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浙沪甜瓜白粉病菌及其生理小种的鉴定
《中国瓜菜 》 2015
摘要:为明确江浙沪地区甜瓜白粉病致病菌种类及优势生理小种,2014年秋季从江浙沪地区包括江苏宿迁宿城、淮安、南京六合、南京玄武、苏州吴中、南通海门,上海嘉定、奉贤,浙江宁波等地大棚甜瓜植株上采集了9份白粉病菌,通过镜检白粉孢子、考马斯亮蓝染色菌丝推断上述白粉病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以南京玄武地区的白粉病菌DNA为模板扩增克隆其r 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确认其为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采用国际通用的13个鉴别寄主对上述白粉病菌进行喷雾接种鉴定,根据鉴别寄主抗感反应确认上述甜瓜白粉病菌为单囊壳白粉菌生理小种1,未发现其他生理小种。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江浙沪地区甜瓜白粉病菌的菌种及优势生理小种,为甜瓜抗白粉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2种猪圆环病毒2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比较(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5
摘要:[目的]实现在体外对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定量检测。[方法]设计合成2组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构建分别包含PCV2 ORF1和ORF2基因全长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经过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绘制标准曲线,建立2种检测PCV2的分别基于PCV2 ORF1和ORF2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所建立的2条标准曲线的Ct值与模板拷贝数的对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在0.99以上,扩增效率均在90%~110%;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特异性强,以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1型(PCV1)、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为模板时均无扩增;敏感性高,ORF1方法可达1.0×101copies/μl,ORF2方法可达1.0×102copies/μl。用建立的2种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对8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中72份临床样品的定量结果数量级基本一致,有8份临床样品的定量结果数量级不一致。利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8份样品进行了检测,证明这8份样品中确实存在P1的感染。[结论]基于ORF1建立的定量检测方法更为准确,可用于PCV2的快速诊断和定量检测。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Taq Man荧光定量 ORF1 ORF2 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


水稻机械化播栽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机械化播栽对稻麦两熟农田稻季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以超级稻南粳44为材料,于2011年和2012年在麦秸还田和不还田两种条件下对机械直播、机械栽插、常规手栽3种水稻播栽方式的稻田CH4和N2O排放量和水稻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稻季CH4和N2O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生育前中期,移栽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CH4累积排放量占稻季总排放量的76.49%~91.13%,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N2O累积排放量占稻季总排放量的33.56%~49.41%。麦秸还田显著提高稻季CH4总排放量(P<0.05)、降低N2O总排放量(P>0.05),机械栽插的稻季CH4总排放量较常规手栽略减3.25%~9.50%(P>0.05),机械直播显著低于机械栽插和常规手栽(P<0.05):2011年,麦秸不还田条件下机械直播较机械栽插和常规手栽稻季CH4分别减排15.69%和18.43%,麦秸还田条件下分别减排14.54%和22.66%;2012年,麦秸不还田条件下机械直播较机械栽插和常规手栽稻季CH4分别减排26.63%和32.12%,麦秸还田条件下分别减排30.51%和36.75%。机械直播较常规手栽显著增加稻季N2O总排放量0.16~0.97 kg/hm2(P<0.05),机械栽插和常规手栽的差异不大(P>0.05)。机械直播的产量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手栽(P<0.05),减产8.43%~10.79%,机械栽插较常规手栽产量降低1.27%~3.49%(P>0.05)。稻季的全球增温潜势主要由排放CH4产生,麦秸还田显著提高全球增温潜势(P<0.05),机械直播的全球增温潜势显著小于机械栽插和常规手栽(P<0.05)。麦秸还田条件下,2011年和2012年机械直播的"单位产量的全球增温潜势"较常规手栽分别减少12.02%和28.71%(P<0.05)。上述研究表明,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区采用机械直播有利于减少稻季CH4排放,麦秸还田条件下机械直播替代常规手栽能减少稻田排放CH4和N2O产生的综合温室效应。
关键词: 机械化 温室效应 移栽 直播 CH4和N2O排放 水稻


典型粪污处理模式下规模养猪场农牧结合规模配置研究Ⅰ.固液分离-液体厌氧发酵模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粪污处理模式下畜禽粪便的养分损失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其后续地农田利用。固液分离-液体厌氧发酵模式是当前我国畜禽粪污处理的主要模式之一。研究粪污固液分离-液体厌氧发酵处理模式下规模养猪场农牧结合适宜规模配置对于减少畜禽粪便污染、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猪群体结构比例、废弃物产生量及氮磷含量、废弃物处理利用过程中养分损失率以及作物氮磷钾需求量等资料,以存栏万头猪场为例,采用分步逐级计算的方法估算了典型粪便处理模式——固液分离-液体厌氧发酵下,规模养猪场废弃物完全消纳的不同种植模式农田匹配面积,并研究了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的不同种植模式农田畜禽粪便承载量。结果表明:固液分离-液体厌氧发酵粪便处理模式,以沼液安全消纳为目标,万头猪场需要配置的最少农田面积分别为粮油作物地12.4~13.7 hm2,或茄果类蔬菜地14.2~17.9 hm2,或果树苗木地16.4~51.3 hm2。以有机肥和沼液全部在农田安全消纳为目标,万头猪场需要配置的最少农田面积分别为粮油作物地299.3~312.9 hm2,或茄果类蔬菜地145.1~179.0 hm2,或果树苗木地553.1~1 343.8 hm2。因此,规模养猪场应根据猪养殖数量及其周边农田面积,选择适宜的有机肥利用方式及种植作物类型,因地制宜,合理调控。


种植密度对鲜食玉米苏科糯3号鲜果穗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苏科糯3号鲜果穗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对苏科糯3号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明确以收获鲜穗为目的的苏科糯3号在南京周边地区春季种植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玉米鲜果穗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向下的抛物线趋势;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空秆率、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双穗率、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单穗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兼顾总体鲜穗产量和商品品质的基础上,苏科糯3号在南京地区春季适宜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


一步法SYBR Green实时定量RT-PCR检测坦布苏病毒方法的建立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快速检测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的一步法SYBR Green实时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根据TMUV NS2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以体外转录的NS2A基因作为标准品,采用一步法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TMUV。结果显示该方法标准曲线的决定系数为0.997,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为1μl 10拷贝,是常规RT-PCR方法的100倍;并且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30%和0.88%~1.31%,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该方法对于TMUV人工感染鸭泄殖腔棉拭子的检测阳性率为100%,而常规RT-PCR检测的阳性率只有71%。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一步法实时定量RT-PCR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特异性好,可以用于TMUV的临床检测。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实时定量RT-PCR NS2A基因


甘薯卷叶病毒复制相关蛋白部分基因克隆及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薯卷叶病毒基因的分子特性及其变异,从江苏省徐州市表现卷叶、黄化等症状的甘薯上获得5个分离物(SPLCV1-1、SPLCV2-2、SPLCV3-1、SPLCV3-2、SPLCV4-1),利用PCR方法扩增克隆了这5个分离物的AC1部分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到的5个分离物基因序列均为452个碱基,核苷酸序列一致率较高,为91.8%~99.8%,氨基酸序列一致率为94.0%~100.0%,且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集中在143~166位点。在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SPLCV分离物分为2个组,其中组Ⅰ包括日本、韩国、印度、巴西、美国及中国的部分分离物,本研究所得到的4个分离物也位于该组中,其中SPLCV2-2、SPLCV3-1和本研究室2012年得到的江苏省邳州港上分离物SPLCV5-1聚为一簇;组Ⅱ分离物均为中国分离物,且本研究得到的分离物SPLCV3-2也位于该组中。


靖江香沙芋脱毒组培技术效应及种芋扩繁要点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对靖江香沙芋植株田间感病情况随机进行调查,发现具有明显感病症状的植株达到63.3%。利用芋茎尖脱毒技术,培育靖江香沙芋脱毒组培苗,并采用花叶病毒(DMV)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芋花叶病毒检测,组培苗脱毒率达48%。脱毒组培苗移栽于全基质苗床,成活率为100%,且当代芋头产量达到52 500 kg/hm2。此外,提出了靖江香沙芋脱毒种芋扩繁体系的技术要点。


小麦纹枯病菌中的dsRNA及其与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植物保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集自我国山东、河南、江苏、安徽4省的21株小麦纹枯病菌菌丝中的dsRNA进行了检测,研究了dsRNA条带与菌株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对小麦的致病力等生物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16个菌株中检测到dsRNA条带,dsRNA的大小和数量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这21个小麦纹枯病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显著。目前暂未发现小麦纹枯病菌中dsRNA的类型和数量与菌株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及致病力等性状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是致病力较弱的菌株中dsRNA条带的多样性更丰富。本研究为今后发掘小麦纹枯病菌中的低毒真菌病毒作了初步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