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对鸡细胞模式识别受体及抗病毒基因转录的影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对鸡细胞模式识别受体(PRRs)及天然免疫抗病毒基因转录的影响,本实验分别采用IBDV弱毒感染DT40细胞和强毒感染SPF鸡,以荧光定量RT-PCR(q RT-PCR)检测感染细胞和法氏囊组织中PRRs(TLR2、TLR3、TLR4、TLR7、MDA5和LGP2)及天然免疫抗病毒基因(IPS-1、IRF3、PKR、OAS、Mx)的m RNA转录变化。在IBDV感染DT40细胞的2 h到24 h内,ch MDA5、ch TLR3、ch LGP2、IRF3、PKR、OAS、Mx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分别为324、22、61、29、16、225 000和18 700倍。当采用si RNA分别敲除DT40细胞中ch MDA5、ch TLR3和ch LGP2时,IPS-1、IRF3、PKR、OAS和Mx在IBDV感染后的2 h到24 h差异变化不显著。在IBDV感染SPF鸡法氏囊组织细胞中,ch MDA5和ch TLR3的表达显著降低,而ch LGP2表达无显著差异,IRF3、PKR、OAS和Mx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TLR4和TLR7在IBDV的体外和体内感染试验中均未检测到,而IPS-1在IBDV的体外和体内感染试验中均变化不显著。本实验结果表明,ch MDA5、ch TLR3和ch LGP2在识别IBDV的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IBDV感染严重抑制了PRRS ch MDA5和ch TLR3的转录,并且提示其抑制作用在体内与体外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模式识别受体 天然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GmNAC011基因的分离及对异黄酮合酶基因GmIFS2的调控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不同异黄酮含量品种大豆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GmNAC011基因在不同品种间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为了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根据大豆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从大豆根系中克隆到GmNAC011基因完整的开放性阅读框(ORF)(Opening reading frame)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26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31 k Da,理论等电点为8.3。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蛋白与GmNAC2亲缘关系较近,属于NAC转录因子ATAF1亚家族。通过RT-PCR的方法分析了GmNAC011基因与异黄酮合酶基因GmIFS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GmNAC011与GmIFS2呈现相似的表达趋势,均为在花中表达量相对较低,而在根、茎、叶和荚中的表达量较高;通过酵母单杂交实验发现GmNAC011可以与GmIFS2基因启动子中的"CGTG"基序结合,这些结果说明了GmNAC011基因参与调控GmIFS2基因的表达,进而可以调控异黄酮的合成。

关键词: 大豆 转录因子 GmNAC011 异黄酮合酶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对菜地土壤氮平衡及酸碱缓冲能力的影响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太湖地区菜地化肥氮投入量较大导致氮淋失严重及土壤酸化的现状,选取太湖地区的菜地土壤,利用盆栽试验连续种植三季小白菜,结合生物炭埋袋回收技术,研究不同化肥氮施用量(以N计,0和110 mg/kg)及生物炭添加量(w为0%、1%、2%和5%)对土壤氮淋失及酸碱缓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肥氮施用量为110 mg/kg条件下,与无生物炭添加相比,生物炭添加量为2%时可使作物对土壤矿质态氮的利用效率提高约1倍(由41%增至81%),因化肥氮施用引起的土壤氮素残留量降低83%;生物炭添加可有效减少48% ~ 65%的土壤氮淋失量,当添加量为1%、2%时,生物炭主要通过削减淋失液中ρ(TN)来降低土壤氮淋失量;添加量为5%时,则主要通过削减淋失液体积来实现.无论是否添加化肥氮,生物炭均能有效维持土壤原有的pH、w(有机质)及w(盐基离子);促使土壤酸碱缓冲能容量增加22% ~37%,致酸速率降低17%~ 80%,显著提升了土壤的酸碱缓冲能力.研究显示,在化肥氮施用量为110 mg/kg条件下,生物炭添加量为2%时能对土壤酸化产生较好的缓冲效果.

关键词: 生物炭 氮利用率 氮淋失量 土壤酸碱缓冲能力 菜地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批式和半连续式发酵物料浓度对沼气产率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秸秆批式发酵和半连续发酵工艺的产沼气效果,以水稻秸秆为单一发酵底物,开展了室内中温批式发酵和半连续发酵对比试验,以容积产气率和原料产气率为特征指标,研究不同料液浓度对秸秆批式和半连续发酵产沼气的影响,以期获得秸秆沼气工程适宜的运行参数。结果表明,批式发酵容积产气率随着T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逐渐减少;与静态批式发酵相比,间歇搅拌有助于提高批式发酵容积产气率,特别对高TS浓度处理容积产气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半连续进料条件下更有利于高TS浓度处理容积产气率的提高,但各处理原料产气率均随着固物滞留时间(solid retention time,SRT)缩短而逐渐降低。综合考虑产气情况及工程应用实际,建议秸秆批式发酵底物质量分数不超过8%,而半连续发酵TS质量分数8%时SRT设计为20 d(容积产气率1.00 m3/(m3·d)),若发酵TS质量分数6%时,SRT设计为15 d,容积产气率0.75 m3/(m3·d),该运行参数为秸秆沼气工程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秸秆 沼气 发酵 发酵物料浓度 批式 半连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芋菊糖的提取、聚合度分布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鲜菊芋为原料,比较热水浸提、酶法、超声和微波辅助热水浸提4种提取方法对菊芋菊糖的提取率、聚合度、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超滤管对提取液中菊糖聚合度分布进行分析,通过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试验来研究菊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菊芋菊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质量体积比1 g∶20 m L,微波功率800 W,间歇式辅助处理6 min,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20 min,菊糖得率为15.35%。酶法辅助提取对菊糖聚合度基本没有影响,超声和微波辅助造成菊糖平均聚合度下降,其中聚合度3060的菊糖比例由13.6%下降到6.8%和3.6%。不同体外抗氧化体系中,4种方法提取所得菊糖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与其质量浓度呈明显量效关系。其中,微波辅助提取法所得菊糖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强,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菊芋 菊糖 提取 聚合度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成熟期黄肉桃糖酸组分的测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23份早熟、26份中熟、11份晚熟黄肉桃品种为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果肉中糖酸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成熟期黄肉桃各糖、酸组分的含量及其所占总量的比例均有差异,并有明显的规律。蔗糖含量及其所占总糖的比例表现为早熟>中熟>晚熟;山梨醇则正好相反,为早熟<中熟<晚熟;葡萄糖和果糖表现为晚熟高于早熟和中熟,早熟与中熟间差异不显著;苹果酸含量及其所占总酸的比例表现为早熟<中熟<晚熟;奎尼酸与苹果酸相反,表现为早熟>中熟>晚熟;不同熟期间柠檬酸差异不显著。不同成熟期的黄肉桃总糖含量、总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但糖酸比和甜酸比则表现为早熟>中熟>晚熟,早熟品种显著高于中熟和晚熟品种。

关键词: 黄肉桃 成熟期 积累特点 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鹅个体产蛋性能的监测和数据分析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5

摘要:为研发鹅产蛋性能的高效选育技术,本文探讨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数据挖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种鹅个体产蛋性能的监测有机结合,设计并实现了种鹅个体产蛋性能监测系统,改革以往耗时费力的种鹅产蛋的人工检测方法。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种鹅个体产蛋性能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工作过程,并对监测数据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马岗鹅 种鹅 RFID 产蛋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对南方稻麦两熟高产农田土壤碳库特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江苏省苏州市稻麦两熟高产农田进行了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不同层次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的短期影响,计算了各处理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少免耕、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少免耕+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0~5、5~1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还有利于提高1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但保护性耕作对20~30 cm土层土壤碳库特性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显示,短期内少免耕主要是通过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而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少免耕+秸秆还田主要是通过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以及改善土壤有机碳活度来增加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总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稻麦两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组蛋白H3S10及H3S28磷酸化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的调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进一步明确小鼠卵母细胞中组蛋白H3的磷酸化模式及其对卵母细胞成熟过程的调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对不同减数分裂阶段小鼠卵母细胞中组蛋白H3S10/H3S28的磷酸化状态进行了检测,在利用Aurora激酶广谱抑制剂ZM447439处理并检测卵母细胞成熟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测了处理后卵母细胞H3S10/H3S28磷酸化状态、染色体排列形态及Aurora激酶自身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组蛋白H3S10/H3S28持续磷酸化;ZM447439处理浓度依赖性地损害了卵母细胞的成熟能力,并相应导致H3S10/H3S28磷酸化减弱直至消失、染色体排列异常及Aurora激酶A/B/C自身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论]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组蛋白H3S10/H3S28呈磷酸化状态,ZM447439处理引起组蛋白磷酸化减弱和染色体排列异常及Aurora激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并导致了卵母细胞成熟能力损害。

关键词: 卵母细胞 组蛋白磷酸化 H3S10 H3S28 Aurora激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花生种质幼苗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摘要:[目的]鉴定和评价花生幼苗期的抗旱性。[方法]利用15%PEG6000模拟实验室干旱条件,以相对株高、相对植株鲜重和相对植株干重为指标对80份花生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与清水对照相比,经胁迫处理10 d后植株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D=15水平上可以细分为A、B、C和D 4个类群,其中B类群抗旱性较强,C类群对干旱敏感。不同类型花生品种抗旱性比较中以审定品种的抗旱性较优。[结论]筛选出的抗旱与干旱敏感种质可用于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与种质改良。

关键词: 花生 苗期 抗旱鉴定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