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有机酸预处理对麦秸理化特性及生物产沼气的影响

太阳能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乙酸、丙酸和丁酸不同混合比例配制的混合酸预处理麦秸,研究预处理对麦秸理化特性、物质结构及厌氧生物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预处理可促进麦秸有机物的溶出。预处理后,麦秸水浸提液pH值均小幅减小,水浸提液COD浓度大幅增大,乙酸∶丙酸∶丁酸质量比为7∶3∶1.5(T2)、6∶5∶3(T3)、4∶1∶2(T4)和2∶1∶1(T5)的处理分别增加了78.36%、40.79%、52.40%和76.25%,水处理(T1)降低10.28%。对麦秸纤维素、木质素、官能团均无明显影响,但预处理后麦秸纤维素结晶度增强,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影响的顺序依次为: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其中T3和T5处理对麦秸半纤维素的影响最大,较处理前分别降低18.21%和16.96%,明显高于T2和T4的3.12%和5.58%。厌氧发酵产气的结果表明:无论是水还是有机酸预处理对麦秸产气速率、平均甲烷含量均无明显影响,TS产气量较处理前均不同程度降低。

关键词: 有机酸 预处理 木质纤维原料 沼气 厌氧消化 理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施钾肥对大棚蟠桃品质及营养生长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蟠桃品种‘金霞蟠桃’和‘玉霞蟠桃’为试材,分别在2个品种成熟前3周(3W)、2周(2W)和1周(1W)每树环施钾肥(K2O)1 000g,比较不同时期施肥处理蟠桃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以及营养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蟠桃果实成熟前2W和3W尤其是2W施用钾肥,蟠桃果实单果重和体积总体较大,‘金霞蟠桃’2W处理果实单果重、横径和侧径分别显著高于1W处理11.48%、3.51%和3.03%,‘玉霞蟠桃’2W处理则分别显著高于1W处理56.86%、14.97%和3.67%;(2)不同时期增施钾肥对‘玉霞蟠桃’果实颜色的变化影响总体较小,‘金霞蟠桃’2W和3W处理果实的a*值分别显著高于1W处理55.02%和44.49%,但2W和3W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3)增施钾肥后,2个蟠桃品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蔗糖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2W>3W>1W,可溶性糖总量大小也依次为2W>3W>1W,但2W和3W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期增施钾肥对2个蟠桃品种果实有机酸总量和枝叶营养生长总体影响不大。研究认为,在蟠桃果实成熟前2周左右施用钾肥,成熟时果实体积、单果重增大,果肉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糖酸比高,果实综合品质得到有效改善,但增施钾肥过早或过晚都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 蟠桃 钾肥 施肥期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源抗病毒剂丁香酚微囊及田间使用技术开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丁香酚是一种新型植物源抗病毒剂,为推广其应用,采用复乳包囊法制备丁香酚微囊。当海藻酸钠为3.0%(w/v),乳化剂为3.0%(w/v),固化温度为20℃,初乳搅拌速度为3.0×103 r/min,复乳搅拌速度为1.5×103 r/min,所得丁香酚微囊表面光滑,呈圆球型,平均粒径5μm,包封率84.6%。以此微囊剂为核心,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为指标,建立了一种高安全江苏苏北地区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田间使用技术:在番茄整个生育期使用5次丁香酚微囊剂60 g/hm2,结果期前使用3次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4 g/hm2,2次5%腐霉·2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0 g/hm2,防效达到70%以上,番茄果实中农药残留符合中国及出口日本、欧盟标准。

关键词: 植物源 丁香酚 微囊剂 抗病毒剂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掌高效再生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高效稳定的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以红掌品种阿拉巴马、火焰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外植体、外源激素对阿拉巴马、火焰愈伤诱导、芽分化、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愈伤诱导的基本培养基和激素为1/4 MS添加6-BA 0.5 mg/L+2,4-D 0.5 mg/L;不同品种适宜愈伤诱导的外植体不同,阿拉巴马适宜愈伤诱导的外植体为叶片,火焰为叶柄;适宜芽分化和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1 mg/L;适宜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IBA 1.0mg/L。

关键词: 红掌 组培快繁 愈伤诱导 分化培养 生根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豆象绿豆新品种苏绿5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作物研究 2015

摘要:苏绿5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抗豆象绿豆新品种,2014年12月通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组织的成果鉴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抗豆象等特点,适合江苏省夏播种植。阐述了苏绿5号的选育经过与特征特性,从播种、栽培、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绿豆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苏绿5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己烯雌酚的含量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己烯雌酚的含量。改进了水产品中己烯雌酚的前处理,样品用乙腈、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提取,无需通过固相小柱萃取,直接经BSTFA-TMCS吡啶溶液50°C衍生;经过DB-5MS(30 m×0.25 mm,0.25μm)毛细色谱柱分离,再经过双重四级杆质谱仪选择离子扫描(m/z:383、397、412、413),用气质联用仪检测其衍生物从而间接检测己烯雌酚。以trans-DES衍生物做定量物质,在0.01~0.15μg/kg浓度范围获得良好线性(r2=0.999 8);3个添加浓度(0.5、1.5、2.5μg/kg)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3.4%~95.4%,标准偏差为2.5%~6.0%。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水产品 己烯雌酚 测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免耕及常规耕作对土壤胡敏酸含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长期田间定位试验黑土为研究对象,对进行了29年传统耕作(CT83)、29年免耕(NT83)、传统耕作14年后转为免耕(NT97)以及免耕14年后转为传统耕作(CT97)的土壤胡敏酸及其碳、氮含量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胡敏酸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耕作强度及年限的增加,土壤胡敏酸及其C含量也增加;免耕14年又改回传统耕作后胡敏酸及其碳、氮含量均显著提高,胡敏酸氧化度和芳香度开始增加;29年免耕土壤的胡敏酸与15年免耕土壤相比在烷基碳、羧基碳和乙缩醛基碳含量中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与免耕相比,传统耕作促进了土壤腐殖化程度的提高,使胡敏酸的结构趋于复杂。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稳定性 耕作方式 腐植酸 芳香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钙奶生产过程中的HACCP体系建立与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依据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原理,对高钙奶生产加工的各个工艺步骤进行危害分析,确立原料生鲜乳验收、超高温瞬时杀菌和无菌灌装3个关键控制点,建立各关键点的限制、监控和纠偏措施。高钙奶生产过程的HACCP体系的应用,保障了整个生产流程的监控效果,提高了产品质量的控制水平,可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高钙奶 关键控制点 危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生物炭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及机理研究

土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温度下制备的秸秆生物炭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并测定了辣椒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病原菌数量和与植株抗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麦秸在500℃和600℃两种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对辣椒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控作用,500℃制备的生物炭防控效果好于600℃制备的生物炭,且对辣椒具有一定的生长促进作用;生物炭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中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速效钾含量的增加最大;分别添加两种生物炭均能显著提高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特别是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增加微生物多样性并改变其优势微生物群落;两种生物炭处理虽然增加了辣椒疫霉的数量,但并未引起植株发病;施用生物炭没有显著改变与植株抗性相关的生理指标。总之,土壤施用秸秆生物炭对辣椒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控作用,生物炭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可能是其主要防病机理之一。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辣椒疫病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微生物 植株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系谱图绘制软件设计与使用

南方农业 2015

摘要:猪系谱图在猪育种与生产中起重要作用。介绍了一款实用的猪系谱图绘制软件的设计,并详细说明了软件的使用过程,为猪育种与养猪生产中进行系谱图绘制提供一种快捷的方法。

关键词: 猪育种 养猪生产,系谱图 软件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