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鼠孤雌胚的体内体外发育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鼠孤雌激活卵体外培养于CZB溶液中可发育至孵出囊胚阶段,而且孤雌胚移植后可在受体子宫内附植发育。单倍体、二倍体孤雌胚发育至桑椹胚的能力相似,但发育至囊胚的能力,后者高于前者。孤雌囊胚体外发育至孵出的比率仅为20%,但在卵巢切除的受体子宫内其发育至孵出囊胚的比率提高到733%。与受精扩张囊胚相比,孤雌扩张囊胚在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很难贴壁生长,但延迟孤雌囊胚的内细胞团(ICM)可在细胞饲养层上增殖,并可形成孤雌ES细胞集落。昆明鼠孤雌囊胚内细胞团细胞注射入C57BL/6J受精囊胚腔制作的嵌合胚可完成附植后的发育,但这些后裔未见毛色嵌合。
关键词: 小鼠,孤雌胚,孤雌ES细胞,嵌合体


利用神经网络改进鸡疾病临床诊断专家系统
《江苏农业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改进“鸡常见疾病临床诊断专家系统ESCCD”。BP训练算法可解决专家系统构造中的瓶颈问题——知识获取,但存在收敛性和泛化能力较差的缺陷。作者使用比例训练的BP算法,提出对训练模式进行样本重组的方法,其特点是训练速度快、特征抽取能力强。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优于常规BP算法:系统可从病历中学习规则,诊断符合率从80%提高到94.1%,训练次数从7900次(常规BP算法)减少到800次,从而为探讨实现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的综合集成奠定基础,对构造类似专家系统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
关键词: 神经网络;鸡病诊断;专家系统;比例训练


水稻叶片光氧化敏感性与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关系
《作物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低O_2,低CO_2、光强269μE·m~(-2)·s(-1)的人工光氧化条件处理水稻叶片,观察了不同耐光特性品种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其组份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光氧化耐性的水稻品种比较,以耐光氧化的品种受影响较小。光氧化条件下叶片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的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类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水平降低,而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处理4~8天,不同品种间以耐光氧化品种的保护酶活性、抗光氧化物质水平下降及丙二醛含量上升的幅度较小。


两种土壤上接种微生物对提高石油降解率的影响
《农业环境保护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在实验室中,研究了两种土壤上接种不同来源微生物对增加石油降解速率的影响。就土壤而言,接种微生物,在培养的第11d,增加了土壤中异养微生物与石油利用菌的数量,显著提高了CO2释放量;培养40d,接种微生物使石油碳氢化合物消失量上升24.06%;接种微生物对粉砂土中石油生物降解没有影响;这表明土壤生境条件影响接种的效果。
关键词: 石油污染,生物降解,土壤


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抗多菌灵菌株的检测方法及其在江苏的分布
《江苏农业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多菌灵(carbendazim,MBC)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抗MBC菌株的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制效应。提出可用含MBC5μg/ml的PSA平皿检测S.sclerotiorum对MBC的抗药性菌株。菌丝检测法和菌核检测法的比较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在检测S.sclerotiorum抗药性菌株比例上无显著差异。据1996~1997年在江苏省35个县(市)100多个地点采样检测结果,江苏油菜主产区60%以上的县(市)发现抗MBC的S.sclerotiorum菌株,其数量占所检测菌株的8.7%(1996)和9.7%(1997),不同地点、不同县(市)间抗性菌株比例不同。文章初步分析了MBC的应用与S.sclerotiorum抗性菌株产生的关系。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菌;抗药性;检测方法;分布


植物细胞的编程性死亡
《植物学通报 》 1998 CSCD
摘要:植物细胞受基因调控死亡,这种编程性定位的细胞死亡具有积极的生理功能,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结构。基因调控细胞内的酶活动,细胞器产生变化,导致细胞死亡。外部因素可调节植物基因及基因调控产物的表达。
关键词: 细胞编程性死亡,酶,细胞器,基因调控


农业高新技术推动农业跨越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了运用农业高新技术推动农业跨越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和运行模式。
关键词: 农业高新技术;农业跨越发展;对策;模式


在水稻生态系统中纹枯病拮抗细菌的分布和种类(英文)
《中国水稻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从菲律宾Laguna省水稻植株上分离获得的700个细菌菌株进行离体与生物测定发现,在水稻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大量格兰氏阴性、非致病性、对纹枯病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微生物。根据拮抗细菌分离来源分析结果表明,从病株和水稻生长后期能分离到比健株和生长前期更多的拮抗细菌。用Biolog的方法测定了195个细菌菌株的种类。在147个格兰氏阴性菌株中有13个属39个种,在48个格兰氏阳性菌株中有8个属13个种。在195个被测菌株中有20个菌株对纹枯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它们分别归属于7个属12个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