灌盆栽试验,得到花铃期不同施N水平的条件下其相关性和模型。【结果】在花铃期,盆栽滴灌棉花不同处理纯N分别为N2、N4、N6克/盆的条件下,ABA含量与叶绿素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的分别为-0.789、-0.877、-0.762,T检验显著水平P为0.112、0.051、0.134;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8、0.783、0.603,F检验显著水平P分别为0.192、0.046、0.122;【结论】花铃期在纯N分别为N2、N4、N6 g/盆的条件下,ABA含量与叶绿素之间的相关性为负相关,N4 g/盆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其拟合模型为指数,决定系数(R2)达到显著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黄萎病拮抗芽孢杆菌S12的筛选鉴定及拮抗机制的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近年来,新疆棉田由于长期连作导致棉花黄萎病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筛选适合新疆特殊地理环境的高效拮抗菌株对防治棉花黄萎病尤为重要。[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和琼脂平板扩散法从生长健康的棉花根际土壤中筛选拮抗细菌,利用常规PCR方法扩增拮抗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应用BLAST进行同源性搜索,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生理生化检测对拮抗细菌进行鉴定。用底物水解法检测其产生水解酶的能力,PCR方法检测其产生抗菌肽的潜力。[结果]枯草芽孢杆菌S12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抑菌率为56%,抑菌圈直径为20 mm,其发酵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5.93%,表现出较好的抑菌能力;菌株S12能合成蛋白酶,含有srf AA、spa S、bac A抗菌肽合成基因,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结论]获得了可抑制大丽轮枝菌的芽孢杆菌菌株S12,并分析了其拮抗机制,为新疆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和理论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环塔里木盆地红枣光合特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探索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红枣叶片光合特性的生育期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红枣叶片净光合速率随之降低;高浓度赤霉素处理会抑制红枣的光合作用,T6处理(5 mg/L 5-ALA+2 mg/L Na2SO4+10 mg/L GA3+15 mg/L CPPU)和T1处理(20 mg/L 5-ALA+2 mg/L Na2SO4)在提高枣树叶片净光合速率、防止水分因蒸腾而过量散失、调节气孔导度、降低气孔限制值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红枣生长后期,利用5-ALA和CPPU的优势缓冲过量赤霉素对红枣生长的不利作用,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早熟陆地棉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西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SR分子标记对41份北疆地区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其DNA指纹图谱。最终100对引物筛选出8对多态性较好引物,共检测50条带,其中多态性33条,多态性比率66%,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到6.25条条带。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68 0~0.784 6,平均值为0.646 2。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为0.42时可划分为3类,第3大类又可以划分为2大亚类,多数品种属于第3大类。利用其中7个特异性标记引物获得的数据构建供试材料的分子指纹图谱。新陆早系列在选育过程中亲本的来源较为广泛,遗传背景较复杂,获得的SSR分子指纹图谱能够用于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及相关材料的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药物对奶牛球虫病的疗效观察
《中国兽医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奶牛球虫病是奶牛犊牛常发病之一,世界各国均有流行。牛球虫病常引发腹泻相关疾病,寄生于牛肠道,引起犊牛腹泻、贫血、消瘦、发育缓慢、免疫力低下,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死亡~([1])。该病发病率较高,对养牛业危害较大。在我国,牛球虫的种类多、分布广,但球虫发病时,由于机体免疫力差,所以常与其他病原病同时发生,容易误诊或被忽略。新疆奶牛养殖业蓬勃发展,集约化养殖模式日益成熟,在疫病防治方面有较系统的防治免疫措施,但是对于寄生虫病,尤其是对牛球虫病还没有比较完善的防治方法。2012-2013年,本课题组曾对北疆部分地区牛场犊牛球虫感染情况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