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彭泽鲫F_1、F_2代雌雄鱼VtgB和ZP2表达及卵黄蛋白原含量差异研究
《水产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雌核发育彭泽鲫后代理论上应为全雌群体,前期研究发现实验室养殖彭泽鲫F1代(相比池塘养殖)和实验室高密度养殖F2代(1.28尾/L,相比低密度0.64尾/L)组中出现了高比例的雄鱼。之前研究认为Vtg B和ZP2基因是雌性特异性表达的基因,本试验对F1、F2代雌雄鱼Vtg B和ZP2表达及卵黄蛋白原含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实验室养殖F1代雄鱼性腺中Vtg B和ZP2的表达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雌鱼(P<0.01,P<0.05);池塘养殖F1代雄鱼性腺中Vtg B和ZP2的表达分别极显著高于和低于雌鱼(P<0.01);F2代低密度养殖组中雄鱼性腺中ZP2的表达极显著高于雌鱼(P<0.01)。实验室养殖F1代雄鱼肝胰脏中Vtg B和ZP2的表达分别极显著高于和低于雌鱼(P<0.01);池塘养殖F1代雄鱼肝胰脏Vtg B和ZP2的表达均极显著低于雌鱼(P<0.01);F2代雄鱼肝胰脏中Vtg B和ZP2的表达极显著高于雌鱼(P<0.01)。F1代实验室养殖雄鱼全鱼卵黄蛋白原含量极显著低于雌鱼(P<0.01);F1代池塘养殖雄鱼性腺、肝胰脏中卵黄蛋白原含量分别极显著高于和低于雌鱼(P<0.01);F2代雄鱼性腺、肝胰脏中卵黄蛋白原含量极显著高于雌鱼(P<0.01)。本研究表明,彭泽鲫Vtg B和ZP2基因并非雌性特异性表达,且不同的养殖方式、密度影响雌雄鱼Vtg B和ZP2表达及卵黄蛋白原含量。
关键词: 雌核发育 彭泽鲫 卵黄蛋白原 透明带蛋白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MCP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的免疫效果初步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预防近年来流行于广东省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中的病毒性溃疡综合征,以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Largemouth bass ulcerative syndrome virus,以下简称LBUSV)的主要衣壳蛋白(MCP)作为目标抗原蛋白,将MCP基因开放阅读框插入到pBV220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重组表达MCP蛋白的工程菌。重组菌经过42℃温度诱导和SDSPAGE电泳,检测到在分子量51 k D处有一条特异表达蛋白带,重组蛋白约占重组菌体总蛋白的30%。重组MCP蛋白经洗涤、纯化、溶解、复性和透析后纯度达90%以上。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后,免疫大口黑鲈,然后进行感染实验,感染后20 d疫苗保护率最高达67.7%。结果表明,该病毒MCP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可以作为制作重组疫苗的候选蛋白。
关键词: 大口黑鲈 溃疡综合征病毒 主要衣壳蛋白 原核表达 免疫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市淡水养殖用地适宜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自然资源、发展基础条件、市场前景三方面共计选取22个评价因子构建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德尔菲法(Delphi)与AHP法相结合确定各层评价因子权重,形成天津市淡水养殖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相关统计数据及地图的搜集,将数据标准化形成评价模型的基础地图,模型的运算结果将天津市淡水养殖用地分为四个适宜性等级,分别为非常适宜、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市可用于淡水养殖的区域共计63 142 hm2,主要为适宜和一般适宜地区,分别占42.38%和56.56%;非常适宜地区占0.62%,主要分布在宝坻区南部;不适宜地区最少,占0.44%,主要分布在东丽区南部。通过养殖面积现状和可用面积的对比得出天津市发展淡水养殖潜力较大的主要有宁河县、滨海新区、西青区以及静海县;武清区、宝坻区、北辰区的淡水养殖发展相对充分,但仍具备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从自然资源、发展基础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天津市各个区县的养殖发展前景,并给出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扩展适宜性评价应用领域,共享研究成果,还整合模型构建方法,研究开发了基于Arc GIS的桌面版和网络版水产养殖规划管理系统,该系统目前已上线运行。
关键词: 天津 淡水养殖 适宜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G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GoldenGate分析的高通量SNP芯片对鲤基因进行分型
《水产学杂志 》 2016
摘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在大多数物种基因组中数量巨大且分布均匀,是许多水产物种遗传研究的理想标记,因此快速发展了几种高通量、快速的SNP标记分型平台。本研究利用Golden Gate分析技术对鲤Cyprinus carpio转录组测序的1 536个SNP标记合成了一张中等密度SNP芯片,对5个鲤群体的480份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1 235个SNP标记成功分型,约占80%;915个标记至少在一个家系中呈现多态性,占74.1%;标记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介于0.05~0.5之间,平均为0.334,其中48.9%的标记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大于平均值;5个群体中SNP标记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3左右,为中度多态,杂合度为0.010~0.990,平均为0.5左右,暗示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育种价值及性状改良潜力很大。本研究分型的多态性SNP标记可广泛应用于遗传多样性研究、标记-性状关联分析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SNP) 鲤 遗传多样性 Golden Gate分析 高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pH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滤水率和摄食率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静态法,以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不同盐度(16、18、20、22和24)和pH(6.7、7.7、8.7、9.7和10.7)对文蛤滤水率和摄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6–24盐度范围内,文蛤滤水率和摄食率随盐度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盐度为20组(对照组)文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为最大值,分别为1.51 L/g·h、6.65 mgPOM/g·h,显著高于盐度为16、18、22、24实验组(P<0.05),推测文蛤最适生长盐度范围为20左右。pH在6.7–10.7范围内,文蛤滤水率和摄食率均随pH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H=8.7(对照组)文蛤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为最大值,分别为1.04 L/g·h、11.91 mg POM/g·h,显著高于6.7、9.7、10.7实验组(P<0.05),而与pH=7.7实验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推测文蛤最适生长pH范围为7.7–8.7。研究结果可为文蛤池塘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特有的Ring型E3泛素连接酶MARCH5A基因在刺激隐核虫感染下的表达分析
《水产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大黄鱼MARCH5A的免疫作用,实验采用反转录PCR确认了该基因的c 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045 bp,包含1个长度为86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8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蛋白含1个RINGv和4个跨膜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黄鱼有11个MARCH家族蛋白(与哺乳动物相同),但鱼类存在多个亚型,MARCH5A为鱼类特有蛋白,其蛋白理化性质和三维结构均与MARCH5B存在一定的差异。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MARCH5A在健康大黄鱼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血液和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鳃和脑,而在肾脏和皮肤中表达量最少。刺激隐核虫感染大黄鱼后,MARCH5A在皮肤中早期表达量显著上调,第2天为对照组的9.65倍,后期下调。在鳃、脾脏和头肾中的前期表达量也有所增加,后期下降。结果表明大黄鱼MARCH5A在抗刺激隐核虫免疫应答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MARCH5A 刺激隐核虫 免疫应答 大黄鱼 E3泛素连接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模糊层次法的张网作业性能评价体系构建及实例应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张网是一种沿海和内陆水域的重要渔具,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选择性差和对资源的破坏性,对张网性能的评价尤为重要。运用模糊层次方法,在渔业专家问卷数据的基础上,按照隶属度原则确定张网作业性能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以及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对指标权重进行了调整,确保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合理性。在以上基础上构建了张网作业性能评价模型,运用实例验证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为今后的张网作业性能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醚甲环唑对斑马鱼抗氧化酶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研究了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对斑马鱼脑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四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苯醚甲环唑暴露后,斑马鱼脑中CAT酶活性随暴露时间延长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0μg/L及更高浓度的苯醚甲环唑能够显著抑制斑马鱼脑和肝脏中GPx的活性,且对脑中GPx活性的抑制程度更强.另外,500μg/L苯醚甲环唑处理后,斑马鱼肝脏和脑中GR活性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肝脏中GR活性下降,而脑中GR活性升高.上述结果表明50μg/L的苯醚甲环唑即可影响斑马鱼的抗氧化系统,其对农业水域中的鱼类影响值得重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菌性鱼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基本思路
《渔业致富指南 》 2016
摘要:本文从环境、鱼体本身及治疗三方面就细菌性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基本思路做一个阐述,以期与同行交流。1.环境病原来源:养殖环境包括养殖水环境、底泥、饵料,这也是致病性病原来源途径。为此在研究细菌性病害时,首先在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培养、人工感染及鉴定后确定病原菌种类后,再确定病原的来源途径。这样在综合防控时就应特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渤海甲壳类的分类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黄渤海甲壳类的分类多样性特征,我们统计了2010–201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调查捕获的黄渤海甲壳类(软甲纲:十足目与口足目)物种名录。结合历史文献,进一步系统整理得到黄渤海甲壳类物种总名录。基于这2个名录,应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he inclusion index at taxonomic level,TINCLi)、平均分类差异指数(average taxonomic distinctness index,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variation in taxonomic distinctness index,Λ+)研究了其分类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2010–2015年调查名录中,甲壳类共93种,隶属于2目39科66属,其中10种为新分布种;对虾科、藻虾科、长臂虾科、梭子蟹科和弓蟹科的物种数最多,合计占总物种数的38.71%;TINCLi分别为1.41种/属和2.38种/科;Δ+和Λ+分别为50.25和35.20。总名录中,甲壳类共228种,隶属于2目53科123属,其中藻虾科、豆蟹科、对虾科、弓蟹科和鼓虾科的物种数最多,合计占总物种数的30.70%;TINCLi分别为1.85种/属和4.30种/科,Δ+和Λ+分别为50.18和30.87。对虾科的相对丰富度指数(the relative richness index,Rr)最高(100),其次是梭子蟹科(71.43)和长臂虾科(62.50),豆蟹科最低(6.25)。黄渤海甲壳类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明显小于鱼类(P<0.05)。2010–2015年调查的Δ+计算值高于理论值,且在理论值的95%置信区间内,说明黄渤海甲壳类群落正处在中等程度的干扰中。
关键词: 甲壳类 分类阶元包含指数 平均分类差异指数 分类差异变异指数 黄渤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