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葫芦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相关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判断葫芦小孢子发育时期,通过对葫芦花器外观形态与花药显微结构的观察,并将其与小孢子发育时期进行联系。结果显示:葫芦小孢子经过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二核期后发育成成熟花粉粒;在顶芽生长点肉眼可辨别花芽和叶芽的1 d和2 d时,在6.3~6.7 mm的花蕾中,小孢子多处于单核期,此时葫芦花雄蕊的花粉管干瘪较适合花药、小孢子培养;发育到第3 d、4 d时,花粉管较饱满,此时基本为发育成熟的花粉粒。表明可以根据葫芦花蕾的形态、大小及小孢子的发育时期,确定花药、小孢子培养最佳时期所对应的选蕾标准。


不同生态环境对郑单958部分数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玉米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单958为材料,对7个不同玉米DUS测试地点12个量测数量性状观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双标图分析,探索同一玉米品种在不同地区进行DUS测试观测其量测数量性状表达变异的情况。结果表明,各个数量性状在年份间差异均不显著,地点间的差异明显高于年份间,部分性状达到极显著差异。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和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等2个性状最稳定,可被用作区分或描述品种的"可靠性状"。郑单958在高纬度地区具有表型值大、生育期长等特点,随着纬度降低各性状表型值有递减的趋势。抽穗期在杨凌、济南等中等纬度地区表现最短,即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最早,叶片宽度最窄。抽穗期等稳定性较差但较重要的性状适宜安排在该品种所在生态区的测试点进行测试。


油菜素内酯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性的机制及其育种应用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是一类重要的植物促生激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最近的研究表明,BRs能增加作物产量和增强作物抗逆性。在BRs信号转导过程中,蛋白激酶的磷酸化功能与转录因子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过程是BRs信号重要的生化调控机制,其中起始BRs信号由胞外向胞内转导的蛋白激酶BRI1和BAK1,以及BRs信号下游调控不同性状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BZR1和BZR2/BES1,是BRs信号途径中关键的功能基因。基于重要蛋白激酶和转录因子的蛋白结构和功能分析,通过不同氨基酸功能位点的基因定点突变和修饰技术,能实现BRs信号途径的功能研究与植物性状改良,从而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综述了BRs信号途径与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的研究,期望为植物分子育种提供很好的借鉴。


一种底泥释放气体收集装置的设计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底泥温室气体排放和反硝化气态脱氮的原位研究亟需有效、便捷收集底泥释放气体方法的现状,自主研发了一种可连续、自动、有效收集底泥释放气体的装置。本文对该装置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利用该装置研究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富营养化水塘中泥水界面释放气体速率及各种气体组分(N2、N2O、CH4、CO2、O2)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该装置成功实现了原位定量研究底泥产生并释放气体的速率以及各气体组分的释放速率。该技术为利用N2直接测定法原位研究底泥的反硝化脱氮过程,以及底泥释放温室气体规律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底泥 反硝化 温室气体 气体收集装置 气体释放 原位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鲫鱼不同组织中的胶原蛋白含量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水产品胶原蛋白的利用率,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鲫鱼鱼皮、鱼肉、鱼鳞、鱼鳔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进行检测,再将羟脯氨酸含量换算成相应胶原蛋白的含量。鲫鱼样品经盐酸110℃水解18 h,丹磺酰氯衍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进行检测。色谱柱:反相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B为四氢呋喃-甲醇-0.05 mol/L乙酸钠(1∶15∶84,V/V)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表明:羟脯氨酸在20~400μg/m 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关系(R2=0.999 8),最低检测限为0.18μg/g,不同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0.22%~83.33%,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31%~1.84%。实际样品分析显示,鱼皮、鱼肉、鱼鳞、鱼鳔组织中胶原蛋白含量分别为106.62、24.75、166.94、115.05 mg/g。本实验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可用于水产品不同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定量分析。


杜鹃花新品种‘江南春早’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南春早’是‘紫蝴蝶’ב红珍珠’杂交育成的杜鹃花新品种。花色为艳丽的玫粉色;花径4.5~5.5 cm;单瓣5裂,裂片较深;雄蕊8~10枚。植株长势强健,株形紧凑美观;耐高温高湿,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园林绿化中露地栽培。自然始花期4月上中旬,持续20~25 d。


不同腌制条件对草鱼湿腌传质动力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盐水浓度(5%、10%、15%)、料液比(1∶2、1∶3、1∶4)、腌制温度(5、10、20℃)三个因素对草鱼湿腌传质动力的影响。通过对腌制过程中鱼肉中的盐分、水分和重量变化进行测定,来获得不同腌制条件下,草鱼腌制的传质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盐水浓度对草鱼腌制影响极显著(p<0.01),料液比在腌制后期对草鱼腌制影响显著(p<0.05),温度对草鱼腌制影响显著(p<0.05)。盐水浓度单因素中15%的有效扩散速率De值最大;料液比单因素中1∶2的De值最大;温度单因素中10℃的De值较大。此外,草鱼湿腌的盐分预测模型和扩散公式计算得到的数据都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经验证,实验值与理论值误差较小,可以准确地预测鱼肉中盐分含量。


植物莽草酸途径EPSPS蛋白的分子进化和基因结构分析
《植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EPSPS既是植物、微生物和真菌等生物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莽草酸途径中的关键酶,也是除草剂草甘膦的靶标酶。EPSPS的克隆能为草甘膦抗性转基因作物的研发提供候选基因。该研究运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通过对41种不同植物的43条EPSPS蛋白序列进行进化分析,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植物EPSPS蛋白的相似性很高,且具有相同的结构域、保守基序和保守位点,但是其叶绿体转运肽序列差异显著;(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EPSPS基因按照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分为2个大的分支,各个小的分支又按照植物的种属亲缘关系进行分支和聚类;(3)基因结构分析表明,植物EPSPS基因基本都含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且所对应外显子的长度相当,而内含子的长度差异很大,说明在植物基因组进化过程中造成EPSPS基因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内含子的改变。研究结果将为揭示植物EPSPS蛋白的结构功能提供参考。


无核葡萄及其杂交组合胚挽救技术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无核葡萄及其杂交组合胚挽救技术的影响因素,以无核葡萄莫利莎无核、希姆劳特及其正反交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培养基种类、6-BA浓度、胚珠处理方式和取样时期对无核葡萄胚珠发育和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莫利莎无核葡萄胚挽救种胚萌发的最佳培养基及其组分为WPM培养基+6-BA 0.2 mg/L+水解酪蛋白质50.0 mg/L+活性炭3.0 g/L+琼脂6.5 g/L+蔗糖20.0 g/L;不同的胚珠处理均可以提高其萌发率,其中以横切处理为最佳;不同品种及其不同杂交组合胚挽救的最佳取样时期不同;母本对胚珠的萌发起着关键作用。表明在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育种实践中,应当根据不同的亲本及其杂交组合进行不同的优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