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西省小麦、玉米养分资源管理现状及其养分平衡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对山西省小麦、玉米近10年的产量和养分施用状况以及养分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全省小麦、玉米总产随播种面积的下降在逐年下降,单产则随年际间气候变动波动很大。从养分施用情况看,全省化肥用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的农田调查结果显示,小麦、玉米施肥不足与过量现象共存,在所调查的样本数中,占样本数25%的农田施肥过量,主要集中在集约化生产程度高的南部地区,也是山西省小麦、玉米的主产区。占样本数50%的农田施肥不足,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北中部地区,生产水平较低,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对全省小麦、玉米养分平衡计算分析发现,氮磷养分处于盈余状态,盈余数量氮素多年变动在0.85万~3.57万t,磷素多年变动在3.15万~8.58万t。与氮磷养分不同,钾素多年处于亏缺状态,亏缺数量多年变动在0.04万~6.75万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晋豆37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农业信息 》 2008
摘要:大豆新品种晋豆37是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育成,2008年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以大面积反之推广。一、选育经过在对亲本资源进行充分研究之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种种衣剂对高粱种子发芽及幼苗的影响
《种子科技 》 2008
摘要:目前,农资市场上推广销售的种衣剂主要是针对玉米种子使用的专用种衣剂,高粱在全国来讲属小杂粮作物,但在山西是主栽的杂粮类作物之一。为了将种子包衣技术应用到高粱种植生产上,我们收集到当前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六种常用种衣剂,对晋杂101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久保桃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保鲜与加工 》 2008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大久保桃果实采后生理与贮藏特性,重点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大久保桃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保鲜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保鲜技术(如贮前热处理、间歇升温处理、气调贮藏)和化学保鲜技术(如涂膜、水杨酸、钙处理、乙醇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基本一致。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从0—20 cm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都能提高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不同用量的长期单施化肥处理不能使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增加。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到20—40 cm土层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可使褐土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脲酶活性随单施化肥量的增加有增加趋势,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减小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可以判断褐土土壤有机质和N素状况,可作为评价褐土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也为提高褐土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提供依据。
关键词: 长期施肥 褐土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有机无机肥配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耐低磷胁迫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08 CSCD
摘要:磷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但它在土壤中有效性是非常低的。缺磷是限制目前农业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传统的农业生产主要通过施肥和土壤改良来满足植物对磷的需求,近年来人们开始发掘磷高效利用植物来替代传统方法提高磷的利用效率。在缺磷胁迫下,植物会产生一系列的包括根系形态及生理方面的适应性变化。本文综述了低磷胁迫对大豆根系、光合作用等影响的研究进展,大豆耐低磷胁迫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以及讨论当前大豆磷效率遗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