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昭通市马铃薯病毒病发生情况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为了解昭通市马铃薯种薯质量及生产中病毒病发生情况,在马铃薯主产区昭阳区、大关县、鲁甸县、镇雄县、彝良县、巧家县采集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样品、疑似病毒样品和随机无症状样品共计90个。应用DAS-ELISA方法检测6种马铃薯主要病毒PVX、PVY、PVS、PLRV、PVM和PVA。结果表明,各县区样品普遍有病毒感染,其中PVA检出率最高,PVS最低。不同级别种薯病毒发病率最高的为PVA,最低的为PVS。其中感染率表现为原原种<原种<商品薯。因此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是马铃薯病毒病防治的重要方法,同时在生产中主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减少蚜虫等传毒媒介对病毒的传播来减少病毒对马铃薯的危害。

关键词: 昭通市 马铃薯 病毒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蒸煮前后不同颜色稻米的挥发性化合物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3种不同颜色稻米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4个峰,鉴定出44种挥发性物质。白色稻米在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2-甲基丙烯醛、3-甲基丁醛、庚醛单体、未定性组分2、9、12、15。红色稻米在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庚醛(单体、二聚体)、戊醛、2-丁基呋喃、(E)-2-庚烯醛(单体、二聚体)、辛醛(单体、二聚体)、反-2-辛烯醛、壬醛(单体、二聚体)、异戊醇、癸醛、乙酸乙酯、2,3-丁二酮、2-戊基呋喃、未定性组分1、3、6、7、8、10、16、17、18、19。黑色稻米蒸煮后释放出高浓度的2-戊酮、2-己烯醛、丁烯腈、3-甲基-1-戊醇、1-辛烯-3-酮、糠醇、2-甲基丁酸乙酯、苯甲醛、苯甲醇、丙二酸二甲酯、未定性组分4、11。3种不同颜色稻米蒸煮后,香味物质增多。综上所述,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可以很好地表征不同颜色稻米及蒸煮前后的香气特征,为消费者的选购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稻米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龙丰'苹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

摘要:为提高‘龙丰’苹果的品质和产量,以‘龙丰’苹果为试验材料,设置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生长调节剂处理,分别为优得列(T1)、瑞思佳(T2)、苄氨·赤霉酸(T3)、24-表芸苔素内脂(T4)、含氨基酸的水溶肥料(T5),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在花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1次,调查不同处理下苹果生长指标、品质指标、产量及综合评价得分,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苹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T3、T4和T5均能促进苹果叶片干重、鲜重和新梢粗度的增加,T2和T4促进了苹果叶片新梢长度的生长,T1对新梢的长度和粗度的增加均有一定作用;5种生长调节剂处理均能增加‘龙丰’苹果的果实大小,但与对照相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各处理均提高了‘龙丰’苹果果实VC含量,T1、T4和T5提高了pH和固酸比,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T1、T2、T3和T5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2处理的pH也显著提高,各处理中仅有T1增加了糖酸比,T3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T5增加了硬度;5种药剂处理后‘龙丰’苹果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T2、T4和T5处理显著高于对照,T1和T3的单株产量虽高于对照,但无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T1处理的表现最好,其次是T4。综上所述,各生长调节剂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龙丰’苹果树的生长,增加了苹果的果实大小,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增加了‘龙丰’苹果的单株产量。

关键词: 苹果 生长指标 果实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化学杀雄剂在谷子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23

摘要:化学杀雄法为提高谷子杂交育种去雄效率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研究以黑龙江主栽谷子品种嫩选17为材料,将68%草甘膦铵盐、10%烟嘧磺隆、10%咪唑乙烟酸、40%乙烯利4种化学试剂分别用3种浓度在抽穗始期对谷穗进行喷施处理,以杀雄后的套袋自交结实率及饱和授粉结实率为参考依据,对不同试剂的杀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68%草甘膦铵盐虽杀雄彻底,但对雌蕊发育损伤极大,导致饱和授粉结实率低;40%乙烯利和10%烟嘧磺隆处理杀雄效果一般,且饱和授粉结实率较套袋自交结实率提高幅度较小;在抽穗始期喷施10%咪唑乙烟酸可以诱导产生大于90%的雄性不育率,且具有较高的饱和授粉结实率,可以作为嫩选17的适宜化学杀雄剂。

关键词: 谷子 化学杀雄剂 自交不育率 套袋自交结实率 饱和授粉结实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GmDFR基因克隆及其抵御缺铁胁迫功能的鉴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DFR)在植物的花青素合成中发挥关键催化作用.花青素能保护组织免受非生物胁迫诱发的氧化应激,也可以作为螯合剂促进植物对铁的吸收.本研究克隆了大豆(Glycine max)GmDFR基因(GenBank No.MN547961)CDS及其启动子片段pGmDFR(GenBank No.MW455109),并对其生物信息学和抵御缺铁胁迫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GmDFR的CDS全长1020 bp,编码339个氨基酸.GmDFR具有典型的PLN02650和WcaG超家族结构域,属于DFR和核苷二磷酸糖异构酶家族,GmDFR蛋白不是跨膜蛋白.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大豆GmDFR与野生大豆(G.soja)GsDFR的相似度最高,为99.12%.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GmDFR在大豆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根中表达水平最高.克隆获得启动子片段pGmDFR,含有多个激素和逆境胁迫响应元件.缺铁(0 mmol/L Fe-EDTA)胁迫下转GmDFR基因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花青素含量、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P<0.05);丙二醛及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P<0.05);而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P<0.05),表明转GmDFR烟草具有一定的抵御缺铁胁迫的能力.本研究为GmDFR在大豆抵抗缺铁胁迫及提高抗氧化能力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关键词: 大豆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 表达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功能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东北西部半干旱区因不合理耕作导致土壤结构性状变差及有机碳含量下降的问题,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在团聚体中的分布,以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东北西部半干旱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秸秆和改良土壤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采用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设置6个处理,包括轮耕(T1)、秸秆全覆盖(T2)、秸秆半覆盖(T3)、留高茬(T4)、秸秆碎混还田(T5)、未秸秆还田(ck)。秋收后采集0~20 cm耕层原状土,进行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T1、T3、T4、T5处理土壤,均以>2 000μm粒级团聚体含量最高,占全部团聚体的45%~50%(P<0.05),<250μm粒级团聚体含量最小,仅占5%~11%(P<0.05)。与秸秆不还田(ck)相比,秸秆还田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与几何平均直径(GMD)有显著提高,其中T1处理增加最高;团聚体破坏率(PAD)、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值的变化为ck>T2>T4>T5>T3>T1;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增加幅度为18.37%~65.51%(P<0.05);除T4处理外,其他处理>2 000μm和2 000~500μm粒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2 000μm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也得到提升,其中T1处理最高,为30%。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GMD、MWD值呈显著正相关。适宜的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并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大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不同还田方式中,轮耕还田方式效果最好,适合在东北西部半干旱区应用。

关键词: 秸秆 还田方式 土壤团聚体 土壤结构 土壤有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麻二酚高产因素研究进展

中国麻业科学 2023

摘要:工业大麻是一种传统经济作物,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是工业大麻中特有的萜烯酚类化合物,具有镇痛、抗炎、抗抑郁、调节免疫、抗肿瘤等丰富的药理活性,医疗潜力强大.国际市场上CBD供不应求,CBD产量的提升备受国际关注.文章主要从影响CBD含量的遗传调控机制、外界环境因素等角度出发,对近5 年CBD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梳理和阐述,以期为CBD增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药用大麻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药用大麻 大麻二酚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ODIS的黑龙江省耕地作物长势监测

现代农机 2023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耕地面积大,多平原,粮食产量一直备受关注.实时掌握作物长势状况可为估算作物产量奠定基础.基于黑龙江省2000-2018年MODIS 13A2产品数据,获取每16d的耕地范围内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采用多年平均值法得到NDVI的平均值作为衡量长势好坏的标杆,并将2019年的数据与此对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019年作物长势正常,其中四个时间段内作物长势稍好于平均年,另四个时间段内作物长势与平均年持平,长势稍弱一些的是在6月11日—6月26日时期,存在一定稍差长势,且长势稍差区主要分布在省内的西部地区.该研究可全面了解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内实际生长状况,为生产部门对作物产量估计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 MODIS 作物长势 遥感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

摘要:玉米具有种植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势,在全国许多地区具有广阔的种植面积.为了有效提高产量,需要发挥玉米种植技术的作用.玉米种植技术的应用要结合影响生长的各个因素,强化种植技术的应用,做好田间管理,以提高产量和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玉米作为第二主粮,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想要提高玉米产量,须要重视地域和气候因素所带来差异.在种植过程中,更加需要充分结合科学技术,选择符合该地区并且适应性较强的品种.基于此,分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国内玉米产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 玉米 高产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树木任意部位直径干形预测研究

中国林副特产 2023

摘要:试验地点选在延吉市林业局的帽儿山林场、龙井市林业局的智新林场、勇新林场和延边大学农学院后马蹄山,共选伐样木 28 株,实测每株样木 0.1、0.2、0.3、0.4、0.5、0.6、0.7、0.8、0.9 h的相对高处直径.计算各株样木的相对直径,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为天然林赤松和人工林赤松的相对直径不因起源的不同而不同;进而对同一林分内不同赤松样木的干形进行了分析,结果为其相对干形基本一致.通过回归得到预测赤松单木任意部位直径经验方程为Dn:=0.1315D1.3+1.2763nD1.3+1.9645n-0.0265.在树干干形的测算理论中,干形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关赤松相对干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林业生产实践与科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赤松 干形 直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