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紫苏复播高产种植方式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针对紫苏种子小,直播出苗困难,间苗劳动强度大等特点,采用育苗移栽的办法,研究了在种植密度一定的条件下,单穴多株种植方式对紫苏生长发育过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苏以每穴3株栽植方式有利于增产并能减轻直播间苗的劳动强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关键词: 紫苏 种植穴 种植方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群种质在山西玉米育种中的作用与展望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整理分析1996~2005年山西自育普通玉米品种所用的亲本组合,发现省内P群种质自选系发挥着重大作用,P群种质已成为山西玉米育种中利用的重要种质。针对P群种质的研究现状,结合育种实际,提出了有效的改良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玉米 P群种质 创新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的几种生理病害及伤害

中国棉花 2008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豆粕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选用体重为15 kg左右的山西白猪3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饲料中膨化豆粕占浓缩料配方的68%,而试验组的饲料中膨化豆粕和发酵豆粕占浓缩料部分的56%和12%。试验结果表明,在仔猪阶段(15~30 kg),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了3.98%(P<0.05),料重比降低了2.19%;在中猪阶段(30~60 kg),试验组与对照组日增重及料重比基本一致。

关键词: 发酵豆粕 生长育肥猪 日增重 料重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丙酸钙对西门塔尔牛精饲料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混合精料和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研究丙酸钙对西门塔尔牛精饲料瘤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丙酸钙200 g/d组的精饲料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瘤胃有效降解率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0.05);丙酸钙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0 g/d。

关键词: 丙酸钙 西门塔尔牛 精饲料 玉米秸秆 瘤胃有效降解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叶锦鸡儿花药培养愈伤组织的获得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选用小叶锦鸡儿花药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MS附加6-BA 1.0 mg/L+2,4-D 3.0mg/L组合对愈伤组织形成的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比较达到1%显著差异,愈伤率可达13%以上。低温预处理3 d花药愈伤率最高,热激预处理1 d花药愈伤率最高。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花药培养 愈伤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高粱晋杂21号丰产栽培技术

种子科技 2008

摘要:高粱杂交种晋杂21号以自选优质不育系SS302A为母本,以自选优质恢复系黑恢1为父本,由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组配而成。2005年经山西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是一个高产、优质、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小麦不同小穗位和粒位的穗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穗结实粒数相近,粒重和品质不同的3个小麦品种的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结果】3个小麦品种不同小穗位籽粒结实粒数、小穗千粒重、粒重、蛋白质含量、干面筋、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评价值和软化度均呈现二次曲线变化趋势分布,第1粒位、第2粒位和第3粒位的粒重及品质也随小穗位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形式,表现出籽粒发育的近中优势。第1粒位和第2粒位的粒重相近,都高于第3结实粒位;第2粒位增产潜力较大,是粒重变化的主要因素;临优2018和临优2069第2粒位,临优145第1粒位的蛋白质含量、干面筋和沉降值较高且变异较大,增质潜力较大,是品质变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在小麦育种和栽培中,对于每小穗最多结实3粒籽粒的品种,应尽量减少小花位数,来保持小麦籽粒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关键词: 结实粒数 粒重 品质 小麦 小穗位 粒位效应

核桃举肢蛾性诱剂的合成与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摘要:通过Witting反应合成四种核桃举肢蛾性诱剂。林间诱蛾试验表明:人工合成的四种性诱剂对核桃举肢蛾都有一定的诱蛾活性,不同组分按一定比例组合后诱蛾活性有所增强,特别是Z-8-13∶Ac和Z-9-16∶OH以2∶8的比例组合后诱蛾效果最高。为核桃举肢蛾虫情测报提供了一条有效途经。

关键词: 核桃举肢蛾 性诱剂 化学合成 林间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栗褐土钾素含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栗褐土上进行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18年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差异,而土壤速效钾含量和缓效钾含量则产生了极显著差异。就表层土壤而言,无外源钾补充的3个处理(NP、N、CK),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低,在78~90 mg.kg-1之间,已接近中等水平的下限,施低量有机肥的3个处理(M1、M1N、M1NP),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50~185 mg.kg-1,施高量有机肥的2个处理(M2NP、M2N),土壤速效钾含量达240mg.kg-1以上。不同处理对土壤缓效钾含量的影响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基本一致,施高量有机肥的处理>施低量有机肥的处理>没施有机肥的处理,但处理间土壤缓效钾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同处理对20~40 cm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变化规律与耕层相似,但没有耕层明显。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栗褐土 速效钾 缓效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