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不同蛋白质源饲料中添加α-酮戊二酸对杂交鲟幼鱼肝脏谷氨酰胺含量、抗氧化能力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表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源饲料中添加α-酮戊二酸对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cipenser baeri)幼鱼肝脏谷氨酰胺(Gln)含量、抗氧化能力及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别以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鱼粉为蛋白质源,设2个α-酮戊二酸(AKG)添加量(0和1%),配制4种试验饲料。选取平均体重为(7.65±0.04)g的杂交鲟幼鱼5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AKG显著提高肝脏Gln含量和谷氨酰氨合成酶(GS)活性(P<0.05),对肝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蛋白质源对肝脏Gln含量、GS活性和ALP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且蛋白质源和AKG添加量对肝脏Gln含量、GS活性和ALP活性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料中添加1%AKG显著降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与大豆浓缩蛋白+鱼粉作为蛋白质源相比,大豆浓缩蛋白作为蛋白质源显著提高肝脏GSH含量(P<0.05)。蛋白质源和AKG添加量对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且蛋白质源和AKG添加量对肝脏各抗氧化指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料中添加1%AKG显著提高肝脏GH、IGF-Ⅰ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与大豆浓缩蛋白+鱼粉作为蛋白质源相比,大豆浓缩蛋白作为蛋白质源显著提高肝脏IGF-Ⅰ和G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蛋白质源和AKG添加量对肝脏GH、IGF-Ⅰ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杂交鲟幼鱼饲料中添加1%AKG可以通过提高肝脏中GS的活性进而提高Gln的含量,通过提高肝脏中GSH的含量进而降低MDA的含量,并可提高肝脏中生长相关基因GH、IGF-Ⅰ的表达。

关键词: 杂交鲟幼鱼 α-酮戊二酸 谷氨酰胺 抗氧化 生长激素基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三角河网裸藻的多样性特征

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珠三角河网是珠江汇入南海的必经之地,2012年对该水域裸藻门及各属的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系统阐析。调查期间共发现裸藻12属84种,其中裸藻属是最主要类群,其次为扁裸藻属和囊裸藻属。珠三角河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是该水域裸藻物种多样性丰富的主要原因。季节特征显示,丰水期裸藻的种类丰富度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枯水期。除了洪水引发的裸藻物种的外源供给增大外,泄洪所带来的有机质的增加也是有利因素。此外,丰水期对应的高温也是有益条件。空间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丰水期河网外侧站位的生物量和种类丰富度高于中部站位,主要原因是受径流影响较大;枯水季节除广州附近站位的值明显偏高外,其它站位间差异不大,营养盐的空间格局是主要决定因素。尽管裸藻主要依赖于沿江静水水体中的外源供给,分析表明,其在随水流下行的过程中存在增长过程。不同藻属相对组成的结果显示,扁裸藻属和囊裸藻属因属于生长缓慢的K-选择策略型,富集营养物质的能力不及裸藻属,仅在枯水期与裸藻属形成互补优势。裸藻门及主要属的生物量与种类丰富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偏重于多样性单峰模式的上升区。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河网 裸藻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养殖产品精制加工与质量安全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工程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基于对我国养殖水产品精制加工和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的客观分析,提出了"构建以加工引导养殖、保障消费的现代水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养殖、加工与物流业同步发展""完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构建以加工引导养殖、以加工保障消费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源头创新,研发关键配套技术,解决水产加工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政策、法律法规与科研项目引导,切实保障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等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并提出了发展我国水产品加工产业的关键技术,为推动我国水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水产加工 质量安全 发展战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秦山核电温排水对鱼类分布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0年5月(春季)、2010年9月(夏季)和2009年12月(冬季)秦山核电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以及秦山核电站温排水扩散数学模拟结果,通过秦山核电温排水海域鱼类季节密度的时空分布、优势种、优势种对鱼类总数量的贡献,探讨并分析了秦山核电海域温排水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春季、夏季和冬季的尾数密度分别为5.55×10~3 ind/km~2、22.10×10~3 ind/km~2和10.52×10~3 ind/km~2,重量密度分别为33.80 kg/km~2、59.06 kg/km~2和66.46 kg/km~2。秦山核电海域渔业资源数量季节变化的规律与其他海域相反,冬季最高,春夏季较低,主要与冬季温排水海域具有暖池效应,形成部分鱼类滞留在此越冬有关。温排水平面分布对鱼类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夏季温排水区域鱼类密度低于其他水域,冬季相反,鱼群滞留在温排水热羽区域,因而显示出温排水海域有较高的鱼群密度。温排水对不同适温习性鱼类影响不同,暖温种能够适应一定的低温,例如,刀鲚(Coilia ectenes)可以在温排水水域越冬,而对高温有耐受性的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夏季在温排水水域成为优势种。鱼类优势种的适温性决定着鱼群的分布特征,冬季最重要的优势种为刀鲚,在尾数上的贡献率高达45.02,由于该种在温排水的热羽区域分布密集,形成温排水水域鱼群密度大于周边水域的现象。由于温排水改变了渔场环境,导致新的越冬场的形成,有可能形成新的渔汛,引起当地渔场属性的改变。

关键词: 秦山核电 温排水 鱼类 优势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养殖鱼类仔、稚鱼骨骼发育与畸形发生

中国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骨骼畸形可导致鱼类运动困难、摄食能力降低、生长缓慢、成活率低,因此,畸形鱼苗的出现将增加生产成本、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在海水鱼类人工育苗阶段,骨骼畸形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系统总结了卵形鲳鲹、黄尾鰤、尖吻鲈等经济海水鱼类颌骨、脊柱、尾骨的早期发育时序及特点,比较了仔、稚鱼骨骼畸形发生的部位、时间及发生规律。之后针对仔、稚鱼阶段影响骨骼发育的主要因素,从遗传、环境、营养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以期为寻找降低人工养殖条件下海水鱼类仔、稚鱼的骨骼畸形提供启示。

关键词: 海水仔、稚鱼 骨骼发育 骨骼畸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临床研究用人胚胎干细胞“种子细胞”的质量评价

生命科学 2016 CSCD

摘要: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 ESCs)具有自我更新和三胚层细胞分化的潜能,在特定代次处于未分化状态的hESCs可作为"种子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成不同的功能细胞以适用于不同的临床适应症。为确保hESCs诱导分化的功能细胞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hESCs作为"种子细胞"需具备明确的鉴别特征、多能性、分化潜能和微生物学安全性等质量属性,现就这些质量属性进行讨论,目的是为在我国建立hESCs"种子细胞"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种子细胞 质量控制 评价技术 质量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钠磷协同转运载体Slc34a2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草鱼对磷的吸收机制,运用RT-PCR和快速扩增c DNA末端方法,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肠中克隆获得钠磷协同转运载体基因Slc34a2,该基因全长为2446 bp,包含了1938 bp的开放阅读框,47 bp的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和461 bp的3′UTR,编码645个氨基酸。草鱼SLC34A2蛋白的分子式为C3215H5125N801O902S30,分子量大小为70.39 k D,等电点为5.68,总平均疏水指数为0.458。对草鱼SLC34A2蛋白结构和功能预测分析,发现SLC34A2蛋白有11个跨膜域,1个半胱氨酸富集区,且N-端在胞外而C-端在胞内,也在第二个细胞外环中发现4个N-糖基化位点。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草鱼Slc34a2基因与硬骨鱼类聚类为一支,且草鱼SLC34A2蛋白与鲤(Cyprinus carpio)和斑马鱼(Danio rerio)SLC34A2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0.3%和87.0%。实验采用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草鱼Slc34a2 m RNA进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lc34a2 m RNA在组织中广谱表达,且在肠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肝脏、鳃、肾脏、脾脏、皮肤、肌肉、脑和头肾。实验为以后研究提高鱼对磷的利用和减少磷的排放奠定分子基础。

关键词: 草鱼 Slc34a2 分子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南海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形态特征及其与体重的关系

渔业科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出现在中国南海美济礁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的形态特征及其各性状特性与体重的关系,对其附近海域捕捞的52尾野生黄鳍金枪鱼幼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头高、眼径、眼间距、口裂、吻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重12个可量性状进行测量。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分析方法,分析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主要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鱼体呈纺锤形,粗壮而圆,向后逐渐细尖,尾柄细长,背部较暗,呈深蓝色,腹部银白色,体表具有浅银灰色间隔的纵向条纹,并有明亮的光泽,尾鳍末端呈黄褐色;体长、体高和尾柄高与体重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体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479)、决定系数最高(0.229),体长、体高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对体重产生影响,而尾柄高主要通过体高、体长对体重起间接作用;以体重为因变量(y),体高(x_1)、体长(x_2)、尾柄高(x_3)为自变量,得到估算体重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30.482 x_1+18.328 x_2+199.490 x_3-500.785。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形态性状 体重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越南就美国对鲶鱼及鲶鱼产品实行强制检验新规定的贸易关注

中国水产 2016

摘要:世贸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WTO/SPS)委员会第65次例会于2016年3月15-17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以下是越南代表团在例会上就美国对鲶鱼及鲶鱼产品实行强制检验新规定的贸易关注内容:1.美国对鲶形目和此类鱼产品(如:鲶鱼和鲶鱼产品)强制检验新规定这意味着对其监管已经由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转移至美国农业部(USDA)食品安全监督服务局(FS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植物蛋白饲料中不同水平低分子水解鱼蛋白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及肝脏IGF-Ⅰ受体表达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低分子水解鱼蛋白设计了4组等氮等能的高植物蛋白饲料,研究不同水平低分子水解鱼蛋白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4.16±0.01)g]生长性能、鱼体组成及肝脏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IR)表达的影响.水解鱼蛋白分别替代总蛋白的5%(UF-5)、10%(UF-10)、20%(UF-20)的鱼粉,无添加FPH组为对照组(UF-0),用这4种饲料饲喂大菱鲆幼鱼84 d,结果显示,UF-0、UF-5和UF-1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UF-20组(P<0.05);UF-0、UF-5组的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显著高于UF-10、UF-20组(P<0.05);UF-0、UF-5和UF-10三组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UF-20组(P<0.05);UF-5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中IGF-IR mRNA的表达随着水解鱼蛋白替代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且UF-20组与其他3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适当添加低水平水解鱼蛋白(UF-5)可促进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及促进肌肉必需氨基酸的积累;高水平添加低分子水解鱼蛋白(UF-20)会抑制其生长及饲料利用等;低分子水解鱼蛋白可提高大菱鲆肝脏中IGF-IR基因的表达量.

关键词: 水解鱼蛋白 植物蛋白 大菱鲆 生长 IGF-Ⅰ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