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大豆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基因GmRDR1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大豆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寻找大豆抗病新基因,培育大豆新型抗性品种,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大豆品种科丰1号中分离出1个新的GmRDR1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组织表达、抗逆境胁迫表达分析及该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表明:GmRDR1基因位于大豆基因组的第2号染色体,基因全长为3 956 bp,其中ORF为3 378 bp,编码1 125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79.72×103和4.63;GmRDR1含有RDRs家族的保守序列"DLDGD";该基因在所有被检测组织中均表达,并且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荧光定量结果发现:在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处理下,GmRDR1在抗病材料科丰1号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材料南农1138-2。盐及干旱胁迫下,48 h之内,该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SA诱导条件下该基因在6 h出现了早期响应,冷害处理下24 h表达量出现了突然的升高。GmRDR1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定位在细胞核里。根据以上结果判定GmRDR1基因参与了大豆对SMV的抗性反应,并且能够强烈响应盐和干旱的胁迫,因此该基因在大豆抗逆分子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大豆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荧光定量PCR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花青素型甘薯新品种徐紫薯4号产量及营养品质性状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徐紫薯4号块根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动态变化,本试验利用田间和实验室研究的方法,对徐紫薯4号的绿叶数,百孔叶片鲜重,茎、叶、柄、块根干率,茎、叶、柄、块根鲜重,花青素、淀粉和蔗糖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宁紫薯1号相比,在生长前期徐紫薯4号的叶面积指数和净同化率处于劣势,然而到了生长后期,徐紫薯4号长势稳健、净同化率高,光合产物向块根运转速度加快,干物质积累量有明显优势。徐紫薯4号的淀粉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这与蔗糖含量的变化动态相反;而徐紫薯4号的花青素含量总体上表现出曲折下降现象,与块根干物质积累动态相反。

关键词: 徐紫薯4号 高花青素含量 变化规律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瘦素受体胞外域成熟肽重组蛋白质的表达以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鸡瘦素受体基因(LEPR)编码区序列(Gen Bank:NM_AB033383)设计并合成2对引物,以鸡肝脏c DNA为模板扩增鸡LEPR胞外域2段c DNA序列。然后将这2段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RSET-A的Bam H I和Hind III酶切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R-LEPR1和pR-LEPR2)并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转化菌在IPTG诱导后分别表达了分子量为2.62×104的LEPR1和分子量为2.86×104的LEPR2重组蛋白质。经凝胶NiNTA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质与矿物油佐剂混合免疫生长鸡,经过3次免疫之后,获得高效价的抗LEPR1和抗LEPR2抗血清。

关键词: 瘦素受体 成熟肽序列 克隆和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药雾滴在麦田的沉积分布及其对灰飞虱防效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用药防治灰飞虱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雾滴采集装置和水敏纸采集农药雾滴,通过Deposit Scan软件分析雾滴覆盖率和雾滴密度,并以示踪剂估测农药沉积量,从而分析两种喷雾方式下农药雾滴在小麦基部2个位点上的沉积分布与对灰飞虱防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弥雾机下倾喷雾获得的雾滴覆盖率频次分布多倾向于高值区间,平均雾滴覆盖率分别为2.52%和0.48%,与弥雾机飘移喷雾下的雾滴覆盖率相比,差异分别达到显著和不显著水平;从雾滴密度来看,两种喷雾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沉积量的结果表明,弥雾机下倾喷雾获得的沉积量均大于弥雾飘移方式下获得的沉积剂量,平均沉积剂量分别为0.427和0.422 mg·m-2,均显著高于弥雾飘移方式下获得的沉积量。由于较高的雾滴覆盖率和沉积量,使得弥雾下倾喷雾田间防治灰飞虱的效果要显著高于弥雾飘移喷雾下的防效,且在药后5 d达到防效最高值86.10%。

关键词: 小麦 雾滴覆盖率 雾滴密度 沉积分布 灰飞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疫病损失模型及治疗的经济评估模型构建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借鉴国外在动物卫生经济学方面应用的成功经验,探讨养猪场疫病发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问题。通过疫病对种猪生产性能和育肥猪生产能力的损害,从兽医角度与经济角度两个方面去考虑:剖析诸因素相互间的关系及对猪只的经济影响,构建适宜地数学模型,为不同疫病对猪只造成的不同经济损失进行计算。以决策树法建立治疗控制措施的经济评估模型,对患某一种疫病的猪只做出治疗与否的最优辅助决策。并以江苏某大型规模化猪场为案例,运用成本收益分析对猪场2010-2012年疫病防控投入与产出进行估算和衡量。提出防控资源配置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 疫病 猪场 经济评估 治疗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品中肌动球蛋白解离原因及其与嫩度的关系

食品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肌动球蛋白解离可缓解加热过程中的肌原纤维收缩,与肉品嫩度的改善密切相关,故肌动球蛋白解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肉品中肌动球蛋白的形成、解离与嫩度的关系、解离的主要原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肉品嫩度形成机理以及新型嫩化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肌动球蛋白 解离 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辣椒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超越五号’辣椒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ALA对低温下辣椒始花期幼苗植株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MDA)含量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适量的ALA后,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辣椒叶片可溶性糖的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植株生长量,明显降低了叶片中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其中以100 mg·L-1ALA的效果最为明显。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辣椒 抗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循环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及实施意愿研究——以淮安市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摘要:循环模式的实施对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江苏省循环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五年来江苏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且提升速度逐年加快。到2013年,江苏循环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中的大部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化肥、化学农药、农膜过度施用的问题亟待解决。稳定政府资金保障,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是江苏继续加快推进循环农业模式的最有效手段。

关键词: 循环农业 发展水平 评价 实施意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农区不同饲养方式和类群羔羊胴体品质及肉质比较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对南方农区舍饲育肥和农田放牧饲养下的波徐杂交羊、波尔山羊和徐淮山羊3个类群的6月龄羔羊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表明:舍饲育肥饲养的波徐杂交羊(Ⅰ)和波尔山羊(Ⅱ)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GR值等指标极显著优于舍饲徐淮山羊(Ⅲ)和农田放牧杂交羊(Ⅳ)(P<0.01);舍饲育肥饲养的羔羊与农田放牧饲养的羔羊在肌肉失水率、熟肉率和嫩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舍饲育肥羔羊的肌肉保水力有增加趋势,肌肉嫩度也得到一定提高;农田放牧饲养方式有助于提高羔羊肌肉的红度(P<0.05);两种饲养方式饲养的羔羊的肌肉在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灰分和水分含量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肌内脂肪含量上舍饲育肥方式更具优势(P<0.05),其风味和多汁性更佳;在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方面,农田放牧杂交羔羊(IV)肌肉中17种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舍饲的各个组(P<0.05),舍饲的3个组中,波徐杂交羔羊(I)和波尔山羊羔羊(II)肌肉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徐淮山羊羔羊(III),但差异不显著(P>0.05),I组与II组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舍饲育肥饲养的羔羊肌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及羊肉风味优于放牧加补饲的羔羊(P<0.05)。在不同类群方面,同在舍饲育肥条件下,波尔山羊和波徐杂交羊比徐淮山羊表现出较高的胴体品质(P<0.05)和肌内脂肪含量(P<0.05),但肉色的红度值低于徐淮山羊(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 饲养方式 南方农区 胴体品质 肉质 羔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鹿角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鹿角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的耐旱性,以鹿角杜鹃干种子和90d苗龄幼苗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其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幼苗的细胞膜透性、MDA含量、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对种子萌发率、早期幼苗生长量与PEG胁迫浓度间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5%~25%PEG胁迫范围内,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鹿角杜鹃种子的发芽启动时间推迟,发芽持续时间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量显著降低;重度干旱胁迫(25%PEG)下,鹿角杜鹃种子完全未萌发。(2)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生长量的变化均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求得鹿角杜鹃种子萌发的半致死PEG干旱胁迫浓度为15.68%、半致矮PEG干旱胁迫浓度为15.37%。(3)随着PEG胁迫浓度的增加,鹿角杜鹃幼苗叶片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各胁迫处理仍显著高于CK(0%PEG);细胞膜透性、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POD和CAT活性则在中度(15%~20%PEG)和重度胁迫下显著升高,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鹿角杜鹃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使其细胞膜受到损伤,同时鹿角杜鹃可通过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来适应干旱环境,使得自身受抑制、损伤程度降到最低。

关键词: 鹿角杜鹃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早期幼苗生长 幼苗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